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上午,由青島市嶗山區聯合隴南市禮縣打造的禮縣中藥材數字化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運營,該平臺運用“AI數字大腦”,通過氣象站+地面傳感等技術,集成物聯網監測系統對禮縣5萬畝中藥材基地構建起“天地一體化”全覆蓋監測網絡,助力禮縣提升中藥材全產業鏈打造云端生態圈,這是青島市創新消費幫扶模式,將科技化、信息化融入產業幫扶,助推東西部協作提質增效的生動一幕。
由山東省、青島市共同打造的定西“萬畝馬鈴薯高產和設施蔬菜大棚示范項目”,助力當地馬鈴薯全產業鏈提檔升級,帶動集體增收、農民受益。(供圖:青島市農業農村局)
記者今天在青島市農業農村局獲悉,作為全國消費幫扶重點城市,青島市聚焦“幫銷、促產、疏浚、解困”四大功能,從生產端、流通端、消費端“三端發力”全鏈賦能,初步構建起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三線齊發”的青島全鏈條消費幫扶模式,有效助力對口地區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在落實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任務上貢獻青島模式。
2024年,青島市累計幫銷中西部地區農特產品50.1億元,助力打造“定西馬鈴薯”“武都花椒”“宜昌蜜桔”等涉農中國馳名商標10個、全國區域公用品牌中4個,培育地理標志農產品8個、綠色食品標志64個、有機食品標志5個,帶動隴南橄欖油、定西寬粉、蕭氏綠茶等一批特色產業規?;?、產業化發展。
由山東省、青島市共同打造的定西“萬畝馬鈴薯高產和設施蔬菜大棚示范項目”,助力當地馬鈴薯全產業鏈提檔升級,帶動集體增收、農民受益。(供圖:青島市農業農村局)
拓展消費幫扶新模式 采購銷售脫貧地區農副產品6.9億元
開展消費幫扶,是推進國家建立農村低收入群體和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的重要內容,也是助力脫貧地區農產品銷售、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提振消費穩增長的重要舉措。青島市創新“消費+產業”幫扶聯動模式助力協作地花椒全產業鏈提質增效模式,被國家發展改革委評為全國消費幫扶助力鄉村振興典型案例。
探索建立農產品滯銷應急機制,最大限度保障脫貧地區群眾利益,2024年青島市累計采購、銷售脫貧地區糧油、蔬菜、水果、肉食、水產、藥材、牛奶等農副產品6.9億元。持續推進市場化幫銷模式創新,拓展消費幫扶新模式、新渠道,為逐步實現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銜接過渡,幫扶區域由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地區向脫貧地區或欠發達地區延伸,助力當地群眾就業增收提供了堅強保障。
由山東省、青島市共同打造的定西“萬畝馬鈴薯高產和設施蔬菜大棚示范項目”,助力當地馬鈴薯全產業鏈提檔升級,帶動集體增收、農民受益。(供圖:青島市農業農村局)
持續推動資源要素集聚 攜手定西打造馬鈴薯產業集群
青島市聚焦定西馬鈴薯產業發展,聚力援助定西市打造產業鏈條最完整、農民從中受益最多、發展潛力最大、富有活力的馬鈴薯產業集群。2024年,攜手定西共建萬畝馬鈴薯高產示范項目,在魯家溝鎮小岔口、大岔和花岔3個村規劃建設了1.14萬畝,實現了“引水上山、產量翻番”的協作目標,馬鈴薯平均畝產達8582.6斤,畝均產量增長2倍,帶動296個農戶,戶均年增收1.4萬元,就近吸納務工人員600人,人均增收2.3萬元。建設日光溫室大棚和設施蔬菜大棚336座,推動高原夏菜和全基質盆栽草莓種植規?;?,畝均收入分別增加5.4萬元、2.1萬元。
同時,青島市堅持把協作地發展基礎好、與青島關聯度大的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和主打方向,推動資源要素集聚,2024年,山東天成集團投資10億元,在定西啟動中藥材存儲、處理和中藥提取等關鍵環節項目建設,預計2025年全面建成投產后,直接帶動5000多戶中藥材種植戶實現穩定增收。2024年10月,水發集團中藥材產業集群項目在隴南成功簽約,總投資14.48億元,將打造涵蓋中藥材種植、加工、倉儲、銷售于一體的中藥材產業集群,項目建成后可年產中藥材38,346噸,加工飲片16,105 噸,將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由山東省、青島市共同打造的定西“萬畝馬鈴薯高產和設施蔬菜大棚示范項目”,助力當地馬鈴薯全產業鏈提檔升級,帶動集體增收、農民受益。(供圖:青島市農業農村局)
強化基地示范引領 推進特色產業向品牌化經營轉變
聚力打造好品精品,做實做優保障供給。在協作定西建設設施蔬菜大棚示范項目中,青島市8名農業、水利專家進駐現場強化科技攻關和服務指導,創新集成“全基質、高密度、水肥一體化栽培”和“雙高濕避高溫”等新技術,種植藍莓15000余盆,實現高原藍莓產業創新發展,畝產值達20萬元。引進口感型番茄、黃瓜等新品種30多個,推廣農業新技術新模式20余項,通過推廣全基質盆栽新模式,實現設施農業生產一茬變兩茬和錯峰上市。
引導脫貧地區精準對接青島“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強化農產品示范基地示范引領,定西市爭取中藥材配套設施項目建設、投資金額295萬元,中藥材產業鏈聯農帶農集體經濟發展項目、投資金額150萬元,推進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強化農產品冷鏈物流集配中心和冷鏈物流基地建設,新增渭源、臨洮甘味農產品直采基地2個。
借鑒“好品山東”“青島農品”“青島優品”的品牌培育模式,按照“區域公用品牌+企業產品品牌”模式,助力支援協作地區加快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推進特色產業向品牌化經營轉變,不斷提升地區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和辨識度,累計幫助培育“定西馬鈴薯”“定西寬粉”等區域公用品牌5個,馬鈴薯、畜產品、蔬菜等企業商標品牌51個,“定西馬鈴薯”等中國馳名商標6個,全國區域公用品牌中4個;幫助培育隴南區域公用品牌9個、企業商標品牌99個,“隴南綠茶”“武都花椒”入選甘肅省十大區域公用品牌;幫助培育夷陵地理標志農產品8個、綠色食品標志64個、有機食品標志5個。
由山東省、青島市共同打造的定西“萬畝馬鈴薯高產和設施蔬菜大棚示范項目”,助力當地馬鈴薯全產業鏈提檔升級,帶動集體增收、農民受益。(供圖:青島市農業農村局)
創新消費協作新業態 三端發力推動消費幫扶提檔升級
堅持“線上+線下”結合,創新消費協作新業態,通過直播帶貨、抖音推廣等直采直銷方法模式,暢通脫貧地區農產品和文旅商品互聯網銷售渠道。依托青島消費協作“六種模式”經驗和線下實體經營店,持續開展脫貧地區農產品進機關、進醫院、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等活動。2024年,全市90余家消費幫扶體驗店開展線上直銷業務,實現銷售額9200萬元,青島市大型商超、農貿市場等通過設立專區、專柜,以及農產品進機關、學校、醫院、企業等活動,以購代捐、以買代幫,實現銷售額3400萬元;通過開展“消費協作月”“消費幫扶金秋行動”“消費幫扶新春行動”等,實現銷售額3600萬元。
堅持“政府+企業”結合,持續將消費協作作為推進脫貧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途徑,保持政府采購協作地區農副產品預留份額,實現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食堂食材采購比例10%以上;推動協調在22個農貿市場設立消費協作攤位,讓來自協作幫扶地的優質農產品走到市民身邊、走上市民餐桌;動員引導批發市場、連鎖超市、企業、學校、醫院等與協作地建立長期穩定的直銷直供關系,金額達2.91億元。利用“春節”“元旦”“中秋節”等重大節假日走訪慰問、發放工會福利等時機,優先采購協作地區農特產品2900萬元。
堅持“前端+末端”結合,發力生產端、流通端、消費端,推進消費幫扶提檔升級。在生產端,以資金、技術、人才支持方式,助力定西安定區、岷縣打造現代智慧農業、設施農業基地,促進種養方式轉型升級。在流通端,支持產業幫扶項目建設,指導新建或改建產地倉、冷藏冷凍保鮮庫等,不斷壯大冷鏈物流運輸體系,建立完善農產品質量監管追溯體系,保障優質農產品供給。在消費端,引導龍頭企業參與脫貧地區產銷一體化合作,鏈接打通市場銷路。盒馬鮮生通過建立“新零售+數字化農業”模式,帶動農民增收2000萬元;青島柏蘭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每年從新疆收購辣椒2萬噸-3萬噸,實現產值5億元;發揮青島港海鐵聯運和國際機場空運優勢,累計出口脫貧地區農產品36.6億元。
記者還了解到,2025年,青島市將進一步抓好消費幫扶助農增收行動,更加注重聯農帶農,更加注重品牌引領,更加注重拓展“消費幫扶+”,創新“進城”機制和模式,通過消費幫扶工作示范,探索形成助力中西部地區產品和文化旅游等服務上行外銷、促進特色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的工作模式和創新機制,切實助力協作幫扶地區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為落實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任務上繼續貢獻青島力量。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通訊員 李斯紅 馮志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