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醫保局發布《河北牽頭京津冀化學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文件》和《河北省部分通用名獨家和競爭不充分化學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文件》。
同時發布了相關集采藥品目錄,共涵蓋155種藥品,記者梳理發現,在本次集采覆蓋的155個藥品中,有24個藥品均不屬于國家醫保目錄,為自費藥品。
具體包括左炔諾孕酮宮內釋放系統、鏈霉蛋白酶顆粒劑、頭孢噻肟/舒巴坦注射劑、納米炭注射劑、七葉皂苷鈉口服常釋劑型、七葉洋地黃雙苷滴眼劑、水解蛋白口服散劑等。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照2023年國家醫保目錄整理
自2022年7月“八省二區”對13種非醫保藥品集采以來,這是又一次對非醫保藥品進行集采,但這次覆蓋藥品數量更多、更廣。
再結合醫用耗材領域對OK鏡和種植牙的集采,自費醫療被集采可能已經是大勢所趨。
醫藥戰略咨詢專家秦望岑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如果以“少花錢”為出發點,自費醫療也有“全方位”降價的壓力。
有長期進行醫保研究的業內資深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自費藥納入集采,一方面降低成本,有利于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集采有著嚴格的藥品質量監測和把關,對藥品安全性也更有督促效應。
自費醫療的全方位降價壓力
雖然并非自費藥品首次被納入集采,但本次集采似乎更具有典型以及前瞻性。
2022年7月,遼寧醫保局牽頭開展“八省二區”第四批省際聯盟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工作,18個品種中,有13款藥品屬于當時尚未進入醫保目錄的自費藥。最終價格平均降幅62.7%,最高降幅達94.2%。
但是“八省二區”集采覆蓋的自費藥品多為重點監控目錄內藥品,例如胸腺五肽、磷酸肌酸鈉、前列地爾,均在首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內。
相比之下,記者梳理發現,本次河北集采覆蓋的24款自費藥物中,僅有三款屬于國家重點監控目錄,即頭孢噻肟/舒巴坦、小牛血清去蛋白和地佐辛,其他產品均未被重點監控。
除了藥品,在醫用耗材領域同樣有非醫保產品被集采——種植牙和OK鏡。
其中對OK鏡的集采同樣由河北省牽頭,涉及16個省、市、自治區,共10款產品報價成功,價位在每片1760元-4450元之間不等,和之前動輒上萬的價格相比,至少砍掉一半。
種植牙集采則是平均中選價格降到900余元,平均降幅55%。
此趨勢之下,會不會有越來越多的非醫保產品被納入集采?
據秦望岑分析, 我國新醫改的目的之一是“少花錢,看好病”,從患者角度講,無論屬于醫保池還是自費池,最終落腳點都是在于產品本身的剛需程度。
某類藥品如果市場夠大、量夠大、屬于剛需,通過集采降價的可能性就大。
“按照過往經驗,集采后,整體用量一般會上升,但品類總收入會下降,同時,產品使用以及價格敏感型患者將會重新回流到公立醫院體系中。相反,規模不大的自費藥短期內應該不會被納入集采?!?/p>
秦望岑認為,其實自費醫療也有“全方位”降價的壓力——設定醫療服務指導價、藥械和服務進醫保、藥械集采,已經成為自費醫療的“降費三部曲”。
“例如輔助生殖領域,在部分下調并規范服務價格的同時,部分省市已可以使用醫保進行報銷,未來相關領域的藥械很可能會擴大醫保品種并實施集采,從而達到‘全方位降費’的效果?!?/p>
一位藥企相關負責人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河北集采非醫保藥品,放在國際市場來看應該是很正常的現象,但如果單看中國市場,則是屬于拓寬思路,能看出政府集采的決心。
“集采本身就是在面臨老齡化社會壓力時學習其他國家的經驗,其實不管是對醫保內還是對醫保外產品集采,目的都一致?!?/p>
“本質上都有保障民生和鼓勵創新的意味在其中,當然政策的實際效果展現就是另一個問題,需要更長時間才能看出來?!痹撠撠熑酥赋?。
另有藥企高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國家及省對集采的重視程度在持續提升,通過集采不斷降低藥品價格,降低醫保費用支出。至于非醫保藥物納入集采,更加體現了政府通過集中采購降低老百姓支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具體方向更加難以預測?
但是當覆蓋面擴大到自費產品,集采的具體方向似乎也在變得更加難以預料。
例如本次河北牽頭的集采中,節育產品“左炔諾孕酮宮內釋放系統”也被覆蓋。
該產品被稱為“曼月樂環”,是一種安全、高效的宮內節育器,同時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癥、子宮肌瘤等婦科器質性疾病。
一位醫療領域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類避孕屬性的自費藥物可能不太屬于醫保工作范圍內,將避孕產品納入集采的考量有哪些、降價的目的是什么,可能有些模糊。
“其實當前很多地區集采推進的邏輯,都不太看得懂,會給行業一種不穩定的預期,難以預料和推測哪類產品會被集采?!?/p>
“從行業角度來看,醫保的權力正在越來越大,能做到以及正在做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但這時做決策要更加謹慎,因為對于行業各方,醫保的一舉一動都會‘牽一發而動全身’?!痹摌I內人士指出。
另外在自費藥物集采執行之時,如何保證用量也是行業關注的問題。
上述長期進行醫保研究的業內資深人士指出:“至于有沒有那么大量,要看醫院具體用藥需求,醫保部門不會強制報量,也不可能要求患者必須用自費藥,各省可以根據當地情況做出測算評估?!?/p>
但是在上述醫療領域業內人士看來,放量其實和醫保、非醫保的關系并不大,因為在醫院內,大部分藥物都需要處方,患者的用藥通過醫生來決策。
但是 “以量換價”這一邏輯本身可能就存在問題。
據分析,因為老百姓治病需要用的藥品量是恒定的,不會因為價格便宜就多用太多,需求量會因為價格變化產生浮動,但總體上不會有太多變化。
“病人的數量和病人的生病情況是不可調控的,就像一日三餐,不論價格高低,飯量都是基本恒定的。”
“除非是價格高對醫生有好處,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過度醫療,但是在公立醫院里很少出現價格便宜了給病人多開藥的情況。”該業內人士指出。
然而從現實情況來看,自費產品被集采后,在用量方面似乎還是會存在問題。
例如種植牙集采后,據報道,浙江省永康市曾有網友反映,其父親在當地某口腔醫院一次性拔除23顆牙齒,并在同日種植12顆牙齒。
以及上海某診所建議一位老人把剩下的8顆牙全部拔掉再種牙;北京市一位老人20多顆健康、結實的天然牙被拔光。
另外從市場規模來看,上述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其實集采并非擴大了市場總盤,而是通過讓參與者變少,淘汰掉一部分企業,進而擴大少部分企業的市場占比,其實這對醫藥市場的競爭和發展會有一定影響。
而且一類藥品的集采,可能會擠占其他藥品的市場份額。
“從醫療機構內部來看,集采可能會讓醫療機構減少使用同類或者可互相替代藥品的使用量,所以集采后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臨床診療的選擇空間變小了,之前有多種藥物可以選,現在可能只有一兩種,老百姓也就只能用這些?!?/p>
“類似于家里本來有很多種食材,大米、小米、白面、粗糧等等,但突然要求多吃大米,那就只能少采購其他的食材?!鄙鲜鰳I內人士指出。(記者 武瑛港)
(實習生蘭鑫宇對此文亦有貢獻)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