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青版財經小記者們走進青島市市北區春雨殘疾人輔助性就業中心,開啟了一場意義非凡的參觀研學活動。這次活動為小記者們打開了了解特殊群體生活與工作的窗口,收獲了知識與感動。
小記者們合影留念。
小記者們來到會議室,觀看了介紹春雨中心的公益視頻。視頻中,心智障礙特殊孩子的生活和在春雨中心的成長歷程一一展現。他們有的剛來中心時,性格內向、不敢與人交流,對周圍的一切充滿恐懼;有的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能力,無法融入社會。然而,在春雨中心老師的耐心引導和幫助下,他們逐漸發生了改變。掌握了簡單的勞動技能,臉上也綻放出自信的笑容。通過視頻,小記者們深刻了解到春雨中心為這些特殊孩子所做的努力,以及 “量身定崗” 工作模式的重要性和成效。而這一切的背后,離不開一個重要的人物 —— 春雨中心的創建者崔永蘭。她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為殘疾人員撐起了一片溫暖的天空。崔永蘭先后被評為中國好人、山東省自強模范、齊魯和諧使者、“感動青島” 道德模范、青島市三八紅旗手等眾多榮譽稱號,這些榮譽不僅是對她個人的肯定,更是對春雨中心工作的高度認可。
、
春雨中心的創建者崔永蘭和小記者們交流。
小記者們觀看介紹“春雨中心”的視頻。
認真觀看視頻的小記者們。
“春雨中心”的孩子展示自己的才藝。
春雨中心的創建者崔永蘭和小記者互動。
在春雨中心楊老師細致的講解下,小記者們了解到,春雨中心自 2014 年成立以來,歷經風雨,逐步發展壯大,如今已設立多個分中心,為近200名殘疾人員提供服務。中心擁有完善的設施,從輔助性就業室到康復訓練室,從心理咨詢室到圖書閱覽室,每一處都彰顯著對殘疾人員全方位的關懷。
楊老師介紹殘疾人群體制作的精美手工藝品。
接著,小記者們走進各個功能室。手工工作間里擺放著殘疾人群體制作的精美手工藝品,有穿繩組完成的精致飾品、成型組打造的特色物件、糊盒組制作的精美盒子等,這些作品無不展示著他們的心靈手巧和對生活的熱愛。小記者們一邊參觀,一邊驚嘆于殘疾人員的創造力和堅韌精神。
小記者們了解關愛心智障礙者群體的“蝸牛成長計劃”。
小記者們觀看“春雨中心”的成長留影。
在老師們的幫助下,小記者們開啟了非遺線裝本傳統手工藝的探索之旅。線裝本作為中國古老的書籍裝訂形式,承載著千年的文化底蘊。殘疾大哥哥大姐姐們自己也在不斷學習和成長,他們非常耐心地給小記者們示范,一步一步展示穿線、裝訂的技巧。小記者們全神貫注地學習著,一開始,穿線總是不太順利,線容易打結或者穿錯孔,經過多次嘗試,終于掌握了一些技巧,動作也越來越熟練。在合作過程中,小記者們與大哥哥大姐姐們有了更多的交流。了解到他們在學習這項手工藝時付出了很多努力,克服了諸多困難。每一本完成的線裝本都凝聚著大家的心血,不僅是一件手工藝品,更是愛心與文化交融的結晶。
小記者們學習非遺線裝本的制作。
小記者們在制作非遺線裝本。
活動的最后,小記者們帶著心中的疑問,與春雨中心的老師們展開了互動采訪。老師們耐心地解答著每一個問題,分享了許多感人的故事。談到 “量身定崗” 時,老師說,每個心智障礙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根據孩子們的接受理解能力、興趣愛好,為其設置合適的崗位,比如有的孩子手部靈活性好,就安排到穿繩組;有的孩子對色彩搭配有感覺,就參與工藝品制作組。這樣的安排讓孩子們能夠在工作中找到樂趣,逐漸建立自信,更好地融入社會。當被問到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時,老師們表示,最大的困難是讓孩子們克服心理障礙,勇敢地面對生活。但看到孩子們的每一點進步,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談到未來規劃時,老師透露,春雨中心將繼續拓展就業項目,為殘疾人員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合作,讓更多人了解和支持殘疾人群體。
心智障礙的孩子們在制作飾品。
這次小記者的參觀研學活動,是一次充滿愛與文化的旅程。小記者們不僅學到了非遺線裝本的傳統手工藝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走進了心智障礙特殊群體的世界,感受到了他們的堅韌與樂觀,體會到了春雨中心工作人員的無私奉獻精神。小記者們紛紛表示,回去后要把這次經歷分享給身邊的人,讓更多人關注殘疾人群體,關注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構建一個更加包容、溫暖的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盛軍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