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縱深推進國資國企改革,2024年青島市直企業資產總額增加值792.6億元

    1月21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干字當頭 勇挑大梁 青島走在前”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介紹青島市縱深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推動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情況。



    截至2024年底,青島市直企業資產總額達到3.26萬億元,利潤總額464.84億元,增加值792.6億元,均實現了平穩增長,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企業家隊伍建設、央地合作、打造工業互聯網發展新模式等三項改革案例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區域綜改標志性成果清單,在全國推廣。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主體改革任務完成80%以上,超額完成上級確定的70%年度任務目標。11戶企業入選國務院國資委“雙百行動”“科改行動”,數量位居計劃單列市第2位。

    服務國家戰略更加有力

    回顧2024年,青島國資國企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統籌抓好以企業家隊伍建設為特色主題的區域綜改試驗,扎實推進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創新配套實施現代產業體系培育提振、科技創新提升等7個專項工程,在發揮黨建引領、落實國家戰略、引領產業發展、強化科技創新、服務保障民生、加強國資監管等方面“打頭陣、當主力、作表率”。

    在落實國家戰略方面,青島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其中,城投集團、華通集團投資建設的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成為全國首個“上合組織國家文化體驗基地”。

    面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青島國資國企主動融入,青啤集團在沿黃流域六省建有27家啤酒生產工廠和1家麥芽廠,鏈動產業上下游,拉動就業3萬余人。

    一系列案例展現出青島國資國企主動擔當、積極作為:海信集團加快走出去步伐,在南非等國家建設家電制造產業園,海外營業收入占比達到42%;海發集團在青島自貿區重組設立產投公司,以新興產業園區建設運營和創業投資為載體,服務支撐自貿區新興產業發展……

    同時,青島加快對接央企戰略布局,2019年起,連續6年組織舉辦市領導頂格推進的“央企省企青島行”系列活動,組建央企國企招商專班,成功舉辦“企地共建·走進青島”等40余次招商活動,對接央企國企招商項目172個。

    2024年,駐青國企黨建與發展研究會橋梁作用得到發揮,現已發展駐青國企會員單位280余家,常態化開展企地對接交流,創新打造“合作共贏”的央地合作典范。

    產業引領作用更加突出

    2024年,青島加速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鍛強“青島制造”長板。據統計,目前市直企業擁有數字化研發設計平臺32個,工業互聯網平臺13個,數字化轉型示范標桿企業12個,智能工廠52家,青啤集團獲評全球首家食品飲料行業“可持續燈塔工廠”。

    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青島加快布局,緊緊圍繞全市“10+1”創新型產業體系,創新建立“市級協調、國企引導、園區配套、基金領投”模式,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聚勢成鏈。

    同時,青島深度調整布局結構,開展新一輪市直企業主責主業界定,制定專業化整合重組工作意見,整合資源成立青島海洋集團、青島數據集團、青島融資擔保集團,助力推動青島市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為加強資本引領,青島市直企業發起設立專項基金領投戰新產業,管理的基金中有23只基金投資33億元,支持60家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壯大。

    科技創新動能更加強勁

    在加強科技創新方面,青島制定深入推動市直企業加快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行動計劃(2024—2028年),加強政策引導和整體謀劃。據統計,目前市直企業擁有各類研發機構130個,其中國家級的15個。

    通過綜合運用利潤加回、獎勵加分、考核晉級等方式,青島完善考核評價體系,打好“政策組合拳”,增強企業創新“源動力”,并發揮國有資本預算資金引導作用,去年安排60%以上產業發展資金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科技創新項目。

    同時,青島市國資委與中國科學院青島能源所等建立常態化溝通對接機制,推動擬轉化成果在市直企業“首發首試”,深化產學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為進一步促進國企民企合作,2024年,青島組織“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青島國企行”等多場對接活動,在青島產權交易所設立市直企業數字化轉型和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發布專區,為國企民企合作搭建多樣化平臺,攜手發展新質生產力。

    服務保障民生更加有為

    青島市國有企業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的主力軍,市直企業對全市城市更新的貢獻度超過六成。

    2024年,國信集團加快建設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底道路隧道——膠州灣第二隧道,能源集團膠州灣海底天然氣管線成功投運,使青島市由“西氣東輸”的末端變為LNG氣源的首端,總輸氣能力可滿足我市未來20年發展用氣需求。

    青島推動企業積極踐行使命擔當,強化在供氣、供熱、供水、交通等方面的保障支撐作用。能源集團實施迄今為止最大規模老舊管網改造,全年改造燃氣、供熱老舊管網130公里,青島成為北方第二個主城區全部“煤改氣”城市。水務集團全國首創“青水管+”服務模式。機場集團接連刷新客運量和航班量單日最高紀錄,旅客吞吐量創歷史新高。地鐵集團去年新開通2條線路,目前共運營8條線路總里程超過350公里,開通的6號線是我國首條全自主運行系統線路。城運控股集團推出“響應式”“預約式”公交,公交分擔率達到61%。

    如今,青島國資ESG品牌已取得成果。去年青島市作為唯一地方國資代表在北京舉行的ESG中國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發布會上作專題發言,2家企業入選國務院國資委2024年社會責任優秀案例,3家企業入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ESG中國論壇年度ESG卓越實踐案例。

    黨建引領優勢更加彰顯

    2024年,落實青島市委部署,原隸屬市委管理的23家市直企業和31家中央、省駐青企業黨組織關系,調整為隸屬青島市國資委黨委,青島市國資委黨委管理黨委數量增至66個,黨組織數量升至3560個,黨員隊伍6萬多名,構建“1+23+42”黨組織管理體系,黨領導國資國企工作制度不斷健全。

    同時,各國資國企董事會決策運行進一步規范。通過推行外部董事報告工作機制,外部董事已提交10項重大風險報告,監督作用日漸增強,推行外部董事制度工作經驗被山東省國資委在全省推廣。

    監管長效體系更加健全

    2024年,通過扎實開展6個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業務監督、綜合監督、責任追究“三位一體”國資監督工作閉環機制不斷完善。

    在穿透式監管機制下,青島建立投資評審專家委員會制度,制定境外國有資產管理辦法,試行總法律顧問制度,加快建設司庫體系,建立統一的陽光采購平臺等,全過程監督管理體系逐步完善。“提示函+警示函”監督機制則讓青島形成了內外聯動、協同監督的格局,獲得國務院國資委肯定。在智慧化監管機制下,青島啟動大數據監管系統三期規劃建設,被國務院國資委納入全國第一批國資監管系統綜合監測展示試點建設單位。

    2024年,青島在全省率先開展清廉國企建設,創建“親清惠企 廉潤國資”廉潔文化品牌,指導企業打造“1+N”廉潔文化品牌矩陣,推動企業制定文件1300余個,陽光采購平臺累計成交項目4846宗,助力企業節約資金約1.59億元。

    下一步,青島市國資委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重點做好持續深化改革、優化產業布局、強化科技創新、提升監管實效四個方面工作。

    青島將高質量完成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做精做深“區域性國資國企綜改試驗”“雙百行動”“科改行動”等國企改革專項工程,推動形成更多可復制的成功經驗。同時,青島將大力實施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提振工程,圍繞青島市“10+1”創新型產業體系,布局一批強牽引、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在延鏈補鏈強鏈上做文章,助力打造北方先進制造業基地。

    如何以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創新?青島將發揮國有企業優勢,積極牽頭打造科技創新聯合體,不斷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大力推動數字化轉型,助力青島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

    此外,青島將完善國資監管體制機制,以國資大數據監管系統、部門協同監督為抓手強化穿透式監管。實施更加精準有效的“一企一策”高質量考核引導,扎實推進國企提質增效,不斷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青島實踐貢獻國資力量。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高奕靜

    責任編輯:林紅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