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港遭遇大霧天氣,能見度不足百米,港口通航面臨嚴峻考驗,24個小時的大霧天氣,導致青島港百余艘船舶等待靠離。面對極端天氣挑戰,青島引航站迎難而上,科學調度、精準施策,自12日20時至13日8時,青島引航站連續奮戰12小時,安全高效完成58艘次船舶引航任務。這是2025年引航班制調整以來,創造單個夜班引航艘次的最高紀錄。此次行動取得“零延誤、零事故”的優異成績,不僅有力紓解港口擁堵,更為提升青島港“效率快港”“服務優港”口岸營商環境,加快推進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智慧引航系統界面截圖
迎難而上,以專業護航港口“大動脈”
此次大霧覆蓋時間長、范圍廣,青島港多艘大型船舶密集進出港,通航壓力陡增。青島引航站迅速啟動極端天氣應急預案,依托“智慧引航服務系統”,實時整合氣象、潮汐、船舶動態等數據,科學規劃船舶進出港窗口期。針對400米超大型集裝箱船、20萬噸級滿載礦船和30萬噸級VLCC超大型油輪等重點船舶,科學制定“分時段梯次引航”“多船協同避讓”等引航方案,精準分配引航員資源,確保“每一艘關鍵船舶不滯留、每一分鐘通航效率不浪費”。
智慧引航,以創新優化口岸營商環境
通過“智慧引航服務系統+VTS(船舶交通管理系統)+港航時空信息服務平臺”建立的多維感知網絡,實現了對航道、錨地、泊位的全域動態監控,海事部門的通航保障、港口調度的精準指揮,引航團隊的安全引領,大幅提升復雜氣象下的引航安全性。港航部門協同作戰、密切配合,高效引航服務直接轉化為港口競爭力。據統計,本次大霧期間引航站保障的58艘船舶中,外貿集裝箱船占比超60%,包括歐線、美西線等多條國際干線船舶。某國際航運企業負責人表示:“即便在極端天氣下,青島港口的通航效率和可靠性仍居全球前列,這讓我們對在此布局航線充滿信心?!?/p>
清晨濃霧散去,大型集裝箱船進港
扛牢使命,擦亮“青島引航 航引世界”品牌
作為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支撐力量,青島引航站始終將服務城市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此次大霧期間重點保障的400米集裝箱船“美迪馬士基”輪,在青島港前灣QQCT碼頭裝卸集裝箱超過10000 TEU,承載著多種高附加值貨物,其高效作業直接關聯上千家本地企業的訂單交付;20萬噸級散貨船“盧森堡礦產”輪滿載鐵礦石抵港,則為山東鋼鐵產業集群的穩定生產提供了原料保障。引航站以“與港口生產同頻、與城市經濟共振”的擔當,保障國際物流大通道高效運轉,為青島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了堅實保障。
此次大霧引航攻堅戰的勝利,不僅是技術與毅力的勝利,更是青島港航“鐵軍”以高效協同書寫了“中國式引航”的標桿案例,向世界遞出了一張“青島引航 航引世界”的青島名片。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大偉 通訊員 王旻昊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