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島距離誕生“杭州六小龍”式創新企業還有多遠?

    在2月17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兩位年輕企業家尤為引人注目。一位是90后青年企業家,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另一位是85后企業家、深度求索的創始人梁文鋒。他們是中國年輕一代企業家的代表,這些企業憑借在人工智能、機器人、游戲等領域的創新突破,不僅展現出強大的發展潛力,也為杭州的科技創新版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中國新興產業的標桿。

    深度求索、宇樹科技、游戲科學、強腦科技、群核科技、云深處科技,這些誕生于杭州的民營企業被網友親切地稱為“杭州六小龍”。那么,作為山東經濟龍頭,制造業門類齊全、基礎雄厚的青島,距離誕生出具有如此影響力的創新企業還有多遠?

    向“新”聚能 重塑產業版圖

    在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引領下,如今,各行各業都在做創新文章,向技術要前景、向創新要市場。杭州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獨特的產業結構和創新生態,是杭州持續發展數字經濟的結果,更是杭州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動實踐。

    數據統計,2024年,杭州數字經濟比重再創新高,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6305億元,增長7.1%,占GDP比重已達28.8%??梢哉f,數字經濟儼然已成為杭州的“金名片”。

    追求創新是科研的“天性”,但只有讓科技成果真正從“紙上”落到“地上”,才能將其轉變為現實生產力。有經濟學家指出,培育科技企業成敗的關鍵在于能否做到兩點:其一,全力打造創新生態環境。這需要推動教育、科技、人才的一體化發展,既要有高水平大學建設、高層次人才的引進與培育,更要著重強化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積極促進企業與高校、新型研發機構攜手合作,共建科創平臺,協同攻克關鍵核心技術,讓企業在科技創新的征程中不再孤軍奮戰。其二,不遺余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如同“從0到1”的突破,而科技成果轉化則是“從1到100”的拓展??萍汲晒芊癯晒崿F產業化、產品化,直接決定了其價值。

    反觀青島,產業結構仍以傳統制造業為主,家電、石化等傳統產業占規上工業的60%以上。雖然在新興產業領域有所布局,但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尚處于培育階段,尚未形成產業集群效應。盡管海爾卡奧斯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整體數字經濟占比偏低,未能形成產業鏈的“代謝共生”效應。在智能家電產業方面,青島也未能成功衍生出人工智能新勢力,與杭州“六小龍”在垂直領域的突破形成鮮明對比。因此,必須深入推進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深度融合,讓企業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向“新”聚能,以實際項目為依托,以真實的市場需求為指引,建立“高校+平臺+企業+產業鏈”的結對合作模式,不斷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 。

    海洋+人工智能 彎道超車新路徑

    青島因海而生、向海而興,海洋自然稟賦優越、科研能力領先、產業基礎良好、港口樞紐地位突出,海洋是青島最突出的特色和優勢。

    在青島這片充滿活力的藍色海洋經濟版圖中,培育藍色新質生產力,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是關鍵。對青島而言,雄厚的藍色科研底蘊,無疑是其“逐夢深藍”的信心與底氣。作為山東海洋產業發展的引領者,青島海洋產業門類齊全,28個海洋及相關產業門類在此均有布局。2023年,青島海洋生產總值達5181.3億元,同比增長6.5%,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32.9%,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5.2%,海洋生產總值穩居全國第三位。當前,山東正加碼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青島也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統籌推進海洋一產、二產、三產協同發展。

    近年來,青島勇立潮頭,將人工智能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兩大先導產業之一,這一戰略布局彰顯了其緊跟行業前沿的底氣與決心。經過近年來的精心培育和大力發展,青島人工智能產業已初顯崢嶸,不僅規模日益壯大,還形成了鮮明的特色。截至目前,青島人工智能產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已攀升至316家,產業規模突破700億元大關,成績斐然。

    在大模型領域,青島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優勢,全力攻堅海洋大模型的研發與應用。目前,全市正在應用、優化和研發的海洋大模型多達25個,“1+N+X”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體系已初步搭建完成,為海洋產業的智能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同時,青島憑借雄厚的產業基礎和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在垂直領域行業大模型的發展上也取得了豐碩成果。海信“星?!?、賽輪“橡鏈云聊”等垂直大模型成功實現商業化落地,25家企業成功入選全省大模型重點企業庫,2024年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成績令人矚目。更值得一提的是,創新奇智、海爾、卡奧斯的3個大模型產品已順利通過國家網信辦備案,這標志著青島人工智能產業在規范化、標準化發展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破局之路與未來展望

    面對“杭州六小龍”的火爆出圈,青島蓄勢待發,潛力無限。近年來,青島在多個方面積極探索,努力尋求破局之道。

    營商環境,“優”無止境。營商環境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對標杭州,這里以“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透明高效政府服務著稱,5年蟬聯全國營商環境第一。在杭州,企業申請補貼無需應酬,融資支持精準到位,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在優化營商環境這條賽道上,青島已全面開啟“加速度”。2024年6月,青島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從企業視角出發,聚焦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發力解決當前優化營商環境面臨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系統集成各級各部門優化營商環境的改革創新成果,共7個部分、52條政策措施,深入推進政務服務提質增效。值得一提的是,在強化協同共建推進機制,聚焦解決政企溝通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方面,青島市提出搭建常態化政企溝通交流平臺,建好用好營商環境專家委員會、媒體觀察員、體驗官“三支隊伍”,深化護航營商環境專項行動等有力舉措,厚植發展沃土。

    如今,城市間的科技、產業的競爭本質上是對創新人才的爭奪。對標杭州,依托“阿里系”創業軍團和高校資源,如浙江大學,杭州形成了“產學研用”閉環。通過“人才碼”整合287項服務,杭州的政策設計以增強青年歸屬感為核心,吸引了大量青年創業者。因此,在人才培養和引進方面,青島需進一步完善人才政策,提高人才待遇,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打通產學研合作壁壘,全力打造人才高地,培育人才創新創業良好生態。同時,青島也在積極構建多元化的資本生態,引導資本投向創新領域,培育創新文化,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相信在產教融合的“光合作用”下,未來青島人才“森林”的每一片枝葉,都將擘畫出“小龍式”創新式企業新圖景。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佳

    責任編輯:李頡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