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科技創新熱潮中,青島科創企業正以迅猛之勢在全球科技領域嶄露新姿。青島國信集團成功交付全球首艘10萬噸級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標志著國內深遠海養殖技術的重大飛躍;海信集團推出的全球首款8K全色激光電視,顛覆了傳統視覺體驗;中車青島四方發布的全球首列商用碳纖維地鐵列車,展現了軌道交通領域的創新力量;青島能源所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的持續突破,為新能源產業注入了新活力……這些科創企業如同強勁的風帆,推動著青島在全球科技創新的海洋中破浪前行。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百強科技集群榜單,青島持續進位,由2019年全球第80位躍升至2024年全球第20位,成為近五年國內位次躍升最快的城市。
青島的科技創新之路,是一條以改革為引領、以謀劃為先導的堅實之路。青島始終將科創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頂格成立市委科技委員會,明確了一個總目標、四個主攻方向、五年五個翻番的“145”科技創新工作思路,配套出臺了一系列重點領域專項舉措,為青島的科技創新注入了強大的制度動力和改革活力。
在科技創新的頂層設計上,青島以制度創新為牽引,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機制創新為切入,全面提升了科技創新的效能。今年8月,青島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修訂后的《青島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進一步夯實科技創新立法保障;聚焦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等重大課題;圍繞“海創計劃2.0版”、科技金融、產研對接等關鍵領域做好制度設計,推出一系列新政策、新措施,形成了科技創新政策的“組合拳”。
青島深知,科技創新不僅要強在頂層設計上,更要強在產業融合與發展上。青島緊密圍繞重大戰略和產業實際需求,每年精心布局上百項科技攻關項目,并實施了包括“國芯萬屏”“虛擬現實”“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星海互聯”等在內的多項科技示范工程,并成功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12月公布的《2024年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中,青島儀器儀表集群和由青島牽頭申報的山東青煙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集群上榜。加上此前入選的青島智能家電和軌道交通裝備兩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目前,青島已有4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占山東省6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總數的2/3。此外,青島還建設了6個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擁有6個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居計劃單列市首位。據最新統計,青島市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65.36%。
在完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方面,青島同樣不遺余力。青島大力支持嶗山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力量發揮其在科研領域的引領作用,推進重點實驗室的重組及新型研發機構的建設,顯著提升了青島的基礎科研能力和產業創新活力。近年來,青島更是成功推動了包括京津冀國創中心青島研究中心、北航青島研究院、浪潮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內的一批重點科技項目的落地實施。
青島高度重視企業在創新體系中的主體地位,鼓勵科技領軍企業牽頭或參與重大科技項目,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科技成果轉化,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目前,青島市擁有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9777家、高新技術企業達8650家,培育了19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9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17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構成了科技創新企業發展的強大梯隊。
因科技而興,因創新而進。未來,青島將繼續在科技創新的征途上披荊斬棘,奮勇前行。根據《青島市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加快建設科技強市行動計劃(2024—2028年)》,青島以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引領、以科技成果轉化為主線、以海洋科技創新為特色、以科技研發投入為保障,統籌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高質量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強市。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孫夢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