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八大關的梧桐樹下,海風裹挾著百年歷史的回響。這座被譽為“天然攝影棚”的城區,正以“電影之都”的全新姿態,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書寫著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據統計,近年來每年有超過200部影視作品來青島取景拍攝。在“攜程站內游客打卡最多的青島取景地”榜單中,市南老城區無疑是最“搶鏡”的存在,八大關、中山公園、大學路、第二海水浴場紛紛上榜,各大熱劇爭相選擇在這里取景。在這背后,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產業革命,更是一座城市對未來發展的深刻思考。
從歷史底蘊到產業高地的蝶變
在中山路與湖北路的交匯處,1907光影俱樂部靜靜佇立。這座始建于1907年的水兵俱樂部,不僅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電影院之一,更見證了青島電影產業的百年變遷。從影后胡蝶的熒幕絕唱,到城市與光影的共生傳奇,市南以“三個第一”的時空坐標編織出一部“電影之都”的立體史詩。
如今的1907光影俱樂部,既是各類中西餐宴請、婚紗商拍等商業活動的舉辦地,也是同家人朋友一起,在私人影院觀影、咖啡館小坐、精釀吧臺小酌、博物館穿梭的驚喜空間,并且這里與中山路巨幅裸眼3D大屏僅一路之隔。這種“修舊如舊”的改造理念,正是市南區激活歷史文化資源的典型范式。
作為青島開埠的原點,市南區擁有全國首屈一指的歷史建筑集群。八大關20余國建筑風格的建筑群、中山路66處歷史優秀建筑,構成了天然的影視取景地矩陣。數據顯示,2023年市南區新增影視取景地備案4處,覆蓋歷史街區、濱海景觀、工業遺址等多種場景。這種獨特的資源稟賦,吸引了《流浪地球2》《抓娃娃》等頭部項目在此取景,賦能市南區文旅產業發展。
市南變身“影視會客廳”
漫步中山路,歷史建筑與現代商業的碰撞令人驚嘆。市南區采用“微更新”理念,對23處歷史里院進行保護性開發。去年9月,青島里院喜劇節開幕,街頭巷尾在引入沉浸式相聲、戲劇,將百年里院轉化為文旅消費新場景,接待游客突破220萬人次,單日最高客流量超34萬人次。這種“文化+商業”的改造模式,使歷史城區煥發出新的生機。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2024首屆青島里院喜劇節尊重城市發展客觀規律,讓喜劇落地生長、讓城市居民和新客生出新故事、讓老建筑生發新活力,讓年輕的喜劇廠牌和人才找到了同頻共振的歸屬地,彰顯出了傳統與現代的文化魅力,文化新地標在新的喜劇故事中成為了城市的文化名片。
不僅成為了影視拍攝的基地,市南同樣是影視作品來青首發的會客室。萬象城CGV的影迷見面會,每年舉辦多場,幾乎重量級的電影作品來宣發都會在此設站,巧妙地搭建了青島影迷觀眾與明星電影劇組之間的紐帶和橋梁。
《流浪地球2》熱映之際,導演郭帆攜劇組主創回到了這部電影地拍攝地青島。吳京、沙溢、王智等主演就在CGV與影迷展開會面,重溫那些令人激動的拍攝瞬間。電影《望道》山東首場主創團隊映后見面會同樣在CGV展開,主演劉燁、文詠珊親臨現場,講述先驅者們逆境前行以筆為刃的傳奇人生。
除此之外,進一步提升產品結構,擴大收益,青島的影視基地漸漸實現了到出品制作身份的“跨越式”轉型。不再滿足單單只成為電影的拍攝取景地,市南區孵化影視企業,參與影視劇的拍攝制作,拍出青島本地的故事。
市南區這座百年老城,正以"電影之都"的獨特魅力,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書寫著新的傳奇。從歷史建筑的保護性開發,到城市形象的全球化傳播,市南區的實踐為老城區復興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本。
當光影與城市深度交融,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產業的轉型升級,更是一座城市對未來的深度思考與戰略選擇。這種“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發展模式,必將在新時代的城市競爭中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黃元暉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