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由“治”到“智”!青島即墨區積極推進“環境更好 打擾更少”執法模式

    實施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推行非現場監管,突出精準治污;制定現場檢查計劃,強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制度,突出科學治污;完善執法事項目錄,明確行政處罰種類、設定依據,突出依法治污,全面提高執法效能……

    數字時代,如何提高生態環境監管、執法質效?近年來,即墨區聚焦科技賦能,積極推進“環境更好、打擾更少”非現場執法監管模式,充分運用數智技術,實現從“人防為主”向“技防優先”轉型,切實推動生態環境執法提質增效。

    非現場執法對正面清單企業“無事不擾”

    “正面清單”是生態環境執法領域近年來出現的一個熱詞。對違法者“利劍高懸”,對守法者“無事不擾”,可謂正面清單制度的重要內涵。

    這與生態環境部門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的工作導向有關。2022年,即墨區探索實施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以下簡稱正面清單)制度,對排污單位實施差異化監管,既嚴格監管又幫扶指導,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對于企業而言,進入正面清單意味著省去很多“麻煩”。企業納入清單后,監督管理將主要采取在線監測監控、智慧執法監管等“非現場”監管的方式進行,有助于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

    “非現場”監管以無事不擾的監管和無處不在的服務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納入清單內的企業都是污染治理及環保管理水平先進、環境信用評價連續2年以上為綠標的行業標桿企業。正面清單實施近三年以來,即墨區已有近20個行業500余家企業納入正面清單,該制度也已經成為即墨區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重要抓手。

    青島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即墨大隊大隊長宋其魯解釋說,推行非現場執法,“并不代表我們對企業不管不問放任自流,而是為了減輕企業負擔,壓減了不必要的現場執法”。對于固定源來講,主要是利用大數據平臺、在線監控這些方式,執法人員首先開展非現場檢查。“如果我們通過非現場的手段發現了一些違法線索,就再進行現場執法,這樣相對來講就比較精準。如果說非現場執法表明這個企業環境管理比較好,那就不再開展現場執法。”宋其魯說。

    據宋其魯介紹,執法人員現場檢查的頻次和數量大幅減少了,避免了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打擾。

    “天地空人”一體實現多方位鷹眼鎖定

    生態環境執法對象面廣量大,散落分布在市域各角落,而傳統的“地毯式”檢查,存在人力資源消耗高、問題核查覆蓋率低、行業規范滯后性等問題。

    正面清單為生態環境系統優化執法方式開啟了有益的嘗試。近年來,市生態環境局即墨分局在突出重點排污單位、納入限值限量監管排污單位、排污許可企業、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企業等,不斷完善全區自動監測監控聯網建設的基礎上,注重運用智能化、專業化手段,深入推進以非現場、低介入為主導的執法方式,充分利用數據精準分析研判,進一步提高現場執法的精準性、科學性和針對性,做到“有案必查,無事不擾”。

    “早在2022年,我們就開始進行末端監控巡查,配備專職人員負責相關平臺的日常巡查和異常數據的報送,并出臺非現場執法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線索歸集—數據審核屬實—立案處罰’的一整套規范化非現場執法工作流程?!彼纹漪斀榻B。針對污染源自動監控平臺推送的超標或異常數據,第一時間組織執法人員分析研判、現場核查,并實行清單化管理,對存在的環境違法行為依法立案查處。同時,綜合利用無人機、無人船、走航車等科技手段進行巡航,配備PID等快速檢測儀器。今年以來,非現場執法次數達1200余次,占執法總次數46%以上。

    生態環境執法一體化系統實現“一屏全調度、一網管全域”。


    “進一次門、查多項事”為企業減負

    同樣是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減輕企業負擔,“雙隨機、一公開”制度的實施為解決重復檢查、隨意監管和執法不公問題提供了思路。

    “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是利用移動執法系統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檢查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的一種監管機制,是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方式的重要內容。

    “雙隨機、一公開”讓生態環境監管效能最大化、對企業干擾最小化。

    近年來,市生態環境局即墨分局按季度動態更新“雙隨機、一公開”數據庫的污染源及執法人員數據,依托“綜合監管一件事”,積極聯合自然資源、住建、水利、綜合行政執法等部門,認真梳理監管全要素,在履行各自檢查、執法程序基礎上,開展跨部門聯合抽查,多方位、多角度地開展部門間聯合雙隨機抽查檢查,高效統籌監管執法資源,大力精簡整合檢查事項,積極推行聯合抽查檢查,持續提升協同監管能力。通過“一次執法、全面檢查”,有效避免多頭執法,減輕企業負擔,真正形成監管執法合力,實現對守法者“無事不擾”,對違法者“利劍高懸”。

    目前“雙隨機、一公開”數據庫涵蓋轄區內重點排污單位、歷年排污許可重點、簡化管理單位、特殊監管對象等共6584家企業,切實做到全錄入和全覆蓋監管。

    今年以來,“雙隨機、一公開”共檢查抽查企業396家次,其中一般源141家次、重點源255家次,所有檢查結果按照要求進行信息公示,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同時,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執法人員在入企檢查過程中,還對企業開展幫扶指導,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守法意識。

    “一方面,不斷將新污染物納入在線監控網,一方面全方位執法應用自動監控數據。”宋其魯介紹說,該局將進一步集成用好在線監控、無人機、走航監測車以及衛星遙感等科技手段,推進提升執法效能。將排污企業、第三方運維公司在線監測數據弄虛作假作為非現場監管的重點工作,嚴厲打擊、依法查處。同時,搭建線上交流平臺,主動做好服務,對企業提出的問題第一時間進行解決,對需要提請生態環境部門協調解決問題主動幫扶對接,助推企業全面提升自身監管能力、環保穩定達標水平。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張碧琪

    責任編輯:林紅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