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市農科院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青島綜合試驗站專家團隊深入東營鹽堿地進行考察調研, 全面分析“青砧”系無融合蘋果砧木在鹽堿地的適應性,為適宜品種的選育和種植提供科學依據。
專家團隊在鹽堿地的不同地塊選取了超過50個樣本點,對土壤成分進行檢測分析,數據顯示,部分地塊的鹽堿度高達2‰-3‰ ,土壤肥力狀況差異較大,氮、磷、鉀等主要養分含量不均。結合鹽堿地的生態環境,專家們把“青砧1號”“青砧2號”等多個“青砧”系蘋果砧木分別與“魯麗”“瑞雪”“煙富3”等10余個主栽蘋果品種進行了匹配、對照、分析,評價和篩選耐堿性較強的蘋果砧穗組合。
良種還需良法。除了品種支撐,“以地適種”的綜合技術解決方案,同樣不可或缺。專家團隊參考國內外先進經驗,結合東營鹽堿地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協同優勢,對種植密度、灌溉方式、施肥策略、病蟲害防治措施等進行深入討論,聯合探索切實可行的蘋果種植栽培模式。
此次調研,為“青砧”系蘋果砧木“落戶”鹽堿地打下了根基。下一步,青島市農科院將聚焦種子“芯片”,瞄準鹽堿地開發利用科技支撐短板弱項,開發適宜種源,促進成果轉化,為鹽堿地注入蘋果生長的生機與希望,助力我國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