這幾年來,青島的電影界發生了兩件大事。
2017年,青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電影之都”稱號,成為中國的首個電影之都,也是目前為止中國的唯一一個電影之都。
2025年,在世界電影誕生130周年、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之際,作為中國電影最高榮譽獎的中國電影華表獎首度“出京”,“落戶”青島。
那么,中國唯一的“電影之都”,為何是青島?在中國電影120年這樣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華表獎又憑什么花落青島?
中國電影外景地的“啟蒙燈塔”
青島和電影的故事,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那時,電影這項藝術的誕生也不過10年。
1902年,水兵俱樂部在青島落成。1907年開始,這里會定期上映當時最時髦的無聲電影,因此現今也得名為“1907光影俱樂部”?!翱措娪啊痹谇鄭u逐漸發展成為一種蘊含著青島市民的感知體驗和文化記憶的新的都市民俗,并日益融入青島人的精神和性格之中。
1935年,中國電影先驅張石川帶著中國電影藝術史上的第一部現實主義力作《劫后桃花》劇組抵達青島。這座擁有碧海青山、歐陸建筑的海濱城市,第一次成為中國電影的“天然攝影棚”。影片以青島八大關、棧橋、嶗山為背景,講述了一個跨越時代的家庭悲劇,胡蝶在山海關路的居所也因此成為中國電影史上首個“明星地標”。
《劫后桃花》的成功開創了中國電影實景拍攝的先河,“電影基因”的種子就在此刻的青島悄然埋下。后來,青島成為電影人的“烏托邦”。崔嵬在青島拍攝的《青春之歌》,首次將鏡頭對準中山路的市井生活。潮濕的里院、喧鬧的碼頭、蜿蜒的石階路,構成了中國早期現實主義電影的經典圖景。
《風云兒女》《?;辍贰都t旗譜》……這些影片不僅記錄了青島的城市風貌,更將其塑造成兼具歷史印記與市井溫情的載體,為后來的城市敘事奠定了多元基調。青島的歷史建筑變成“電影文物”,越來越多的電影人奔赴青島,青島也從電影取景地演變成為電影人的“精神原鄉”。
光影流轉間,“青產”電影已經走過百年。電影,也讓時代浪潮的余音回響在青島這座城市。
空間解碼:地標場景如何成為“銀幕符號”
在有著“最美濱海旅游風景道”之稱的嶗山環海旅游專用路上,《蛟龍行動》緊張刺激的車隊追逐戲份上演,蜿蜒的海岸線與車隊狂飆相碰撞,留給觀眾無限的遐想空間;青島極地海洋公園見證了《海洋天堂》中父子托孤的情深時刻,海浪聲與鋼琴聲交織,將孤獨癥患者的內心世界具象化;黃島路市場,《送你一朵小紅花》里馬小遠一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啤酒臟腰小燒烤”,讓韋一航在煙火氣中感受到了世間的人情冷暖,市井生活的喧囂恰好成為對抗疾病的溫暖注腳。
這種“自然景觀的鏡頭化轉譯”,本質是城市空間與電影情感的深度耦合,也讓青島的自然景觀從“背景板”變成了參與敘事的“情感容器”。
全程在青島拍攝的電影《抓娃娃》成為去年暑期檔的現象級作品。作品以荒誕喜劇的形式展開,引發了人們對家庭教育等話題的深刻探討。伴隨著影片的走紅,青島的大街小巷登陸全國影院,電影中的多處取景地也被細心觀眾一一梳理。
在這部電影作品中,導演充分運用不同的鏡頭語言講故事,打開了城市的多重影視美學視角:紫藤垂落德式山墻,掩映著電影里的煙火日常;金口三路宛如一條穿越時空的靜謐小巷,“貓咪樓梯”是銀幕上的俏皮注腳;西陵峽路斑斕的彩虹跑道,如同一條絢麗的絲帶,當少年跑過漫畫般的海岸線,隨手一拍都自帶電影氛圍感。
除了自然風光,越來越多的電影作品將鏡頭對準了青島的獨特美學場景。其中,青島歷史街區作為影視取景地,人文底蘊深厚、建筑藝術典型。在這里拍攝的眾多電影中,《硬漢》是一個代表。該片導演丁晟曾介紹,《硬漢》里99%的鏡頭在青島拍攝,青島人能在電影中看到熟悉的一景一物。青島的觀眾也都普遍反映《硬漢》很親切且很精彩,“看《硬漢》就等于看青島”。
八大關風景區山海關路11號,是《最好的我們》中耿耿和余淮初次相遇時的情景,少男少女青春懵懂,讓觀眾在青島的綠蔭樹下獲得獨一無二的情感共鳴,影片的長尾效應同時顯著:作者八月長安主理的八月小館落座于此,影迷們千里迢迢前來打卡,感受耿耿和余淮的青春記憶。山海關路,也曾是“民國第一影后”胡蝶拍攝《劫后桃花》時的住所。光影流轉,鏡頭再次對準了這條街道,青島在銀幕上完成了“歷史褶皺”與“現代肌理”的對話。
一部部經典作品映照出時代的變遷,傳遞普通人的喜怒哀樂,而青島作為這些故事的載體,早已超越地理坐標的邊界。銀幕上的每個角色、每段故事、每幀畫面,就在蒙太奇的魔法中,賦予這座城市全新的“電影基因”。
產業賦能:從“取景經濟”到“造夢生態”的全鏈升級
斯皮爾伯格執導電影《造夢之家》中說:“電影是夢,并且你永遠不會忘記?!鼻鄭u,正是這樣一座“造夢之城”。
坐落于西海岸新區的東方影都,是青島電影產業升級的縮影。這里擁有40個國際頂級標準攝影棚、室內恒溫水下攝影棚和大型室外拍攝水池組成的水下制作中心、全流程的虛擬制片技術,從《封神三部曲》的神話場景到《流浪地球》的硬核科幻,東方影都正在承載中國電影工業最前沿的視覺想象。
“我們需要進行差異化突圍,建設一個真正對標國際水準的超大規模影視基地,為中國電影工業化賦能?!鼻鄭u東方影都產業控股集團總裁孫恒勤說。
《封神三部曲》導演烏爾善曾說,“東方影都擁有大量專業影棚,現代化程度非常高?!薄斗馍瘛废盗须娪伴_拍前,烏爾善曾前往多地考察,最終選擇將東方影都作為置景拍攝地。烏爾善透露,《封神》影片中姬發和騎兵騎馬穿越朝歌森林的場景對攝影棚要求非常高,對比下來,東方影都萬米棚是唯一一個可以實現該鏡頭拍攝的攝影棚。
一流的硬件設施吸引了大批影視劇組在此“落戶”,并創造了中國影視的一個個傳奇。東方影都助力《流浪地球》《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中國科幻”和“神話史詩”兩座里程碑崛起,也涌現出像《萬里歸途》《熱辣滾燙》這樣的現實題材佳作,以及《南來北往》《警察榮譽》《不完美受害人》《問心》等品質劇集。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東方影都累計服務影視作品、綜藝節目、大型活動、品牌廣告等300余項,為中國電影貢獻票房近400億元,形成了“劇本創作—拍攝制作—后期特效—發行放映”的完整產業鏈。
與此同時,東方影都在軟服務上也毫不遜色,不斷升級市場化服務平臺。東方影都為每個劇組配備24小時服務專員,建立起“劇組不收工,服務不打烊”的工作機制,受到了導演郭帆、道具大師鐘劍偉等影視人的好評。
為了保障電影的拍攝,青島出臺了一系列具有創新性、接軌國際影視產業發展趨勢的扶持政策,并設立了影視產業發展基金,形成省、市、區三級疊加扶持模式,院線電影第一出品方最高可獲3000多萬元扶持。
此外,青島按照“一個項目、一個創作團隊、一套服務班子、一套推進方案”的原則,成立工作專班,主動介入重點項目創作每個階段,在資源整合、工作協調、宣傳展示等方面搞好服務。
如果是青島是一座“造夢之城”,東方影都便是城市跳動的心臟。高水平、優服務,讓“青島制造”的電影工業品牌成為了好作、佳作的代名詞。
當“電影之都”打造“超未來片場”
在青島東方影都,亞洲最大水下制作中心、“幀享”數字影棚是業界的“頂級配置”。前者支持恒溫泳池級水質與紫外線殺菌系統,前不久上映的《蛟龍行動》就在這里完成水底戲份拍攝,實現了海底畫面的沉浸式呈現。后者可以集成高水準動捕技術,支持實時渲染與虛擬場景合成,特效大片的制作效率顯著提升。
東方影都現有的基礎設施和發展生態,給了電影人更多想象空間,也預示著青島電影敘事的新可能。
4月15日,電影《流浪地球3》宣布開機并發布首張概念海報,宣告這場跨越星河的“流浪之旅”再度在東方影都啟程。
近年來,突飛猛進的DIT技術在青島東方影都得到廣泛應用。這項技術能夠實現從拍攝到后期數據的無縫銜接:5G傳輸、云端存儲、實時備份……各種拍攝素材可以確保在多個影棚之間形成安全分享。以《流浪地球2》的拍攝為例,DIT團隊日均處理的數據可謂“海量”。然而,DIT技術的應用可以完成這樣的工作效能:實時監看系統同步調整畫面參數,協調4個國家拍攝團隊的內容無延時出現在剪輯工序里。
如今,東方影都影視產業鏈正加速集聚,為多部電影提供美術置景及道具制作的海好影視、希娜魔夫,提供概念設計、特效化妝的末那工作室,提供影視器材租賃的火焰山、優績、全視角,提供LED租賃和技術支持的九洲光電等頭部企業都已入駐園區。東方影都已逐步建立起最強影視供應商聯盟,在美術置景、道具、虛擬拍攝等各個環節都有了頂尖團隊的支持。
在八大關的百年梧桐樹下,在東方影都的巨型攝影棚內,青島始終在鏡頭前完成著自我表達。從《劫后桃花》的黑白膠片到《流浪地球》的數字特效,從胡蝶的倩影到黃渤的獨白,這座城市用百年時間證明:當自然景觀、歷史建筑、產業生態與人文情感在鏡頭中交織,城市便不再是被動的拍攝對象,而是擁有獨特性格、豐富故事、無限可能的“銀幕主角”。
用鏡頭挖掘歷史的褶皺,用工業承載想象的重量,用情感連接現實與銀幕。當華表獎的星光再次照亮青島的夜空,當東方影都的攝影機繼續轉動,這座城市正在書寫屬于自己的“電影白皮書”:在青島,每個街角都是故事的起點,每片海浪都在吟誦城市的獨白。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黃元暉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