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有地養老”、還要“養得起老”、更要“養得好老”。11月6日,記者從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4年以來,青島市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積極構建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加快完善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供給格局,兜牢殘疾人保障底線、優化關愛服務,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其中,青島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通過織密三級服務網絡、完善政策保障體系、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建立養老事業、養老產業協同發展體系,滿足老年群體所需所盼,讓老年人“養老”加速變“享老”。
解決8萬余名失能失智老人照護難題
作為國內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城市,2023年青島全市60周歲以上戶籍人口為215萬人,占全市戶籍總人口的25.17%,高于全國和全省老齡化水平。
青島市深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牽頭推進愛老助老五項行動。強力推動人大議案落地落實,行動實施三年來,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和老年人助餐服務全面鋪開,既有住宅加裝電梯、住宅公共空間和口袋公園適老化改造進展迅速,老年教育文化活動豐富多彩,老年人生活環境更加便捷、舒適、幸福。
青島市不斷提高社會保障、醫療保障水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為218元,高出全國、全省標準115元、50元,老年普通居民全部納入居民醫保保障范圍,多次提高居民醫保財政補貼標準;加大統籌共濟保障力度,更好保障老年群體慢性疾病門診治療需求。
青島市持續提升老年健康服務水平,醫療機構普遍開通老年人綠色通道,全市33家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療機構全部設置老年醫學科;全面推行老年人“健康照護”管理,長期護理保險覆蓋全市911萬城鄉參保人,解決8萬余名失能失智老人照護難題。青島市還穩步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全市12個社區被評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開展防非反詐宣教活動,面向老年人提供免費法律咨詢,對涉老詐騙犯罪開展常態化打擊,有力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
老年助餐訂單總金額達1.16億元
為了解決老年人“有地養老”的問題,青島市構建養老機構、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村居養老服務站三級網絡。首先,發揮養老機構固本強基作用,拓展養老機構服務示范、行業指導、應急救助、資源協調等功能,全市現有養老機構302家,其中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284家,占94%;養老機構床位數達到4.7萬張,其中護理型床位3.7萬張,占80%,有效保障老年人入住機構剛性需求。其次,發揮鎮街中心區域樞紐作用,在全市137個鎮街建成139處面積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具備醫療護理、康復保健、助餐送餐、助潔助浴、長短期托養、精神慰藉等服務功能,承接養老機構優質資源,并向村居一級延伸。同時,發揮村居站點前沿陣地作用,建成1032處村居養老服務站,面積在300平方米以上,按需靈活設置助餐送餐、照護服務等功能,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利可及、平價優質的養老服務。
據介紹,“一餐熱飯”是高齡、空巢、獨居、失能等老年人關心的“頭等大事”,也是讓老年人煩心、家里人操心、社會上掛心的民生實事。有的老年人受家庭、身體等條件限制,做飯不便、吃飯湊合,助老食堂能很好解決他們的就餐需求,讓老人們感受到來自黨和政府的溫暖。青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老年助餐工作,并作為愛老助老五項行動之一列入人大議案,通過建設施、優管理、強服務,推動老年助餐服務取得了積極成效。目前,全市老年助餐機構數量達到1265家,服務老年人就餐1337萬人次,老年助餐訂單總金額達到1.16億元。
8380名特困低保老年人享居家上門服務
為了實現老年人“養得起老”,青島市持續完善政策保障體系,制定出臺“1+N”基本養老服務政策體系,發布青島市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對老年人分層分類予以政策支持。
青島市聚焦特困低保老年人,落實特困老年人集中供養、困難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補貼、困難老年人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補貼等政策,保障政府兜底保障老年人“愿住盡住”“愿養盡養”,目前,全市共保障2998名特困低保老年人入住機構,共為8380名特困低保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門服務。
青島市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將入住機構有保障,失能失智老年人入住機構享受補貼額度由原先的每人每月350元提高到400元。實行居家養老有優惠,失能失智老年人購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折扣補貼由原先的6.5折提高到5折;農村失能失智老年人送餐補貼標準由2-4元提高至2-6元。適老改造有選擇,運用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對包含失能失智老年人在內的經濟困難和特殊困難老年人進行居家適老化改造,政府按照每戶2000-3000元標準進行補貼,老年人可根據需求自行選擇改造項目。
青島市聚焦一般社會老年人,對普惠性養老服務補貼政策進行提標擴面,市區兩級助餐補貼享受人群范圍由70歲以上老年人擴大到65歲以上老年人,農村70歲以上老年人購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折扣補貼由原先的6.66折提高到6折,60歲以上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的保費標準由每人每年25元提高到30元,額外增加隨訪回訪、健康指導、住院接送、陪同就醫等服務項目。針對80周歲以上老年人,青島市在按時發放高齡津貼、養老服務補貼的基礎上,推進各類資金免申即享、一卡發放,提升老年人使用便利度。
特困人員供養資質養老機構調整至56家
今后,青島市養老機構評定等級有了新辦法:從高到低依次為五星+(★★★★★+)、五星(★★★★★)、四星(★★★★)、三星(★★★)、二星(★★)、一星(★)
前不久,青島市民政局、青島市財政局聯合印發《青島市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等級評定辦法》,將對養老機構服務質量依據相關標準組織開展等級評定,等級從低到高分為一星、二星、三星、四星、五星、五星+六個等級,全市五星+養老機構數量不超過5家。
2024年以來,青島市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實現老年人“養得好老”。首先,建立機構連鎖運營機制推動“整體提質”。堅持品牌化、規模化、連鎖化,對三星級以上的養老機構予以等級評定獎補,鼓勵引導優質養老機構兼并整合、優化提升“小弱散機構”,提升整體服務水平、降低風險隱患。其次,建立機構居家社區貫通機制確保“服務下沉”。由三星級以上養老機構運營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須具備長護險定點單位資質,由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連鎖托管運營轄區內的養老服務站,推動機構社區居家縱向貫通、一體化運營。此外,建立扶持退出機制實現“優勝劣汰”。每年對養老服務機構的經營狀況、服務人次、口碑評價等進行考核評估,對安全有保障、服務有質量、價格有普惠的機構重點扶持,對考核不達標的機構采取聯合懲戒、強制關停等措施,目前已對特困人員供養機構進行資質篩查和優勝劣汰,將全市具有特困人員供養資質的養老機構數量由93家優化調整至56家,有效保障特困老年人的健康安全和供養服務質量。
相關鏈接:青島市保障城鄉低保對象7.6萬人
青島市完善社會救助體系,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出臺《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實施意見》,分層分類實施常態化救助幫扶,實現救助資源統籌銜接、救助政策互聯互補。救助對象由低保、特困人員向低保邊緣家庭、剛性支出困難家庭和全體遇困居民拓展,救助內容由物質資金救助為主,向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互相銜接拓展,向“物質+服務”多維救助拓展,救助主體由政府為主向“政府+社會力量”拓展。對急難型臨時救助,開辟綠色通道,實施先行救助。
自2024年1月起,青島市將城市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115元,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860元,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按照低保標準的1.5倍同步提高,保障標準位于全省前列。截至9月底,全市保障城鄉低保對象7.6萬人,保障城鄉特困人員1.3萬人,臨時救助困難居民1.5萬人次。
為了實現精準救助,青島市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利用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匯聚共享22個部門77項救助數據信息,發揮“大數據比對+鐵腳板摸排”作用,線上比對和線下核查相結合,今年以來共監測預警2.7萬余人次,救助幫扶1100余人次。推行“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完善鎮(街道)“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和“社會救助一件事”系統,將12個救助部門28項救助事項納入社會救助一件事,低保、特困、低邊家庭實行一次申請授權、一次調查核對、一次審核確認,目前共受理“線上、線下”困難群眾救助申請、轉辦6萬件次,實施救助幫扶5.4萬人次。
此外,青島市積極鏈接資源,提高救助效能。整合政府和社會資源,實施項目化運作,為困難群眾開展心理救助、社會融入、照料服務、資源鏈接等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推動社會救助由“供給型救助”向“需求型救助”發展。加強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相銜接。鼓勵引導慈善組織有序、高效參與社會救助,開展慈善救急難行動,建設救急難信息對接服務平臺,實現困難群眾需求與社會資源項目精準對接、精準幫扶。2024年,全市發動16家慈善組織設立慈善救急難項目20個,募集資金1000多萬元,用于幫扶困難群眾。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封滿樓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