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報收官。盡管信托公司中直接上市的并不多,但仍可以從股東方財報中一窺其行業轉型及發展的進度。
從半年報披露的數據來看,江蘇信托、英大信托均實現了業績“突圍”,沖上行業頭部位置,陜國投信托、中糧信托也各自發力,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的明顯雙升。在管理資產規模方面,同比及環比規模走高的公司均不在少數,但轉型難題下,如何盡快找到下一個盈利支撐仍是擺在信托公司眼前的問題。
市場環境不佳、轉型持續推進、房地產業務持續下行等,持續為信托行業帶來壓力。業務轉型背景下,資產管理及財富管理業務、標品轉型方向積極探索已成為共識,但也暗含隱憂。雄厚股東實力為信托公司差異化發展帶來機會,業務分類新規中被單獨列出的慈善信托也成為信托公司及其股東方普遍布局的方向。
多家公司逆襲突圍
從營收及凈利潤數據來看,上半年江蘇信托、英大信托、陜國投信托等多家公司實現了業績“突圍”。
結合銀行間市場披露的數據來看,江蘇信托上半年凈利潤沖至行業第一。按江蘇國信財報中披露的金融行業報表口徑,江蘇信托上半年營業收入17.70億元,同比增長1.03%;凈利潤17.66,同比增長11.42%,與其在銀行間市場披露的數據略有出入。銀行間市場披露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江蘇信托營業收入14.90億元,凈利潤15.59億元,凈利潤甚至高過營業收入。結合財報來看,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其營業外收入的大增,或與江蘇信托本期增持江蘇銀行股權有關。
江蘇國信在財報中直言,穩定的金融股權投資收益為公司奠定了堅強的展業基礎。報告期內,江蘇信托增持江蘇銀行,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6.98%。目前,江蘇信托為江蘇省內最大的法人銀行江蘇銀行的第一大股東,全國性人身保險公司利安人壽的第一大股東。
除了手握優質金融股權,江蘇信托還展現出了超強的成本控制和人均創利能力。財報披露,2023年江蘇信托人均凈利潤1130萬元,位居行業第一。以最新披露的數據粗略計算,2024上半年江蘇信托人均凈利潤在750萬元左右,仍屬于行業較高水平。
因股權投資實現業績大增的信托公司此前也有先例。2023年上半年,上海信托轉讓51%摩根基金落定,營業收入及利潤大幅沖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上海信托今年上半年核心指標的明顯下滑,上年同期“超高基數”或為主要影響因素。
財務數據大幅躍升的還有“電力系”信托公司英大信托。國網英大在財報披露,在53家披露半年報的信托公司中,英大信托經營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等核心指標均躍升至行業前三。核心財務數據方面,報告期內英大信托實現營業總收入15.32億元,同比增長5.66%;實現歸母凈利潤10.95億元,同比增長20.86%。資產規模方面,報告期末,英大信托的信托資產規模9145.93億元,同比增長22.01%;固有資產規模145億元,同比增長6.5%。
從增速來看,陜國投信托上半年也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的雙增。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4.08億元、同比增長12.15%,利潤總額9.15億元、同比增長14.40%,凈利潤6.86億元、同比增長14.49%。
“脫困”與“被困”
另一家實現營收、凈利大幅雙增的信托公司為已經逐步轉入正軌的建元信托。上半年建元信托實現營業收入8098.57萬元,同比增長46.76%;凈利潤3554.2萬元,同比增長42.87%。
結合業務情況來看,建元信托的固有業務和信托業務都獲得大幅增長。固有業務中,利息凈收入扭虧為盈,由去年同期虧損641.11萬元轉為盈利642.36萬元。投資收益為3109.29萬元,增長455.09%;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8813.52萬元,同比增長203.18%。與信托業務相關的收入體現在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中,上半年,建元信托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為7432.63萬元,同比增長51.05%。
與此同時,清收存量資產、推進風險化解仍是建元信托工作重點,仍有較重歷史包袱。財報披露,建元信托上半年完成存量壓降規模18.89億元,涉及存量信托項目10個。
市場環境不佳及轉型持續推進等多重因素,使得部分信托公司關鍵財務指標有所回落。以國投泰康信托為例,國投資本半年報中披露其上半年營業收入6.75億元,同比降低 24.3%,行業排名第19位;利潤總額4.90億元,同比降低31.7%,行業排名第16位;凈利潤3.80億元,同比下降33.5%,行業排名第16位。雖然營收及利潤同比均有所下降,但結合排名來看仍處于行業中上水平。
疊加房地產行業持續下行的挑戰,多家信托公司也出現了業績下滑甚至虧損。如愛建信托,上半年凈利潤1.3億元,上年同期為2.35億元,凈利縮水。其在財報中談及直面業務轉型挑戰,稱將齊抓共管新老業務,積極應對房地產行業持續下行的挑戰。
參考此前銀行間市場數據,凈利潤出現虧損的信托公司大多為此前受房地產業務拖累較為嚴重的公司。有行業人士坦言,當前信托房地產業務的存量風險資產已基本暴露,但由于抵押物處置周期很長,抵押物變現困難仍是當前房地產信托項目風險處置的難點。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四家“銀行系”信托公司中,只有興業信托營利雙降且虧損加速,上半年營收8.3億元、凈利潤虧損5.97億元。翻閱此前財報發現,2023年全年興業信托營業收入46.37億元、凈利潤-6.10億元。
尋找下一個盈利支撐
轉型難題下,如何盡快找到下一個盈利支撐也成為擺在信托公司眼前的問題。
半年報中,多家公司披露的資產管理規模都實現了一定程度的上漲。如陜國投信托,截至6月底信托資產規模5861.31億元,同比增長62.35%。財報提及,其加速資產管理信托轉型,上半年公司標品信托存續規模較去年同期增長108%,新增落地TOF業務規模20余億元。管理信托規模的增加也帶動了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的增長,數據顯示其上半年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8.11億元、同比增長34.06%。
行業的共識是在資產管理及財富管理業務、標品轉型方向積極探索,但探索的另一面是有公司面臨規模增長并未拉動營收和利潤增長的問題。這個問題在這一輪轉型中時常被提到,脫離了剛兌非標產品,信托公司如何實現業績增長也是仍需研究的問題。
如上文提及的興業信托,上半年管理資產規模2796.5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1%;存續信托業務規模2727.10億元,其中,主動管理信托業務存續規模1695.15億元,占比62.16%。財報稱,財富管理服務信托正成為興業信托發力的重要方向。截至報告期末,其財富管理服務信托存續規模223.90億元,其中,家庭服務信托、家族信托、薪酬福利信托保持穩健增長。
信托業協會《2023年度中國信托業發展評析》顯示,資產服務信托市場空間很大,但收入低且競爭激烈,難以支撐信托行業實現過去持續多年的業績增長。未來,證券投資、股權投資、財富管理回歸信托本源的業務等將逐漸成為行業主流方向。沒有剛兌的非標產品來吸引客戶的背景下,資產管理業務與財富管理業務齊頭并進,雙輪驅動的模式將成為多數信托公司的選擇。
在半年報中表現優異的江蘇信托同樣提及財富管理與資產管理雙輪驅動,但同時也提到了自身發展隱憂。江蘇信托認為,在轉型風險方面,資產服務信托相對單一,如預付類資金服務信托、風險處置服務信托以及一些新型服務信托等還有待突破;相關配套措施、業務鏈條配合水平還暫時無法滿足轉型需要。在經營風險方面,江蘇信托表示,標品業務的凈值波動風險以及市場波動帶來的流動性風險相互交織,房地產行業風險尚未完全出清、清收處置困難等都給其風險管控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
差異化破局行業轉型
差異化發展是近幾年信托公司頻頻提及的關鍵詞。此前通過信托公司的年度工作會議即可以發現,轉型依然是業界關注的焦點,信托公司開始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差異化發展方向。
半年報中可以看出的一個趨勢是,背靠股東實力的資源稟賦成為差異化發展破局的另一個方向,部分信托公司以此尋找發展機會。
如英大信托依托強大的產業背景和雄厚的股東實力,在電力行業獨具優勢。財報顯示,截至6月底,英大信托供應鏈金融業務2024年新增規模突破100億元,服務產業鏈企業超300家,服務范圍覆蓋國家電網10個省份及南方電網全域。中糧信托同樣提及緊密依托中糧集團產業背景深耕產業金融,上半年重點推進土地流轉信托及甜菜合作種植貸項目,同時合作核心企業穩步開展產業鏈上下游的供應商及經銷商融資業務。
與此同時,信托業務新分類中慈善信托被單列為一大類,慈善信托也日漸成為信托公司乃至其股東方業務布局中的重要板塊。
半年報中諸多公司都披露了其在慈善信托方面的進展。如英大信托成立首單社會慈善資金信托“英大信托2024年度德羽公益慈善信托”,致力于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及公共服務體系,助力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江蘇信托成立省內首單大型省屬企業公益慈善信托“蘇信弘善?國信集團 1 號慈善信托”;興業信托與興業銀行寧德分行合作落地首筆社區慈善信托項目;愛建信托落地首單以“物資+資金”作為慈善信托財產的慈善信托,主要用于積石山政府實施的應急救援、抗震救災等公益/慈善活動等。
慈善中國數據顯示,截至發稿,慈善信托備案財產總規模已達77.4億元,年內新增超12億元,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伴隨著新《慈善法》的正式實施,預計慈善信托的社會影響還將有所提升。(記者 楊夢雪)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