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月的風”之名,奏響一座城的交響!雕塑“五月的風”,作為城市地標,矗立在青島海邊,彰顯著城市精神;交響“五月的風”,交織時空的旋律,傳播城市聲音,奏響于所有聽眾的耳畔。作為2024年青島市文藝精品扶持項目——青島市歌舞劇院交響樂團巡演活動已經正式啟動,交響組曲《五月的風》將于12月9日、10日在李滄劇院上演。
《五月的風》系文旅部2022—2023年度“時代交響”創作扶持計劃大型作品,2023年、2024年青島市文藝精品扶持項目。作品創作靈感來源于青島地標性雕塑“五月的風”,該項目以“五四青年運動”為歷史背景,展開對五四精神的紀念和對新時代青年愛國主義思想的弘揚。五四青年的吶喊,隔著時空仍在這座城市的歷史畫卷里鏗鏘有力;《五月的風》凝聚城市精神,以藝術的形式向所有觀眾傾訴這座城的故事。
這部交響組曲正是為紀念“五四運動”、歌頌青春和家國情懷而作。該作品的創排,也正是青島市歌舞劇院堅定文化自信,不斷挖掘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重視文化創新的成果。交響組曲《五月的風》由作曲家、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張帥和青年作曲家任安聯合創作,青島市歌舞劇院交響樂團演奏。
《五月的風》分為五個樂章,奏響城市聲音。第一樂章《觀滄?!罚鄭u地處于黃海西濱,傳統漁民依海而居、倚海而生。海的兩種形態蘊含著青島人民的兩種性情,驚濤拍岸的怒海象征著人民面對外來勢力的抗爭與堅持,海浪輕拂的微波則是人民對同胞的溫柔與關懷。作者旨在靜觀海的兩種形態,先以層層銅管與弦樂的鋪進,引入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畫面,再轉入悠遠綿長的旋律線條,使人寄情于青島的山海潮音,穿梭于古今風月;第二樂章《無盡青春》,何謂青春?它是草木繁茂的春色,也是朝氣蓬勃的青年,它既代表著中華民族無盡奮斗的精神,更象征著祖國無數青年們的自覺;第三樂章《云雷驚夜月》,《膠澳租界條約》使青島淪為德國殖民地,這一紙條約恍若驚醒嶗峰的一聲巨雷,劃破了這座城市的閑適寂靜。音樂中沉重的銅管音聲,仿佛是在殖民陰影籠罩下人民內心的憤懣和不屈……
第四樂章《風起捍軒轅》,青島是“五四運動”的發源地,五月的風不僅吹燃了中國人民反帝國主義和反封建主義斗爭的火,更是吹烈了青島人民為捍衛軒轅的決心;第五樂章《五月的風》,“五月的風”意味著不停變化與創造的“生生”,它既是生生之易,更是生生不息。百余年來,五四精神薪火相傳,歷久彌新,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接續奮斗、凱歌前行。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姜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