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正在逐漸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提升工作效率,為解決許多問題提供途徑。但與此同時,個別別有用心之人在利用AI技術時走向了迷途……造謠者借助AI工具,生產仿真度高的虛假信息。
警惕!AI被用來“造謠”
典型AI謠言場景
偽造熱點事件
用AI生成“某地重大事故”圖文/視頻,配煽動性標題博流量。
捏造名人言論
篡改語音、合成視頻,假借權威人士發布虛假政策解讀。
炮制偽科普
利用AI生成“科學數據”,兜售偽劣產品(如“AI檢測抗癌神藥”)。
嫁接虛假證據
將無關圖片通過AI換臉/換背景,捏造“維權證據”“聊天記錄”。
四步識別AI謠言
不當“受害者”更別當“幫兇”
1.查源頭
警惕無明確作者、無正規信源的內容,AI生成信息常偽裝成“網友投稿”“內部消息”。
2.看細節
AI圖像:觀察手指數量異常、光影不自然等;
AI視頻:注意口型與聲音不同步、背景模糊扭曲。
3.驗邏輯
AI生成謠言常出現時間矛盾(如“2024年政策”引用2025年數據)、地名錯誤等。
4.用工具
關注“公安部網安局”新媒體賬號打謠信息,或通過“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騰訊較真”等渠道一鍵驗證。
網警提示
1.嚴守法律紅線
不利用AI偽造公文、證件,不生成謠言、暴力等違法信息。
2.抵制AI謠言
遇所謂“爆炸性新聞”做到“三不”:不輕信、不轉發、不擴散。通過官方平臺驗證信息,發現AI謠言立即舉報,保存證據協助溯源。
3.共擔監督責任
主動標注AI生成內容,人人爭做“謠言粉碎者”,共同維護清朗網絡空間。
技術向善,始于你我。讓我們以理性駕馭AI,用法律守護底線,攜手傳遞正能量!
來源:公安部網安局微信公號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