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2024青島推動非遺傳承探新徑

    近期春節申遺成功,至此我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青島,2024年在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領域,建機制、辦活動、促融合、給獎補,生機勃發、氣象萬千,已形成層次鮮明、全生態鏈式的非遺傳承發展新模式,向世界展示著青島非遺文化的充沛創造力和旺盛生命力。

    厚積薄發:926項青島非遺光彩奪目

    青島是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名城,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全市共有非遺代表性傳承項目926項,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16項(同為省、市級),省級74項(同為市級),市級207項。在非遺傳承人方面,全市共有非遺代表性傳承人534名,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6名(同為省、市級),省級23名(同為市級),市級123名。全市建立省級非遺傳承體驗基地8處,市級非遺傳承體驗基地24處,非遺工坊154處,非遺傳習所104家。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確定包括青島在內8個城市被確定為全國“非遺在社區”試點城市。以此為契機,青島市扎實開展試點工作,不斷營造出“處處見非遺”“人人講非遺”的濃厚氛圍,真正讓非遺實現“見人見物見生活”。2023年,城陽區流亭街道東流亭社區等3個社區入選全國“非遺在社區”試點典型案例,青島“非遺在社區”工作獲評省政府文化創新獎。

    深耕發力:“非遺在社區”全國試點引領

    據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馮耀東介紹,今年組織開展“非遺特色社區”培育工作,培育并公布63個青島市“非遺特色社區”,組織對社區負責人和相關項目傳承人進行“非遺在社區”專題培訓。選取10個非遺活動影響力強、市民參與度高的社區作為“非遺特色示范社區”,給予每社區3.5萬元的資金獎勵,促使各區市“非遺在社區”持續發力,在試點工作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充分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重要活動載體作用,開展特色節會活動,組織開展非遺傳承人社區駐點傳習、“非遺+文創”大賽、社區非遺展演、非遺春晚、非遺市集等特色活動,讓市民現場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組織高校專家教授舉辦“非遺在社區”業務培訓班,為建立工作長效機制以及在全國推廣“非遺在社區”工作經驗打好基礎。“非遺在社區”試點的開展,推動非遺相關企業開拓了市場,麥草畫、膠州黑陶、貝雕、布藝等文創商品多達百余品類,年產值數十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非遺在社區”全國試點以來,全市共在社區舉辦5000余場傳習實踐活動,參與群體超過200萬人次;組織線上網絡課堂200余場,受眾人流量超過300萬人次,實現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大眾化傳播和普及。深化“非遺進校園”活動,設立膠東大鼓、鴛鴦螳螂拳、三浦龍拳等非遺特色教育傳習基地,將非遺項目納入課程體系。全市有100余所大中小學校的超過10萬學生每年在以不同的形式學習非遺技藝,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了校園內人人學練傳統技藝的良好氛圍。

    助力振興:154處非遺工坊促雙效

    自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會同人社局等開展青島市“非遺工坊”評審認定工作以來,全市共有各級非遺工坊154處,其中市級非遺工坊82家,省級5家。各非遺工坊以傳統技藝傳承弘揚為核心,通過規劃生產、品牌塑造和推廣活動等方式,增加鄉村群眾收入,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全市建成以文化藝術中心、民俗博物館、學校為主體的非遺傳習體驗場所,形成非遺傳習的地方特色品牌。依托首批青島市非遺傳承體驗基地24處,打造螳螂拳習練基地、胡嶧陽文化園、膠東非遺博物館、麥草畫展覽館等非遺特色展示場館,打造宣傳教育普及陣地,設計研學旅游線路,加強非遺傳播普及。

    據不完全統計,青島市目前154處非遺工坊,共吸納就業3.36萬人,實現人均年收入5.6萬元。將非遺的“生產線”搬到社區,非遺工坊孵化了平度草編、即墨花邊、妙府老酒、大歐鳥籠等一系列鄉村振興的帶頭企業和團隊,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優質非遺項目,以非遺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業態賦能:推出非遺特色旅游線路

    今年以來,精彩的非遺活動為市民搭建了解和體驗傳統文化的橋梁,“‘黃河大集’暨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青島市非遺文化節”“非遺在景區”等系列活動成功舉辦。推出線上線下文化活動超過500場,累計吸引游客超過20萬人。推出非遺特色旅游線路,打造非遺特色市集,支持非遺企業推出產品。

    針對社區實際實施“一社區,一手藝”計劃,連續三年舉辦青島“非遺+”文創大賽活動,每年評選出非遺文創、旅游商品、創意設計等三大門類100余件獲獎作品并進行路演發布,推動非遺從創意到設計再到產出的延伸和轉化。

    膠東五市手造節、四季黃河大集等一系列重大活動舉辦,受到文旅部非遺司和省文旅廳通報表揚。開展“山東手造、青島有禮”征集遴選、手造節等活動,青島市14個項目進入“山東手造、優選100”最終名單,確定8個產業為“山東手造”重點培育產業,推出了一批重點手造企業和“山東手造”領軍品牌;開展“山東手造青島有禮”青島市文創產品大賽活動,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優秀文創產品,以文化創意為手造產品賦能。

    同時,組織非遺代表性項目和傳承人參加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版交會、進博會、國際友人@青島及國際青年對話、青島品牌日、上合交流、全國非遺保護年會等活動,取得良好傳播效果和經濟效益。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參與各類市級以上文化交流活動的非遺項目共計150余項,非遺傳承人130余人。


    ——【特別關注】——

    落實各類獎補資金共計716萬元

    通過建機制、辦活動、促融合,我市積極制定并落實各類非遺支持政策。今年啟動了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項目的申報和評審工作。推薦申報第六批省級非遺項目,11處非遺項目進入省級非遺項目公示環節。落實各類獎補資金共計716萬元,對各級非遺項目、傳承人,以及符合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非遺企業和建設項目進行獎補。編制《青島市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及時爭取并兌現非遺扶持資金,近兩年來兌現非遺扶持及獎補資金近1000萬元。

    非遺保護管理辦法擬定出臺工作列入市政府2024年政府規章制定出臺計劃重點推進項目。加快推進嶗山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區建設。完成了《嶗山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區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利用嗨游嶗山冬游季、青島國際啤酒節等重大節慶活動舉辦非遺市集,展示優秀非遺產品。

    ——【亮點聚焦】——

    2024非遺保護傳承亮點紛呈

    2024年以來,青島市文旅局著力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組織舉辦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文化節”等一系列非遺節會活動,舉辦了非遺購物節、非遺曲藝展演、傳習實踐活動等,各類文化活動超過400項,累計參與人數超過800萬人。參與了2024年海軍節、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理事會會議、艦艇開放日的非遺展演展示活動,受到與會領導嘉賓尤其是外賓的一致稱贊。組織參加了香港文旅推介活動非遺精品展示、中國非遺博覽會青島展區展演展示活動、“茶和天下”茶文化展示活動等非遺展示交流活動,向世界展示青島非遺特色。完成“青島游禮”旅游商品暨“非遺+”文創大賽、第三屆全市少兒手工藝大賽的評審認定公布工作,公布非遺及旅游文創獲獎作品102件,少兒手工藝獲獎作品296件,舉辦優秀作品展示活動,激活非遺文創的市場活力。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姜姍

    責任編輯:王海山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