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文化數字化行動方案、推進青島國家數字出版產業基地建設……為積極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的有效路徑,著力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今年青島市圍繞文化和科技協同創新發展,將從“抓引導”“抓應用”“抓要素”三大方面為抓手重點發力,大力培育發展文化新質生產力,探索數字化賦能文化產業發展的新路徑,助力文化強省建設。
“抓引導”:落實文化數字化行動方案
“2024年,青島市754 家規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002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17.4%。”記者采訪中獲悉,近年來,青島市通過出政策、搭平臺、促轉化,加強激勵引導,樹立更加鮮明的產業發展導向,文化科技融合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2025年,青島將重點通過“抓引導”,在政策方面落實文化數字化行動方案,聚焦文化科技、新興業態、人才引育等重點,實施10個方面30項支持政策,大力發展數字文化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在平臺方面,主要抓好文化和科技融合基地建設。2022年,青島市率先在山東省開展市級基地認定工作,目前已培育認定市級基地13家,創建省級基地4家、國家級基地2家。下一步,健全市級基地認定管理辦法,建設好市級基地,爭創更多國家級、省級基地,吸引集聚一批文化科技領軍企業和資源要素,讓產業發展既有政策扶持,也有平臺依托。轉化方面,制定完善文化科技成果轉化績效評價獎補辦法,健全成果跟蹤和轉化機制,優化產學研用合作模式,推動文化科技成果快轉化、快落地。
“抓應用”:發力文旅、影視、出版三大優勢板塊
當前,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加速推進,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方興未艾。為多措并舉提升產業發展質效,在“抓應用”領域,青島市今年把著力點放在文旅、影視、出版三大優勢板塊上,培育數字文化業態,豐富融合應用場景。文旅方面,不斷豐富數字文旅新場景,加強文博場館數字化、沉浸式體驗項目建設,打造更多“文化十光影”的“潮”景觀,將青島的特色文化、時尚元素與前沿科技相融合,彰顯時尚、動感、浪漫的城市氛圍。影視方面,依托東方影都、5G高新視頻實驗園區,高標準建設虛擬拍攝制作平臺和影棚,培育和引進一批高新影視企業,爭創國家電影產業創新示范園區。搭建高規格電影文化交流平臺,推介青島影視資源和扶持政策,加強項目招引和成果轉化,打造高能級影視產業鏈條。搶抓網絡微短劇風口,研究出臺新一輪產業政策,建強微短劇產業基地,推動東方影都等影視資源向微短劇開放互通,制作推出更多精品微短劇,打造微短劇行業發展高地。
出版方面,扎實推進青島國家數字出版產業基地建設,拓展“AI閱讀融合出版平臺”,加快建設“全場景智享閱讀”項目,抓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少兒繪本大系》等重點項目數字化開發,推出更多優質“青版圖書”數字化產品。做優做強青島文化產權交易中心,推進“區塊鏈+版權”項目建設,積極推動“山東省網絡視聽版權交易平臺”升級為國家平臺,提高全產業鏈綜合服務水平。高水平承辦第十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繼續辦好青島國際版權交易博覽會,進一步激發版權交易活力,促進版權價值轉化。
“抓要素”:實施“文化一張網”工程
與此同時,“抓要素”作為重點發力方向,將抓住技術、數據、人才、金融四類關鍵要素,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創新活力。技術方面,鼓勵文化企業和科研機構聚焦文化創作、生產、傳播和消費等環節,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開發可視化表達、互動化傳播、沉浸式體驗的應用系統和數字產品。數據方面,抓住文化資源數字化這個關鍵,實施“文化一張網”工程,貫通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網絡文化等領域資源數據,運用標準化數字采集技術,讓文物、古籍、非遺、地方戲曲、民間文藝、考古遺址等文化資源“活起來”。
人才方面,完善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加大高層次研發人才、產業技術人才、文化科技融合型人才的引育力度。引導高校、科研院所與頭部企業合作,建立人才聯合培養機制,建設人才孵化、產教融合等平臺,培養多層次產業人才。金融方面,爭創國家文化和金融合作示范區,發揮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優勢,大力支持文化科技創新。用好市級財政科技專項資金,推出“青科貸”“青科?!钡冉鹑诋a品,為文化科技企業加快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姜姍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