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樓宛若一座城。樓宇是城市中心“豎起來的園區”,蘊含無限商機和力量,也是區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之一。
青島市市南區連續三年獲得“中國樓宇經濟發展指數標桿城區30強”。香港中路街道辦事處、湛山街道辦事處首次入選“2024年中國樓宇經濟發展指數典型街道”,位列全國街道前八強。乘勢而上,萬象更新,市南區正以蓬勃發展的樓宇經濟勾勒出城市最美“天際線”。
更新活化盤活存量
地處城市核心區,市南區的浮山灣畔,商務樓宇鱗次櫛比、商貿業態繁榮、時尚資源云集,近年來市南區持續擦亮樓宇經濟“名片”,億元樓宇達28座,是青島對外展示當之無愧的最亮窗口。
然而,高樓林立之下,仍有一些痛點需直面。由于樓宇經濟發展起步早,部分樓宇載體建成時間長,難以滿足現代辦公的多元化需求。以位于湛山街道的海信大廈為例,這座樓齡超過20年的商業載體,存在設施功能落后、運行能耗過高等問題,制約著入駐企業進一步發展。
今年以來,市南區以產業空間拓新、產業迭代升級、運營服務提優三大攻堅行動為著力點,全面部署實施“樓長制”工作,將轄區39座重點樓宇列入《2024年老舊商務樓宇更新實施計劃》,按照“改造提升一批、空間釋放一批、盤活去化一批”的三個“一批”工作思路有效推進樓宇經濟提質升級。作為產業空間釋放的典型,海信大廈1.2萬平正在進行重新裝修,目前正陸續對大堂、電梯及內部管線網進行改造,完成后將由8部電梯提升至12部,預計改造將于2025年1月底完成。
大力完善商務樓宇配套,持續推進商務樓宇生態升級。市南區招商投資發展中心副主任商云瑞告訴記者,截至目前,39座重點樓宇樓長進樓基本實現全覆蓋,石油大廈、太保大廈等10座樓宇已完成更新改造;海信大廈、聯通大廈等釋放高質量辦公空間超2萬平,海天中心去化面積超2萬平,全區累計新增去化面積超17萬平,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先后組織開展了以軟硬件升級、業態煥新等為主題的樓宇開放日活動,各項攻堅任務進展顯著。
自治共生相互賦能
香港中路街道作為市南區樓宇經濟活躍的核心區域,現有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務樓宇49棟、商業綜合體5棟,稅收過億元樓宇11棟。一家家優質企業在這些樓宇中落地生根,迸發無限商機。
為了提升樓宇基層治理效能,促進樓宇企業聯動賦能,著力解決樓宇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各項問題,街道積極推動組建樓宇業主自治組織,成立由樓宇物業、企業代表、法律顧問、社區民警等共同組成的樓宇業主委員會,推動各方群策群力、自管共治。
在此背景下,頤和國際、豐合廣場等樓宇充分騰挪利用樓內閑置空間,通過樓委會統籌協調,優化樓內公共空間布局,分別打造了超1000平米的職工食堂,有效滿足了樓內員工午間用餐需求,破解了樓宇午餐難題。
位于湛山街道的海天中心,憑借良好的區位優勢和一流的配套品質吸引了諸多知名總部企業入駐。街道與海天中心的雙向賦能,實現樓宇內業態之間相互聯動,資源、業務互補。推動瑞吉酒店、海天大酒店與青島海氏海諾進出口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達成合作關系,云上海天與蔦屋書店聯合推出優惠項目,有效實現互利共贏。
探索樓宇治理新范式,湛山街道黨工委書記孟廣瑞表示,“以‘樓長制’為抓手,在轄區重點樓宇建立‘五個一’體系,推進落實招商引資、樓宇更新、運營服務提質等10項舉措,多方聯動助力樓宇經濟提質增效、樓內企業向好發展。”
樓宇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好的營商環境和特色服務。今年上半年,市南區在華潤大廈依托“華潤·紅色驛家”揭牌首個社區營商環境會客廳,構建起常態化政企懇談機制,搭建政府與企業家交流對接平臺。據統計,市南區已建成各級各類營商環境會客廳31處,開展各類惠企賦能活動80余場,惠及企業1200余家。
漫步市南區的街頭,一幢幢樓宇正在拔節更新,一家家企業正在“蝶變”成長。未來,市南區將持續加快樓宇更新盤活進度,推動實施“樓宇+黨建”模式,開展更多文化交流、共享健身等各類特色活動;探索“工業上樓”模式在市南落地實踐;著力提升樓宇軟硬件環境,推進一站式行政審批,持續優化樓宇營商環境,全面推動市南區樓宇經濟再上新臺階。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倚慰 通訊員 陳樂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