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新春走基層|過個青島“非遺年”

    2025年,我國將迎來首個“非遺版”春節,“非遺過大年”成為今年春節的熱點話題。

    據美團旅行發布的數據,2025年1月1日以來,美團旅行上“春節旅游”整體搜索量同比上漲328%,“非遺”搜索量同比增長174%,“非遺體驗”搜索量同比增長168%,“非遺手工”搜索量同比增長321%。

    春節期間的非遺體驗從何尋得?青島市博物館即將推出“博物館里過大年”主題系列活動之“非遺尋味”,非遺傳承人將在2月3日(正月初六)這一天,將他們的非遺作品帶到市民游客面前。

    花餑餑里的“細門道”

    美團旅行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1月1日以來,“中式花餑餑”搜索量同比上漲239%,“花餑餑饅頭店”搜索量同比上漲381%。天津、大連、北京、丹東、石家莊等地的游客喜歡搜索“花餑餑”。

    2025年春節“十大非遺熱門玩法”中,“到膠東吃花餑餑”占據一席。而在青島市博物館2月3日(正月初六)推出的非遺文化市集上,也將出現花餑餑的身影——來自嶗山區的非遺手藝人張雪瑋將在市集上展示自己的花餑餑制作手藝。

    藍色的鳳凰盤踞在王哥莊大饅頭一側,另一側點綴著幾朵色彩各異的牡丹花;媒婆左手懷抱一支玉如意,右手舉著一只壽桃,身下盛開著十九朵牡丹花;九條紅色的錦鯉形態各異,組成一個“壽”字,四周是浪花和氣泡相伴……在嶗山區沙子口街道觀海社區的俏餑餑工作室里,擺放著張雪瑋的一個個面塑作品。

    1971年出生在青島的張雪瑋,是“韓氏面塑”第五代傳承人。“我做面塑是半路出家,我原本的職業是房地產開發。”張雪瑋回憶道,做地產開發需要購買綠化植物銀杏樹,“在‘銀杏之鄉’郯城慕名采購時,我遇到了我的師傅韓紅元老師?!?/p>

    張雪瑋喜歡用最簡單的工具和手法來做面塑作品。

    “我一眼便喜歡上了韓老師古典風格的面塑作品。”在個人愛好的驅使之下,張雪瑋于2009年成為韓老師的入室弟子,開始學習韓氏面塑。

    傳承面塑手藝對于學建筑出身的張雪瑋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她不斷摸索和學習的過程已持續了16年之久。

    “我喜歡用最簡單的工具和手法來做面塑作品?!睆堁┈|說,在工作室里,隨處可見吸管、買黏土所贈送的面刀、工具面棒等制作工具,面塑作品需要經過一揉、二捏、三壓、四塑等制作手法完成,如何將面塑作品塑造得生動形象、活靈活現是對傳承人的更高要求。

    “像這條小魚,在制作過程中將嘴角向上張開,就像人微笑時的狀態,這樣做出的魚就是喜慶的表情?!睆堁┈|說,制作工具和手法的簡單絕不意味著制作過程的簡單。“對于蛇年生肖的創作,我將傳統觀念中的蛇形象和卡通元素相結合,設計出懷抱金元寶、葫蘆、柿子等物件的面塑蛇作品?!?/p>

    在個性化日益凸顯的當下,生肖形象的設計往往融入了作者的奇思妙想,個人情感的傾灑卻容易淡化亦或是改變傳統形象,而張雪瑋所做的面塑作品盡管融入了現代元素,但其基本形象仍是基于傳統文化的記載。

    非遺符號

    曾經青島的街頭總有挑著木盒制作面塑的手藝人,吸引了眾多孩童的目光。如今,隨著面塑手藝的發展與創新,面塑作品在新時代呈現出了新的面貌。

    在張雪瑋工作室的墻壁上,掛著一幅幅“世界名畫”?!拔沂乔鄭u唯一一位將世界名畫做成面塑作品的人。以前學建筑時需要先畫圖紙,再依據圖紙去建造項目,如今在面塑上的這種嘗試也得益于我的專業?!睆堁┈|說,讓傳統工藝展現出新的生命力,需要夜以繼日地不斷創新。非遺得以傳承,離不開非遺手藝人的持之以恒。

    在張雪瑋看來,非遺是中國的符號,它能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統手藝更好地連接古今、走向世界。因此,她所做出的非遺作品不僅有傳統文化的底蘊,更融入了現代文化的創新。

    如何融入現代元素,進行作品創新?“孩子們的創造力是無限的,他們相比我而言更懂潮流?!睆堁┈|說道。在工作室的一角,擺放著學生們制作的生肖蛇作品,不同的配色、各異的神態都是他們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自身個性的表達。

    張雪瑋的面塑作品。

    在這個冬天,越來越多小朋友走進觀海社區,參加“巧手捏面塑,非遺潤童心”主題非遺公益課,體驗制作面塑的樂趣,用雙手感受傳統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確定包括青島在內的8個城市為全國“非遺在社區”試點城市。以此為契機,青島扎實開展試點工作,不斷營造出“處處見非遺,人人講非遺”的濃厚氛圍,真正實現非遺“見人、見物、見生活”。

    在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二實驗小學教室內,學生們圍坐在桌子旁制作衍紙作品,“隨著非遺進校園的推行,學校推出了衍紙社團,讓孩子們都能夠體驗到非遺手藝的魅力?!泵佬g老師趙楨告訴記者。耐心、細心、傳承是每一位非遺手藝人的堅守,讓學生在制作過程中了解歷史文化知識,學習非遺手藝人的品質,感受非遺文化的溫度。

    青島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背景,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全市共有非遺代表性傳承項目926項,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16項(同為省、市級),省級74項(同為市級),市級207項。

    青島通過非遺手藝人們的傳承與創新,學校、企業、社區等場景對非遺文化的引入與傳播,讓非遺成為扎根于每一位市民心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物館中自有的歷史氛圍與非遺文化相結合,使得這里成為了宣揚傳統文化的天然舞臺?!睆堁┈|說。

    何不在這個冬天,來到青島市博物館中,走進青島的社區中,過一個“非遺年”。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周潤

    責任編輯:林紅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