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央媒看青島 | 工人日報聚焦許振超:從“金牌工人”到“人民工匠”

    提起許振超,許多人都會想到“金牌工人”的前綴。

    這位只有初中學歷的碼頭工人,憑借堅韌的意志力和頑強的實干精神,帶領團隊先后9次刷新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創造了“振超效率”;攻克了集裝箱輪胎吊“油改電”技術等世界性行業難題,每年為企業節約成本2000萬元;帶領團隊申報國家專利108項,完成技術革新項目998項……

    從最初的橋吊隊隊長,到“金牌工人”,再到最新獲得的“人民工匠”國家榮譽稱號,出生于上世紀50年代的許振超,展現了中國港口工人的卓越風采。

    “金牌工人”的韌勁

    1974年,許振超成為青島港的一名碼頭工人,學好技術、爭當先進成為他的目標和動力。

    “當時我們國家的碼頭已經開始機械化了,但是大多數還是靠人拉肩扛?!痹S振超回憶,誰能最先掌握先進技術,誰就能掌握現代化操作的“密碼”。許振超家里,與機械、電氣有關的書籍、報刊、工具書擺滿了書柜,這些年他讀過的各類書籍有2000多冊,整理的讀書筆記更是達80多萬字。

    早些年,許振超還是一名橋吊司機時,負責的青島港唯一一臺橋吊出現故障,該機器核心的電力拖動系統來自國外公司,聘請外國專家的費用極高,這對當時的青島港來說是筆奢侈的開支。

    高達70多米、重達700多噸的橋吊核心原理復雜,至少包含6個學科的知識,電力拖動系統的關鍵則是“破解”完整的電路圖。許振超不服氣,他想到用橋吊上的模板倒推電路圖的辦法。一張書本大的模板,正反兩面的焊點多達2000個,每個焊點如何連接需要一個個、一條條地測試,面對如此巨大的工程量,許振超用“最笨”的辦法掌握了系統完整的電路圖。

    “振超效率”矚目世界

    對于港口碼頭來說,裝卸效率是競爭的核心要義,創造世界一流的裝卸效率也是許振超埋藏心底多年的夢想。

    想要創造世界效率,首先要有一流的作業團隊。許振超提出,將隊員的裝卸效率全部提高到每小時50個自然箱的世界最高標準,同時與各個隊的隊長簽下了“軍令狀”,還專門編制了青島港第一本橋吊作業手冊,將大家的經驗編寫成冊。憑借此,許振超創造了僅用3個月就帶出一批橋吊司機的記錄,新入手的橋吊司機累計操練60小時就能出徒。

    2002年3月4日,許振超和他的隊友們以每小時299.7自然箱的單船效率刷新了中國沿海港口集裝箱裝卸的最高紀錄;2003年4月28日,以每小時339自然箱的單船效率刷新了世界集裝箱裝卸的最高紀錄,并被命名為“振超效率”……

    此后多年,許振超帶領團隊先后9次刷新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振超效率”成為港航界的一塊“金字招牌”,讓中國碼頭工人矚目于世界舞臺。

    “振超精神”傳承創新

    輪胎吊“油改電”一直是困擾行業的一道世界性技術難題,但是解決輪胎吊高能耗、高成本、高污染問題已然迫在眉睫。2004年3月,青島港成立了輪胎吊“油改電”技術攻關小組,作為帶頭人,許振超再次接受新的挑戰。

    經過兩年的反復研究論證,許振超在國內外首次提出移動滑觸線的供電技術方案,年節約成本2000多萬元,實現了大氣污染零排放。項目的研制成功不僅解決了廢氣污染和噪音污染這兩大難題,填補了國際技術空白,更加優化了碼頭工人的作業環境,該技術榮獲全國科技進步一等獎。

    獲頒人社部“振超大師工作室”之后,許振超更有了全新的創造力和無限的奮斗激情,他帶領團隊圍繞碼頭安全生產需求,完成了“集裝箱岸邊智能操作系統”,在世界集裝箱碼頭率先實現“橋板頭無人”,解決了集裝箱橋板頭作業人機交叉的風險問題;帶領團隊打造的“48小時泊位預報、24小時確報”服務品牌,每年為船公司節約燃油1.26萬噸。據統計,許振超帶領團隊累計申報國家專利108項,完成技術革新項目998項,成為名副其實的“金牌工人”。

    如今,已經古稀之年的許振超仍在為我國的港口事業貢獻智慧和力量,他認為,與過去手抬肩扛的年代不同,現在的港口事業需要更多的專業型技術人才,中國現代化港口建設的使命,將由他們接續傳承,綿延創新。

    來源:工人日報

    責任編輯:林紅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