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青島能源集團召開“提質增效 安全溫暖”保障群眾溫暖過冬誓師大會暨媒體觀摩會。青島能源集團作為全市唯一的市屬能源企業,被賦予了重要角色和使命,特別是在能源保障、安全供給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近年來,青島能源集團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通過一系列舉措,統籌兼顧當前與長遠、守正與創新、保供與轉型、供給與消費,推動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確保了能源安全,實現了城市保障、產業發展、安全運營“三位一體”可持續發展。集團入網供熱面積達到1.47億平方米,年供氣量達到11億立方米,成為青島市支柱型綜合能源產業集團。近日,在第七屆中國供熱學術年會(2024)上,青島能源集團位列供熱行業能效領跑者全國第二名,以優異成績展現了我市供熱行業在高效節能、綠色低碳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
“冬病夏治”固根本
“上一個供熱季的結束,就是下一個供熱季的開始”。
為進一步提升供熱季保供能力和服務質量,青島能源集團圍繞落實“科學調度、安全平穩、反應迅捷、處置到位、溫暖到家、群眾滿意”保暖保供總目標,堅持利用非供熱季“黃金期”開展“冬病夏治”專項行動。
據悉,能源集團近三年,已累計投資4.5億元,用于實施技改維修1700項,著力做到設備日常維護、技術改造實施、戶端解憂排難“三個到位”,筑牢由源到網、由站到戶的全鏈條安全運行“防火墻”。
“冷凝水也是寶”——堅持把節能減排做到極致
青島能源集團大力推廣熱源點冷凝水回收利用技術,將燃氣鍋爐煙氣冷凝后產生的凝結水應用于一、二次網補水,每個供熱季可回收凝結水35.6萬噸,節省熱量3.7萬吉焦,相當于減少天然氣消耗100萬立方米,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小機組顯現大功效”——大力推進換熱站迭代升級
積極推進標準化換熱機組的應用工作,先后投入1800萬元,建設標準化換熱機組50余套,提升供熱系統整體效能3%以上,電耗平均降低8%,相當于每個供熱季節省成本700余萬元,換熱站能耗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供熱末端暖起來”——持續提升水利平衡調節水平
應用自力式平衡閥、物聯網智能平衡閥等技術,組織在30余個小區開展二網平衡改造,有效改善末端用戶不熱問題,改造后的被動上門調試服務次數減少50%、系統效率提升約5%、末端用戶室內溫度平均改善2℃,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三優服務暖人心”——不斷深化服務解憂行動
始終將用戶滿意作為保暖保供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打造以優質產品、優良工程和優好服務為核心的“暖到家”服務新模式。每年非供熱季期間,按照“一戶一策、一戶一檔”原則對供熱設施存在問題的用戶開展專項攻堅,并在供熱季期間對提升情況進行“回頭看”。2021年以來,累計幫助用戶解決供熱質量問題1.1萬項,取得了一系列“百姓看得見的成效”。
“一網互通”強保障
安全穩定高效的管網輸配能力是做好保暖保供工作的關鍵之舉。面對青島近40年的供熱歷史,為切實保障供熱管網安全運行,青島能源集團堅持“查改治”并舉,積極構建常治長效的管網保障體系。
堅定目標“全面改”
全面評估現有管網健康狀況,排查梳理出運行年限較長、存在較大泄漏隱患以及熱損失率較大的供熱管網,并通過申請政府專項債等方式多元化籌措建設資金,組織實施了大規模的老舊管網集中改造,計劃投資近6億元,改造管網總長度近300公里,預計供熱系統一次網綜合網損率可以降低2%、換熱站水單耗指標可以降低15%,每年節水、節熱收益達到7100余萬元,不僅消除了跑冒滴漏和爆管停熱隱患,還有效提升了節能運行水平和群眾用熱質量。
打通壁壘“一網供”
著眼全市供熱負荷的優化配置,加強供熱管網環網聯網建設,有效打通各個區域和熱源間的“壁壘”,逐步形成熱源互通成片、互備互保,管網能分能合、可調可控的多熱源協同保障體系,已實現所有11個熱源點的互聯互通,互保區域達1700萬平方米,整個供熱系統的供熱質量更加均衡、應急保障更加高效、生產運行更為經濟。
提升管理“主動查”
堅持管網消缺查漏常態化,集中專業技術力量組建管網查漏攻堅隊,配備內置聽漏儀、管道機器人、弱磁檢測等先進技術裝備,圍繞數據分析、技術應用、漏點診斷等建立一整套工作機制,全面開展失水治理工作。2024年度非供熱季完成7300余公里供熱管網排查工作,查找并修復管網漏點434處,有效保障了管網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
“三維平臺”護安全
裝備智能化是推動傳統能源安全變革的核心動力。
青島能源集團主動在科技興安方面下好先手棋,持續加大安全軟硬件建設投入,不斷引進行業領先的新技術和新設備,數字賦能打造了“多維度立體化”巡檢新模式。
今年以來,青島能源集團累計投入3000余萬元,打出“實時監控+智能預警+遠傳報警”的燃氣巡檢“組合拳”,推動傳統“人工巡檢”邁入自動化、智能化的新階段。
“空中警戒哨”——開啟燃氣巡檢新場景
由青島能源集團自主研發的無人機巡檢系統于近期正式“上崗備勤”。該無人機搭載激光甲烷檢測儀、熱成像設備、高清攝像頭和高精度傳感器等設備,有效監測距離達到50米,可以實時顯示各個泄漏點的濃度、坐標等信息,被用于架空管線和農村燃氣管線的巡檢,一舉打破了困擾多年的巡檢難題,為青島市管網安全再添一道防線。
“地面守望者”——打造管線監測新“視”界
相較于空中巡檢的靈活性,地面管線巡檢實現了更高的精準度。目前,青島能源集團在全市布設了36處鐵塔高位監控系統,設置了40處移動式太陽能視頻監控點,在管道井室、密閉空間等非地面場所安裝了724臺高靈敏度燃氣泄漏報警裝置,實現了管線監護從“被動排查”向“主動預警”的轉變。在固定監測的基礎上,對移動監測平臺進行全面升級,為巡檢車輛加裝了頂置激光檢測設備,并購入行業內技術領先的PPB級(十億分之一)巡檢車,實現了150米范圍內的燃氣漏點精準定位,做到了燃氣泄漏的早發現、早預警。
“海管值班員”——助力海底管線精準防護
作為青島地區未來能源經濟的“大動脈”,為有效防止管線第三方破壞,青島能源集團在膠州灣海底天然氣管線上敷設60公里振動光纖,并搭建了預警系統,該系統集“區域監控、實時響應”等功能于一體,為海底天然氣管線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高效、精準的防護。
拓源延鏈“增底氣”
從能源供給的角度來看,青島市是一座“缺煤少氣”的城市,“西氣東輸”末端的能源區位與快速增長的能源需求之間形成了很大的差距,“量價雙?!背蔀槌鞘心茉幢U系氖滓蝿?。在此背景下,青島能源集團積極拓展燃氣產業鏈,穩定能源供應。
“為有源頭活水來”——氣源保障更加有力
近期,青島能源集團代表青島市政府簽訂了中國石化青島液化天然氣公司增資協議、參股董家口LNG接收站。根據增資協議,青島能源集團將取得董家口LNG接收站220萬噸LNG接卸能力和1.47億立方米儲氣能力,自主采購能力將達到約30.8億立方米,為青島市未來10至20年綠色低碳發展積蓄了十足“底氣”。同時此次增資將助力董家口LNG接收站項目、青島全域“煤改氣”項目、大型燃機發電項目實現協同一體發展,為城市構建起“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體系。
“決水轉橫渠”——輸氣能力大幅提高
著眼于能源“大安全”戰略,由青島能源集團與中石化合作建設的膠州灣海底天然氣管線項目于2023年12月份正式通氣,開啟了燃氣“三線入青”的新時代。該管線是董家口LNG氣源輸青大通道的關鍵一環,具有36億立方米/年的輸氣能力,其投運可滿足沿途上合示范區、高新區以及城區大型燃氣發電項目、“煤改氣”工程的用氣需求,預計每年替代標煤消耗536萬噸、減少碳排放500萬噸,成為全市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一步。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倚慰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