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新質生產力的蔚藍動力——夯實‘藍色糧倉’,打造‘藍色藥庫’”平行論壇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聯合國及國外海洋管理機構官員,國際涉海組織負責人,部分國家駐華使節,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及領軍企業、科學家代表等150余人參會。
架起溝通橋梁 探討合作機制
記者在會議現場了解到,該平行論壇聚焦科技創新引領現代漁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產業發展,為夯實“藍色糧倉”、打造“藍色藥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蔚藍動力,共享經驗、共商發展。
論壇上,聯合國糧農組織助理總干事兼漁業和水產養殖業司司長曼努埃爾·貝瑞吉,英國駐華大使館經濟與貿易政策參贊彭偉,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司長古嫵,山東海洋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姜國棟分別致辭,希望通過本次論壇為全球現代漁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領域架起一座溝通交流與合作共贏的橋梁。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秘書長、中國藥學會副理事長曲鳳宏發表主旨發言,挪威阿克海洋生物公司總裁馬茨·約翰森,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陳衛分別以“提供來自海洋的可持續性解決方案——南極磷蝦的優勢”“我國水產品加工現狀與科技創新發展趨勢”等主題,分享了國內外科學家、企業家在現代漁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領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討新時代下各國在海洋領域務實合作的深化機制。
匯聚智慧力量 共謀發展良策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加快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離不開人才,更需要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平行論壇現場還舉行了山東現代海洋產才融合發展創新聯盟揭牌儀式。
據介紹,該聯盟是在山東省委組織部的指導下,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山東省海洋局、山東海洋集團積極創新產才融合發展模式,以海洋產業為導向、海洋人才作支撐,打造以政府海洋機構為指導、集聚科研院所和涉海企業密切合作的共同體,推動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教育鏈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服務山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漁業發展體系,對打造“藍色糧倉”、建設海洋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產業發展趨勢是什么,如何打造“藍色藥庫”?
此外,論壇還舉辦了“藍色糧倉”和“藍色藥庫”圓桌討論,邀請了12位國內外知名專家、企業家,共同討論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延伸、優化產業鏈、加大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通過科技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生態友好型養殖和高附加值產品開發利用,為海洋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專家、企業家圍繞科技創新與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與海洋生物制藥產業發展兩個主題,以及相關政策和資金支持、產業鏈延伸與就業機會等進行了交流,并對山東和青島發展海洋經濟和海洋產業建言獻策。
“藏糧于?!毕刃惺痉?“向海問藥”蹄疾步穩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近年來,西海岸新區不斷通過科技創新激發海洋產業潛力與活力,在向海要糧、向海問藥上,不斷培育新質生產力的蔚藍動力,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
“藏糧于?!毕刃惺痉?。建設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山東海洋集團的“深藍1號”大型智能網箱累計收魚1000余噸,開創全球溫暖海域三文魚養殖先河。加快海洋牧場建設,累計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17處,成為全國縣(區、市)級最大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群。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創建國家級刺參良種場1處,省級水產原良種場6處,獲國家水產新品種認定2個。“阡里毛蝦”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成功注冊,新區水產品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達到4個,占青島市近1/3。
“藍色藥庫”建設成效顯著。依托海洋高新區、中德生態園,布局發展海藻加工、海洋藥物、海洋生物基因等產業,西海岸新區大力推動海洋生物醫藥向海洋生物精深加工及高值化利用、海洋創新藥物及制劑、生物新材料方向發展。明月海藻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海洋中藥生產基地,國信制藥建成全國唯一海洋藥物中試基地,聚大洋青島國際海洋寡糖制備中心產業化基地一期投產運營,修正(中國)海洋生物醫藥大健康科技產業基地落戶。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佳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