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剖析了資本力求使一切事物服從盡量少損耗時間的原則,導致了城市區位結構的不斷突破,以此來克服城市存在現有的空間界限;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分析了城市商業區、工業區和貧民區的分布與資產階級、中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居住地帶的關系,深刻剖析資本所主導的城市區位結構。由此觀之,城市是人類實踐世界圖景的社會形式,是現代社會的中心,也是現代化過程中的呈現場域和實踐主體。
在我國,城市既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首要的實踐場域,集中呈現出中國社會發展中的秩序、方式和關系,同時,在當前高度發達的現代化傳播技術加持下,網絡傳播環境下城市發展的網絡格局也成為當下關注的熱點。河北省城市傳播研究院韓立新、甄巍然、薛林雁三位研究員所著《城市注意度:基于網絡文本挖掘研究報告》(河北大學出版社出版)一書,從城市作為網絡化存在和行動主體入手,以城市群為實踐視閾,創新性地提出了“城市注意度”這一概念,重點考察了河北城市間和京津冀城市區域化關注與交往狀況,為我國城市交往關系的建構與測量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該書有三個角度的創新:
第一,傳播學概念的自主知識創新。該書以馬克思交往理論和注意力管理為基礎,洞察到主體的注意度與交往行動的關聯性,創新性地提出“城市注意度”概念,并將傳播文本作為主體注意的呈現方式,建立起對文本的多維度可測量指標體系,進而探索“注意—交往—行動”的城市注意網絡理論,推動傳播學研究將傳播主體往實踐主體的轉向。
第二,凸顯了區域性傳播實踐深度解構的戰略意義。該書將河北省12城市作為研究個案,確立了“城市域外注意度”和“科技注意度”兩大主題,分別對此進行深度測量和綜合排序,創建“城市注意度指數”來呈現該省城市交往現狀與區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科技注意度的區域呈現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全國城市科技發展的總趨勢,為我國城市區域化發展的考核評估提供重要參考。
第三,研究方法上的綜合創新運用。該書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為工具,基于文本挖掘、統計分析、指數分析等定量評價方法,以理論闡釋、文本內容分析等定性評價方法,對爬取到的數據進行體系化、指標化的處理和綜合分析,最終形成一套邏輯緊密又科學規范的研究方法,為城市傳播研究提供方法論參考。
作者:王 海(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