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競爭力智庫、北京中新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機構發布《中國縣域發展監測報告2024》,揭曉了“2024中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2024中國綜合競爭力百強區”等名單?!?024中國綜合競爭力百強區”名單顯示,青島嶗山區、市南區、即墨區、城陽區、市北區入選,分別位列第53位、第64位、第65位、第70位、第85位。
據榜單顯示,江蘇、山東、浙江和廣東是“2024中國綜合競爭力百強區”數量最多的省份,其中山東10席,而僅青島市就占了5個席位。那么,青島為何能做到五區入選“2024中國綜合競爭力百強區”?這5個城區的“競爭力”又源于何處?
新興產業“提速換擋”
近日,青島虛擬現實創享中心項目順利竣工,“全球VR第一園”正式亮相,銀色菱格穹頂極具未來科技感。園區正式投入使用后,將有效提升青島市低效片區改革發展,助力青島市虛擬現實產業發展新高地建設。而在青島虛擬現實創享中心逐步成型的同時,嶗山區虛擬現實產業鏈的日益完備和企業實力也正乘勢而上。
作為青島市虛擬現實產業“一核三極多點”布局中的“一核”,嶗山區聚力打造國內領先的虛擬現實產業創新高地,目前已聚集13家虛擬現實高端研發機構、100余家上下游企業,匯聚全國70%以上的虛擬現實科研力量,VR高端產品出貨量占國內總量的80%以上。預計今年,全區虛擬現實產業規模將突破220億元,增長22%;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將達到350億元,增長25%以上。
而市南區,同樣在以高質量的“人工智能+”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當前,青島市南區正積極構建以“算力+大數據+大模型”為核心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體系。據統計,該區域內已有10家企業涉足大模型相關產品和服務領域,并在海洋、醫療健康、交通運輸、智慧政務、智慧辦公等多個行業推出了由大模型賦能的創新產品和服務。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市南區正在加速推進省內規模最大的智算項目——大有智算中心的建設。該項目規劃算力高達5400P,一旦建成,有望躋身全國高通量算力領域的前五行列。
前三季度,市南區規上互聯網、軟件信息業營收同比增長10.1%,高于全市6.1個百分點,連續12個季度高于全市平均增速。高端軟件產業集群入選首批山東省數字產業集群,入選全省首批數字經濟產業創新中心數量占全市17%,入選全省首批數字經濟創新服務機構數量占全市40%。
傳統產業升級重塑
以制造業為優勢的城陽區和即墨區,正在努力探尋符合自身特色的縣域發展之路。
今年3月新華社的一則報道中曾提到:城陽區共有市級以上專精特新等高成長型企業1845家、占青島市的21.7%;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248家、占青島市的22.4%,數量均居青島第一。
專精特新企業的快速成長,離不開城陽區提供的“優渥土壤”。
此前,城陽區陸續受到軌道交通行業周期性低谷、流亭機場搬遷等現實性因素沖擊,發展承壓。好在,城陽區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近年來,城陽區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在集成電路、儲能、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精密儀器儀表和高分子等新興產業領域重點布局,并落地了不少優質大項目。
今年上半年,青島市統計局公布十區市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城陽區以5.8%的GDP增速與全市大盤持平。
以傳統產業“起家”的即墨區,競爭力同樣可圈可點。今年,即墨區立足傳統產業根基,搶抓市場產業“煥新蝶變”機遇,不斷做優市場“軟環境”,筑牢發展“硬支撐”,以新動能、新業態、新模式作為推動市場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
圍繞汽車產業,發揮一汽解放商用車、新能源輕卡、一汽-大眾、奇瑞汽車4大整車項目帶動作用,吸引了40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即墨區聚集。前三季度,汽車制造業實現產值579.8億元,占即墨區規上工業產值的46%,已經成為即墨區的第一大支柱產業。
圍繞紡織服裝產業,培育了即發集團、雪達集團、酷特智能等一批龍頭骨干企業,形成了“即墨針織”和“即墨童裝”兩大區域品牌,推動全產業鏈高度協同發展。前三季度,即墨區紡織服裝產業實現產值115億元,同比增長5%。
同時,選取即發集團、海聯金匯等首批5家企業試點,打造產業數字化轉型標桿。即墨區80%規上工業企業實現數字化改造,青島市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和自動化生產線項目105個,青島市兩化融合項目88個,一汽-大眾汽車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獲評2023年度工信部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榜單位。
截至目前,即墨區累計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324家,專精特新企業585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8家。
重點項目賦能區域
要說今年什么項目最“吸睛”,那必然是未來即將落戶于市北區的山東首家“山姆會員商店”。
山姆的落地,無疑會推動市北區和青島高端商業的進一步升級,與海信廣場、萬象城互相補位、錯位發展。
近年來,市北區通過一批大項目推動從商貿消費大區到消費強區的歷史性跨越。山姆、京東等一批山東首店相繼落地,理想、小米等自帶流量的汽車“新勢力”齊聚市北區。新車、新能源車、二手車銷售市場份額保持全市首位,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22.3億元、增長4.1%。
市北區抓牢年度投資超200億元的128個省區市級重點項目,完善全周期管理推進機制,爭取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等政策性資金近50億元,累計完成土地供應381畝,其中產業和公服配套用地占比近七成,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6%,列全市首位。
今年,市北區新落地億元以上項目69個,產業引領和區域貢獻同步提升。新培育特色樓宇4座、億元樓宇3座,市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達13個、數量全市領先,獲評中國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區。
在區域協同的浪潮下,青島各區該如何打破壁壘、深度抱團,釋放更強合力?一切尚待探索。相信懷揣著進取之心的青島各區,定能逐一破題,在全國城區發展的漫漫征途中一路領航,持續擦亮“青島”這張閃耀名片。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黃元暉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