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深沉厚重的工業意象與潮流文化相碰撞,曾經的老廠房將正式升級為青島北部城市的文旅新地標!日前,走進位于青島即墨區環秀街道文峰路和湘江一路附近的1979文化創意園項目施工現場,記者看到,路面硬化和功能區改造正在有序推進中。而園區自身優勢也較為鮮明,交通便利、周邊人口稠密,無論是日常購物、休閑娛樂還是追求品質生活,多樣且旺盛的居民需求,彰顯了園區天時地利人和的流量優勢。隨著今年6月開園營業,該文化創意園將為即墨腹地文旅業態的多元探索帶來新動能。
工業遺存“變身”文創園
作為2025年市級重點項目,1979文化創意園占地97畝,商業面積4萬平方米。該項目由始建于1979年的青島第十織布廠(青島大元紡織廠)老廠房改造而來,預計今年6月底正式開園營業,將蝶變為集文化體驗、旅游、商業為一體的創意園區和文旅新地標,填補即墨區乃至青島北部工業遺產文化體驗類項目的空白。
在即墨區紡織工業發展歷程中,青島第十織布廠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不僅是即墨紡織業發展的縮影,更承載了一代紡織人的青春記憶。隨著時光流轉和產業更迭,這座老廠房經歷了產業調整后的“散場”與“退潮”,人去樓空。這片位于即墨主城區黃金地段的土地長期閑置,成為城市更新中的一道待解之題。
對此,即墨區將盤活存量資源、促進城市內涵式發展作為城市更新的重要內容。隨著工業旅游和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環秀街道相關部門意識到,青島第十織布廠不僅是珍貴的工業遺產,更是文化富礦。即墨區環秀街道經濟發展服務中心負責人薛楊表示,“這座老廠房是我們當地紡織產業歷史的文化符號和記憶載體。在我們看來,城市更新不僅僅是建筑物的更新,更應在保留原有城市文化符號的基礎上,帶動當地產業轉型升級?!?/p>
“三大板塊”涵蓋多元業態
“園區計劃入駐300戶商家,目前已完成招商80%,包括引進青島首店、即墨首店等特色商家,可提供500至600個就業崗位。”據大元1979文化創意園設計經理牛玉龍介紹,園區在做好紡織工業文化遺產傳承的同時,注重與商業空間有效利用相結合,將紡織元素與區域性文化特征融入商業,在保留老工業廠房“骨骼、肌理”的基礎上根據項目規劃及節點,科學植入現代城市功能和時尚元素。
記者發現,1979文化創意園項目在保留舊廠房紅磚墻建筑風格的基礎上,拆除了臨街圍墻,形成了開放式、步行式的街區空間,并以東西兩軸為核心,分為“煙火盡享”“文化潮流”“慢食時尚”三大板塊,涵蓋藝術空間、餐飲、文創、精品零售、娛樂等多種業態,為游客帶來集吃喝玩購于一體的豐富體驗。
1979文化創意園入口廣場佇立著一座文創雕塑《1979》,老廠區的標志性建筑水塔被原樣保留,改造為咖啡館;布滿歲月痕跡的鍋爐房成為招商中心和沿街展示區;老舊宿舍將被改造為特色民宿……園區內的墻面涂鴉、特色形象牌和拍照打卡點,讓深沉厚重的工業意象與活潑輕快的潮流文化碰撞,處處流露出濃濃的工業風和時尚感。
為深入挖掘老紡織工業的文化積淀,園區將老織布廠房的生產車間打造成沉浸式的紡織文化展覽館,展出承載了一代人記憶的切棉機、搖紗機等設備。開業后,園區還將舉辦紡織文化主題展覽、紡織文化體驗等活動。游客可以穿戴紡織工服飾打卡,體驗織布、扎染等傳統工藝,感受承載城市發展記憶的工業文化,見證老工業遺址煥發的新活力。
“修舊如舊、建新如故”
據了解,在改造過程中,環秀街道相關部門秉持“修舊如舊、建新如故”的原則,多次邀請住建、規劃、投資公司實地考察,對工業物件、設施設備、廠區建筑等逐一記錄,做好前期市場調研、定位策劃、招商等工作,引進住小滿商業管理(青島)有限公司作為開發方,共謀項目發展。
1979文創園是今年即墨區的重點文旅項目,除此之外,今年還將通過引進文旅新項目新業態,激活項目發展新引擎。據即墨區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還將積極推進國家海洋考古博物館等重點文旅項目建設,帶動港中旅海泉灣、芭東小鎮、品智公園等項目提檔升級,進一步豐富即墨區文旅新業態,為城市發展注入新活力。
——【采訪手記】——
將歷史存量變產業增量
當下,隨著工業轉型升級和城市化進程加快,青島市工業遺存體量大、傳承久的特色非常鮮明,如何讓這些老工業、老廠房有效轉型升級,在城市建設過程中進行工業遺產保護與發展,不僅考驗著多方智慧,更決定著城市發展的未來。
作為百年青島近代產業的搖籃,青島市北區將地方活力復興與城市文化發展整合,加速推進工業遺產活化改造的市場化,盤活歷史文化遺存。復興歷史記憶、助推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不失為城市發展提供了一則則生動案例。
青島國棉五廠改造成為復合型時尚產業的“青島紡織谷”,這處老工業遺址上工業滄桑感與現代風如今相映成趣,逐步打造出一條紡織時尚創意產業鏈。坐落于登州路56號的青島啤酒博物館,以工業旅游為根基,打造傳播青島文化遺產特色的重要窗口,已然成為工業博物館中的佼佼者,并成功入選國家工業旅游示范點。從老鐘表廠變身為智立方產業園,到全力打造百年老港歷史文化街區、中車四方國家級工業旅游示范區等,這些改造均傳承保留了青島工業遺存的寶貴記憶,也成為吸引創業投資和旅游消費的金字招牌,實現著城市老城復興與城市更新同頻共振。
回溯1979文化創意園,源于結合青島和即墨當地文化和產業發展的需求,順勢而為,繼而開發新的產業模式和商業模式。即墨文旅協同各方優勢,通過積極盤活歷史遺存,創造文化場景的園區發展模式,在邁入場景迭代的大文旅時代,成就了一則將歷史存量變產業增量的典型示范。
——【前沿聚焦】——
彌補即墨工業文旅項目市場空白
有業內人士表示,1979文化創意園通過綜合開發模式,將工業遺產與文化、旅游、商業等產業結合起來,實現資源的多元化利用,有利于形成文化產業、旅游產業和商業的良性互補,彌補即墨工業文旅項目的市場空白。通過對工業遺產改造利用的可持續發展,注重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最終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與周邊文商旅項目良性互動形成產業集群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該園區項目將城市更新、廢舊廠房改造、文化旅游、商業與周圍產業鏈相融合,有利于即墨商貿業、文旅業的良性循環,有利于與即墨古城、鶴山、礦晶博物館、海泉灣、即墨服裝市場等本地周邊的文商旅類項目形成良性互動的產業集群,同時將推動即墨城市更新和文化、旅游、商業等產業的轉型升級,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姜姍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