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一批市級重點文化設施相繼啟動建設,全市公共文化場館全部實現免預約、常態化免費開放?!庇浾邚?1月22日舉行的“當好排頭兵 奮進新征程”主題系列發布會上獲悉,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把滿足廣大市民群眾多元化文化需求作為推動文化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著力優化高質量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加強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增強市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新服務!高質量網絡化打造便民文化圈
今年以來,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堅持補短板、強弱項,一批市級重點文化設施相繼啟動建設,覆蓋市、區(市)、鎮(街道)、村(社區)的四級公共服務網絡持續完善,便民文化圈服務半徑不斷擴展延伸。
加快推進重點場館建設。相繼啟動市博物館擴建工程、市圖書館新館等多個項目,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引進全國唯一、全省首家“國字號”水下考古博物館——國家海洋考古博物館,今年6月項目已正式啟動。
同時,優化提升基層文化設施。目前,全市共建成公共圖書館11個(16處)、文化館11個(14處)、“青圖驛站”104 個、24小時圖書館34處、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36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900多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網絡不斷完善。鎮(街道)文化站在省級評估中成績斐然,被定級為“特級站”的有65個,數量居全省首位。今年,市文化和旅游局繼續提升建設水平,在原有基礎上力爭再新增30處城市書房,已建成50處,讓市民更好地享受家門口的“書式”生活。
新供給!全市已開展4.3萬余場文化活動
“目前,全市已開展4.3萬余場文化活動,受益市民、游客達千萬人次?!庇浾邚臅汐@悉,通過全年策劃各類群眾文化活動不少于5萬場,精準對接群眾文化需求,多措并舉豐富群眾文化活動形式。
今年主要通過在重點領域發力,成效十足。通過豐富文化活動形式,深化提升“歡樂四季”文旅活動品牌,積極舉辦2024青島市廣場周周演、2024青島市鄉村原創廣場舞大賽、第二屆鄉村歌手大賽、膠東五市優秀美術攝影作品聯展、“為美而來”沿黃高校青年教師青島寫生精品展、“入木——黃永玉版畫藝術展”等展演展覽。持續推動優質文化資源向基層傾斜,組織文化惠民演出200余場,送戲下鄉1000余場,開展“城市音樂角”青島市文化志愿服務走基層系列活動75場次。
全力點燃演出市場,也是市場的重要推動力。已出臺支持舉辦大型演出和音樂節會的扶持政策,單場最高給予10萬元獎補。積極引進張韶涵、梁靜茹、林俊杰、劉若英、周華健等明星演唱會,落地舉辦“嗨Me”青春音樂節、汽水星球音樂節、譚盾音樂周等大型音樂節會。根據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市共審批5000人以上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55場,同比增長104%。目前已舉辦36場,引流超45萬人,票房收入3億元。圍繞演唱會、音樂節配套推出景區、酒店優惠措施和旅游線路,不斷豐富“跟著演出去旅行”產品體系。
加快旅游演藝業態發展,打造33處庭院演藝,推出大型沉浸式航海史詩音樂劇《尋夢滄?!罚蛟烊惺着_大型戶外演藝——360全景秀演《海上有青島》,截至10月底,兩場演出上演519場次,接待觀眾超21萬人次。
此外,加強藝術精品創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植根現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將傳統藝術與現實題材相結合,指導創排了話劇《煙火人間》、京劇《弄潮》、音樂《定軍山》、相聲《我們這十年》、呂劇《圖啥》、茂腔《小歡喜》等一批舞臺藝術精品和群眾藝術作品。全市共有2部大型劇目、2部小型劇目、2部小型節目、7件群眾文藝作品和6件美術作品入選第十三屆山東文化藝術節展演和展覽。其中,話劇《煙火人間》榮獲“優秀劇目”獎,民樂合奏《老街故事》獲“群眾藝術優秀作品”。
新模式!全方位探索陣地建設新路徑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全市統籌運用文旅系統優質資源,結合不同群體的喜好和需求,不斷探索創新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和形式。
比如,打造新型文化活動品牌。創新推出“公園+”文化活動品牌,推動列入2024年15件市辦實事,在小麥島公園、老舍公園、太平角公園、浮山森林公園等地,舉辦“公園+生活藝術匯”系列活動60場次,嵌入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小戲等各種群眾喜愛的藝術形式。打造2024首屆“青島里院喜劇節”,聚焦年輕態、活力范、時尚感,與黃渤、黃曉明團隊合作,依托青島百年建筑群里院資源,創新傳統舞臺表現形式,以“一街好戲”為主題,讓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脫口秀等22種喜劇形態。
創新文化公益培訓模式。搭建多種個性化、菜單式、定制式的文化交流平臺,創新群眾文化公益培訓形式,組織開展市民藝校等夜間群眾文化公益培訓,聚焦年輕人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個性化的夜間文化需求和社交需求,在晚上七點后,開設茶藝、香藝、插花、非洲鼓、普拉提等夜間培訓課程,“上夜校”已成為島城年輕人夜生活的新潮流,累計舉辦3300余場次,培訓14.2萬余人次。市文化館公益培訓的青年合唱團獲山東省群眾合唱展演一等獎。
與此同時,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制作發布全市公共文化場所服務電子地圖,詳細展示市級、區(市)、鎮(街道)三級公共文化場所的名稱、地址、開放時間、主要服務內容、聯系方式等信息。發布重點公共文化活動電子菜單,加強宣傳推廣,擴大知曉率和覆蓋面,確保優質文化資源精準送達基層。開展夜間延時服務,組織全市公共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等在今年5月1日至10月7日實施延時免費開放,5月份以來,全市實施延時開放共接待服務648.98萬人次。
——【亮點關注】——
“博物館之城”綻放四大博物館集群
青島市聚力打造“博物館之城”,持續完善“海洋文化、歷史建筑、工業遺產、鄉村記憶”四大博物館集群;深入開展中小博物館三年提升行動,推動12家博物館結對幫扶;在今年全國第五批博物館評估定級工作中,海軍博物館、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海產博物館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青島一級館總數達到6家。目前,全市備案登記博物館數量達到144家,其中免費開放121家,已初步形成了以國有博物館為主體、行業博物館為特色,非國有博物館為補充的“博物館之城”建設發展體系。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姜姍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