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島獨角獸的十年躍遷:從“零突破”到“雁陣集群”

    當青島以13家獨角獸企業、總估值1702億元的成績單穩居全國第五、北方第二時,這座城市正以制造業基因與創新生態的深度融合,書寫著中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范式。

    2015年,當杭州以12家獨角獸企業領跑全國時,青島的獨角獸版圖仍是空白。轉折始于2018年,杰華生物以原創生物藥“樂復能”的技術突破,成為山東省首家獨角獸企業,那一年青島獨角獸企業共4家。此后,青島獨角獸的成長摁下了加速鍵:2020年6家,2024年17家,形成以歌爾微電子(223億元估值)、卡奧斯(150億元估值)、萬豐飛機(112億元估值)為龍頭的產業矩陣。

    六年的時間,青島獨角獸數量增長超四倍。據2024年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大會上的統計數據顯示,青島已引進40余個獨角獸項目,54家隱形獨角獸企業形成后備軍,其中9家入圍全國500強。青島獨角獸企業分布于先進制造、醫藥健康、航空航天等七大戰略新興領域,其中歌爾微電子以223億元估值領跑,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連續五年位居國家級“雙跨”平臺首位,萬豐飛機則在低空經濟領域開辟新賽道。

    從青島獨角獸企業成長路徑來看,青島城投等國有資本的戰略投資成為關鍵變量。2021年,青島城投聯合紅杉資本等機構注資榮芯半導體,后者2024年估值達160億元,成為芯片領域的新星。同時,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15個行業生態,其數字化解決方案助力187家制造企業實現生產效率提升40%。嶗山區通過“五鏈融合”政策,集聚8家獨角獸企業,形成創新密度北方第一的“雨林生態”。

    在培育獨角獸企業方面,與杭州數字經濟“一馬當先”不同,青島獨角獸呈現“雙輪驅動”特征:一條是“雛鷹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的創新成長鏈,另一條是“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的產業升級鏈。截至2024年,青島已培育527家瞪羚企業、216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形成了“發現一批、培育一批、儲備一批”的良性循環。

    于城市而言,獨角獸企業作為“城市發展戰略支點”的本質屬性高度一致——它們既是創新要素的聚合器,更是城市能級的躍遷引擎。在全球產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獨角獸企業的數量與質量,正成為衡量城市經濟活力與發展潛力的核心指標。例如,杭州依托數字經濟獨角獸形成“平臺經濟生態”,深圳憑借科技金融獨角獸打造“創新雨林系統”,都是其中重要的可參照模板。

    相比而言,青島獨角獸企業則形成“傳統產業裂變+新興領域突破”的模式,成為青島一個顯著特色。一方面,依托海爾、海信等制造業巨頭,孵化出卡奧斯工業互聯網、日日順智慧物流、聚好看等平臺型企業。另一方面,在低空經濟、新能源等領域開辟新賽道,萬豐飛機的eVTOL研發、力神新能源的動力電池技術均躋身行業前列。

    從目前來看,盡管青島尚未誕生超級獨角獸企業,人工智能等領域創新密度仍有提升空間,但其通過制造業轉型升級與新興產業突破的“雙輪驅動”模式,為傳統工業城市提供了可復制的轉型樣本。從杰華生物的實驗室突破到卡奧斯的燈塔工廠,從萬豐飛機的藍天夢想到特來電的能源網絡,青島正在證明:制造業基因與創新生態的深度融合,能夠催生新質生產力的爆發式增長。這種增長不僅重塑城市經濟格局,更成為中國產業升級的重要范式。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責任編輯:王海山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