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 記者從青島市召開的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系統“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創新工作暨基層典型案例發布會中獲悉,青島市行政審批局依托“愛山東”政務服務平臺,精準設置“一件事”重點事項專區,在市區兩級政務服務中心優化設置“一件事”服務專窗,統一服務標準,優化辦理流程。截至目前,承擔的“一件事”改革任務已全部落地,辦事材料壓減 67%、辦理時限壓減55%,惠及2.5萬自然人、15萬經營主體、200余個重點項目。
今年以來,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緊緊圍繞國家、省和市關于落實“高效辦成一件事”的部署要求,持續深化改革創新,推動政務服務從“能辦”向“好辦易辦”轉變。
13項跨域通辦“一件事”
今年,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指導意見》,確定了兩批“13+8”共21項“一件事”年度重點事項。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局作為全市最大的政務服務窗口單位,是“高效辦成一件事”工作的重要牽頭部門和參與部門,承擔并參與企業信息變更、注銷,水電氣網聯合報裝等8個“一件事”。其中,“企業注銷”“企業遷移登記”“大件運輸”被列為省級試點。
在高效落實國家“一件事”重點事項任務基礎上,進一步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擴面增效。在今年國家推出的水電氣網聯合報裝“一件事”,包括供水、供電、燃氣、通信、外線接入5個事項,在此基礎上,青島市行政審批局拓展到了17個事項,把樹木遷移、占掘路等一并“打包”辦理。改革前,建設單位最多要跑11個部門、提交17套材料,改革后,只需要在線上申報1次,1套材料就能辦結,辦理時限也由最多37個工作日壓減到7個工作日,相關做法得到住建部刊發推廣。
深入落實市委、市政府加快青島都市圈高質量發展部署要求,創新政務服務合作機制,與煙臺、濰坊、日照3地6個區(市),圍繞10個方面、13項跨域通辦“一件事”,實施政務服務聯通互認、協同合作,讓企業群眾享受更多、更高水平“同城待遇”。
全面推廣電子營業執照“一照通投”改革
今年以來,青島市行政審批局緊緊圍繞全市中心工作,把改革作為工作的生命線,聚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攻堅突破,積極爭取國家層面改革試點6項,省級層面改革試點26項,推動一批改革成果落地見效。
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結合新公司法實施,扎實推進市場監管總局批復的構建“一企一照一碼”服務體系改革試點。深化“個轉企”、跨區遷移等改革,近千家個體工商戶升級為企業,3萬余家企業實現市內跨區經營。在全省率先推行“經營范圍自主公示”改革,全面開放4.3萬條經營活動目錄,供企業自主選擇、自主公示。企業登記注冊“智能表單”、航運企業集成化審批服務2項改革入選國家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持續放大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張大為工作室平臺效應,深化定制化、個性化服務模式,接待來訪企業近千家,為企業提供疑難業務定制化解決方案180余個。同時,延伸服務觸角,年內將實現大為工作室基層工作站在10個區(市)全覆蓋,讓企業在家門口也能享受到專業化、定制化的“大為式”服務。
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方面,扎實推進住建部批復的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改革試點,代表山東省參加全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評估,綜合排名全國第二。對標福建、上海等先進地區做法,在全省率先推行項目開工、竣工驗收等集成化改革,辦事材料壓減75%、辦理時限壓減80%,基本實現“拿地即開工、竣工即投產”。著眼重大項目全生命周期,縱向上打通市區兩級,橫向上強化部門協同,進一步發揮重大項目“金牌團隊”作用,為每一個項目量身定制全過程審批服務清單,“一對一”幫辦服務,協調解決難點堵點1900余個,有力促進山姆會員店、浮山全民健身中心等重大項目順利開工建設。扎實做好項目審批“后半篇文章”,將服務鏈條從竣工驗收延伸到投產運營,有力保障深藍中心等項目實現從建設到經營的快速轉換。
在公共資源交易制度改革方面,圍繞打造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扎實開展工程建設招投標領域專項治理。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數字化轉型升級,啟用全省首個“青e見”數字化評標系統,進場交易項目全部實現“線上評標”,開展遠程異地評標219次,最大限度減少線下人為干預。全面推廣電子營業執照“一照通投”改革,累計為交易主體提供服務3萬余次,節約交易成本500余萬元。依法依規減免投標保證金,推廣電子保函應用,電子保函費率由1.5‰降至1‰,全省最低,全年為交易主體釋放流動資金預計70余億元,最大限度減輕企業經營負擔。
便民利企 線上線下政務齊發力
青島市行政審批局以承接國務院辦公廳批復的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改革試點為契機,充分發揮線上線下互相支撐作用,讓線上成為線下的延伸,線下成為線上的兜底,便民利企更加可感可及。
在線上端,打造從事項查詢到辦理申請再到結果反饋的全流程數字賦能體系,群眾辦事材料免填寫率達到63%以上,首次辦理通過率達94.36%。下大力氣優化線上辦事渠道,開展“我陪群眾走流程”活動,對高頻事項打開分析、找準堵點,靶向施策,確保線上辦事平臺既能用又好用,廣大群眾既想用又會用。今年以來,市區兩級政務服務中心辦件量1630萬件,其中1250萬件通過線上辦理。
在線下端,堅持黨建引領,成立全國同類城市政務服務領域首個功能型黨組織——青島市民中心黨委,強化窗口政治屬性。下足“繡花功夫”,加強對各級政務服務場所精細化管理,優化整合綜合窗口,做優做強專業窗口,釋放更多線下資源,拓展增值服務內容,在青島市民中心開設公用事業、法律等服務專區。結合群眾差異化辦事需求,開展出入境、不動產、公積金等周末專場服務45場,提供延時、錯峰服務17萬余次,有效解決“上班時間沒空辦,下班以后沒處辦”的問題;針對部分老年人群體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和殘疾人群體面臨的行動不便問題,提供定制化上門服務4100余次;市民中心全年接待辦事群眾預計200萬人次,“在青島·青易辦”服務品牌進一步塑強。
推廣基層改革創新典型案例
基層是改革政策的“試驗田”,是改革動力的“蓄水池”。今年以來,各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堅持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牽引,持續加壓奮進,積極探索創新,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好經驗、好做法。為更好突出典型引路,青島市行政審批局在去年發布兩批22個典型案例基礎上,又選取了10個案例,向全市復制推廣。該10個案例為市南區的《推出營業性演出“云上易辦”助力里院文化繁榮發展》、市北區的《打造“一園一樓一街一策”政務服務新矩陣》、李滄區的《探索開辦餐飲店“一件事”服務新模式》、嶗山區的《 探索推出經營主體智慧選址新服務》、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打造線上線下協同高效的智慧政務綜合體》、城陽區的《搭建“城事通”智辦平臺為企業群眾提供精準化、個性化、增值化服務》、即墨區的《打造“e站辦”基層政務服務“新樣板”》、膠州市的《強化黨建引領改革創新持續推進政務服務高質量發展》、平度市的《培育睫毛產業“一件事”做強美妝經濟新引擎》、萊西市的《推行乳業產業“一件事”高效辦新模式》。
下一步,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系統將始終站穩企業群眾立場,緊盯企業群眾需求,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進一步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建設,以釘釘子精神持續深化改革,在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優化營商環境中勇當排頭兵。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黃元暉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