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產業是顛覆性科技創新的載體,是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更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去年,“未來產業”一詞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國家七部門亦同步發文《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未來產業由前沿技術驅動,當前處于孕育萌發階段或產業化初期,是具有顯著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的前瞻性新興產業。
鐳測創芯研發的漂浮式測風激光雷達系統,可為海上風資源勘測、海氣邊界層動力學研究及海洋數值天氣預報提供寶貴的剖面觀測數據。
在海洋經濟蓬勃發展的浪潮中,海洋電子信息產業正逐漸成為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力量。坐落于青島的鐳測創芯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市重點培育的高成長性海洋企業,憑借在激光雷達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領域的核心技術與領先優勢,脫穎而出,在這片藍色經濟海域中書寫著獨特的創新篇章。
技術攻堅之路
青島,這座因海而興的城市,海洋是其最鮮明的特色和最大的本土優勢。鐳測創芯扎根于此,從創立之初便瞄準了海洋電子信息領域的技術高地——激光雷達在海洋環境下對風場的精準測量。
為讓無形的海風變得精準可測,擁有詳實的數據支撐,鐳測創芯研發團隊積極踐行產學研融合發展理念,攜手中國海洋大學、自然資源部海洋局一所、嶗山實驗室等知名高校與科研院所,展開了一場攻堅克難的技術探索之旅。
海洋環境復雜,高濕度、強腐蝕、多變的氣象條件,對激光雷達技術提出了極高的挑戰。面對漂浮式測風激光雷達系統的技術難關,合作團隊憑借著深厚的學術積淀與豐富的科研經驗,不斷鉆研創新。在硬件方面,為解決設備的小型化和低功耗需求,研發團隊對激光雷達關鍵的光電模塊和機械結構進行了全新的研制,使設備能夠在低能源供給的條件下正常工作,并實現觀測數據的實時回傳;在環境適應性方面,定制化開發的相關設備能夠達到IP67的防護等級,在惡劣海況下長時間連續穩定運行。
軟件算法也是技術攻關的核心。研發人員建立了海況數據庫,涵蓋不同海域、季節和氣象條件影響下的浮標姿態變化數據。通過自主開發的姿態及速度反演算法,對自身運動引入的誤差進行實時校正。此外,團隊不斷優化三維風場反演的算法模型,經過無數次的迭代,成功開發出適用于海洋環境的移動平臺實時高精度風場測量算法,實現了對海風數據的精準獲取,將誤差控制在極小范圍,打破了以往在海洋風場測量上的技術瓶頸。
經過無數次試驗與改進,終于成功突破了關鍵技術,成功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普勒激光雷達“中國芯”,實現了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技術空白。
推動成果轉化
技術的突破只是第一步,成果轉化才是推動海洋經濟發展的關鍵。鐳測創芯積極探索產業化應用,讓技術走出實驗室,走向廣闊的海洋產業。
在海洋新能源開發利用領域,海上風電場建設和運營離不開精準的風資源評估做支持。過去,由于風場測量數據不夠準確,風電機組的發電效率和功率預報水平受到影響。鐳測創芯與多家風電業主和主機廠合作,為其提供高精度的風場數據和定制化解決方案,可以根據實時風況自動調整風電機組的運行參數,提高發電效率,降低運維成本。
此外,在海洋氣象預報和海洋環境監測領域,鐳測創芯的技術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精準的風場數據為氣象部門提供了更準確的預報依據,提高了海上氣象災害預警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在海洋環境監測方面,對海風的實時監測有助于及時掌握海洋生態系統的變化,為海洋環境保護和治理提供科學支持。
構建一體化觀測藍圖
就在不久前,鐳測創芯又收獲了一項重大成果——其精心研制的測風激光雷達憑借先進的技術、可靠的性能,成功獲批國家氣象專用技術裝備許可。這一榮譽不僅是對鐳測創芯技術實力的高度認可,也標志著該產品正式獲得國家級權威認證,將在氣象監測等領域發揮更大作用,為我國氣象事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
談及未來,鐳測創芯總經理李榮忠向記者表示:“我們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拓展激光雷達裝備系統在海洋領域的場景應用,加速構建地??仗煲惑w化觀測體系。同時,我們希望通過與更多行業伙伴的合作,共同打造一個開放、共享的海洋觀測生態系統,為全球海洋經濟發展貢獻‘青島智慧’和‘中國方案’?!?/p>
鐳測創芯,正以其讓“風”精準可控的技術實力和創新邏輯,在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為青島乃至全球海洋產業的發展貢獻著智慧與力量,開啟海洋新質生產力的嶄新時代。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佳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