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時間表,看到青島產業的“含綠量”——
2024年5月,新加坡能源集團宣布與青島達能環保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投建青島膠州90MW(交流側)漁光互補項目,年底并網后每年綠電發電量將達到1.62億千瓦·時、碳排放降低16萬噸。
6月,城陽區儲能1號生產基地項目宣布將于12月份達到投產條件,建成后將為青島儲能產業貢獻高達12GWh的年產能。
7月,總投資23億元的6個項目落地青島市氫能產業園,將聚焦氫能裝備、制氫技術、先進儲氫材料等前沿領域開展示范應用。
近日,“新能源、新基建、新產業”聯盟(以下簡稱:“三新”聯盟)、新型儲能聯盟山東(青島)行暨“新能源、新基建、新產業”聯盟年度大會在青島舉行。會上,山東省能源局與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青島市政府與中國能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優質項目不斷、能源央企加碼,無疑為這座城市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增添了新的動力與活力。
央企看好青島
以“能源+基建+產業”為紐帶,“三新”聯盟成立于2022年,由中國能建牽頭發起,集聚了新能源及基礎設施領域的多家骨干企業、金融機構和科研院所,目前聯盟成員單位已發展至330家。為地方提供產業發展策劃和聯盟合作方案是其服務的重要一環。
此前,作為“三新”聯盟2023年度大會的舉行城市,無錫在2024年落地了一批綜合性強、影響力大、產業鏈帶動效應明顯的新能源項目。現場,在“三新”聯盟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能建總經濟師周小能所發布的《“三新”聯盟 2024 年度工作報告》提到:“一年來,聯盟與中國中車、國電投、明陽智能等企業合作,共同推進無錫至宜興城際軌道交通工程、無錫綠色航運交能融合產業園項目?!?/p>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青島與中國能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三新”聯盟年度大會走進青島,青島新能源產業發展將帶來更多“重量級城市合伙人”。
“過去一年,‘三新’聯盟在青島、濟南等地開發建設一批‘八網融合’示范項目……山東是一片獨具魅力、充滿活力、蘊含潛力的發展熱土,聯盟將攜手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升級與城市能級提升?!被顒蝇F場,“三新”聯盟理事長,中國能建黨委書記、董事長宋海良如是說道。
何以加碼青島?
吸引能源央企持續加碼,青島的底氣從何而來?
從其對于減碳增綠“新路徑”的探索中,可以窺見一斑。會上,青島市李滄區、城陽區、西海岸新區、即墨區等市、區分別進行專題推介。今年上半年,全市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占全市裝機總量比重突破60%,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同比增長30%;山東港口青島港擁有全場景氫能港口,全球首創智能空中軌道集疏運系統;青島地鐵在行業內率先開展綠色線網創建,預計至2027年年底,全線網可實現年節電約2億千瓦·時、降碳20.5萬噸……
山東港口青島港擁有全場景氫能港口
可以說,無論是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還是超前布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當下的青島,各行業正圍繞綠色低碳發展加速前行。風光熱綠色發電、氫制儲運、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新型材料……“三新”聯盟多個成員企業所探索領域與青島當前發展路徑不謀而合。
同時,根據“三新”聯盟未來發展規劃,聯盟未來計劃在氫能、儲能、綠色建筑、綠色園區、綠色公路、綠色港口、綠色航道、綠色機場等領域打造一批具有戰略性、引領性、示范性的大項目。而在此方面,青島坐擁北方最大綜合性樞紐港口——山東港口青島港,以及是山東省內首座4F機場——青島膠東國際機場等應用先進技術的多個場景,雙方合作空間較為廣闊。
向?!疤肌毙侣?/strong>
“從第三次工業革命到未來,新能源將從補充能源走向主體能源,化石能源將從主體能源走向保障性能源,再電氣化將成為碳中和重要路徑,可再生燃料將與零碳電力形成二次能源脫碳的重要組合?!?/p>
以《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現在、過去、未來》為題,活動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李華軍提出了能源轉型的關鍵。在他看來,未來,海洋或許是未來能源轉型的最優解。
近年來,在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助力下,青島邁出了“向海要能源”的重要一步,為自身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新路徑。
青島的這條“碳”新路,始于中國海洋大學與中電工程的緊密合作。自2023年起,中國海洋大學、中電工程聯合成立了海洋風電智能裝備協同創新中心。而在本次大會上,中國能建海洋能源研究院聯合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院士團隊成立的“綠色智能海工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正式揭牌,將成為推動海洋能源領域高質量發展、服務青島現代引領型海洋城市建設、踐行國家海洋強國戰略成立的協同創新研究平臺。
中國能建海洋能源研究院聯合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院士團隊成立的“綠色智能海工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正式揭牌。
從場景落地到協同創新,這是能源央企在青島布局維度的又一次突破?;谶@一創新中心,青島布局了深遠海漂浮式風電、波浪能裝置與養殖網箱一體化設計、深遠海風電場集群控制、零碳智能“海洋牧場”等前瞻研究,這些創新不僅拓寬了海洋能源的應用邊界,也通過多能融合的方式推動了高效海水淡化、養殖能源一體化等技術發展,為海洋資源的綜合利用提供了多維度的支持。
海洋能源的開發需要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閉環支持。青島的這一創新平臺更將打造集“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為一體的全鏈條創新生態,為新能源產業的人才培養、技術轉化與商業應用創造穩定環境。
隨著更多優質項目的落地和能源央企的加碼支持,青島的綠色發展版圖將更加完善。未來,青島將繼續沿著這條“碳”新路而行,加快技術創新和應用,成為低碳發展浪潮中的重要力量,描繪出一幅深藍與綠色交融的未來圖景。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高奕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