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到2028年青島科技型企業超2.2萬家  青島“四大主攻方向” 加快建設“科技強市”

    9月6日,青島市政府召開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青島市深入推進科技創新 加快建設科技強市行動計劃(2024—2028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青島市科技局局長李天傳介紹,《行動計劃》確立了“一個總目標”和“四個主攻方向”。“一個總目標”,就是要高質量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強市?!八膫€主攻方向”,就是要以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引領、以科技成果轉化為主線、以海洋科技創新為特色、以科技研發投入為保障。圍繞建設科技強市,確定了“五年五個翻番”目標,爭取到2028年,五項重點科技創新指標力爭實現“翻一番”,包括科技型企業數量翻一番、超過2.2萬家,全社會研發經費總量翻一番、超過800億元,省級以上科創平臺數量翻一番、超過200家,技術合同成交額翻一番、超過1200億元,技術經紀人數量翻一番、超過3400名。

    “強鏈”“建鏈”“布鏈”“海創”

    青島市將加快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重點引領優勢產業提檔升級、引領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引領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引領海洋產業走在前列。針對不同產業資源稟賦、發展基礎、科研條件,精準施策、靶向發力,實施“強鏈”“建鏈”“布鏈”“海創”四大計劃,每年組織100項左右技術攻關項目,布局一批科技示范工程,切實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塑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

    重點發揮嶗山實驗室“國家隊”作用,加強海洋領域戰略性、前瞻性、系統性研究。完善國家—省—市實驗室體系,建好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矩陣,做強山東能源研究院等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超前布局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加快構建結構合理、功能互補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

    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能,推動科技與產業緊密融合。重點完善科技成果跟蹤對接、產學研協同創新、成果轉化聯合支持和科技評價激勵等機制。深化產學研合作、補齊中試環節、促進轉化應用,支持科技成果概念驗證、二次開發、中試熟化、應用場景示范等平臺項目,加快破解科技成果轉化渠道不暢、墻內開花墻外香等堵點痛點問題,更好激發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活力。

    重點構建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發展梯隊。支持科技領軍企業牽頭建立創新聯合體,帶動產業鏈、創新鏈上下游,開展關鍵技術協同攻關,增強面向全球的資源配置和整合能力。同時,激發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創新活力,鼓勵國有企業投資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面向民營企業開放市場、技術等各類要素資源,打造適宜企業創新發展的良好營商環境。

    構筑區域科技創新高地

    將重點發揮上合示范區、自貿試驗區、“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平臺作用,加速鏈接全球創新資源。優化創新空間布局,依托科創資源集聚優勢區域,謀劃建設青島科創大走廊。統籌推進青島高新區“一區多園”一體化發展。主動對接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等國際科創中心,開展更為精準的科技招商。

    重點面向最具活力、最具潛力的青年人才群體,實施青年人才集聚行動計劃,為青年人才搭建宜居宜業、干事創業的廣闊舞臺,營造“青春之島”城市氛圍。同時,鼓勵青年科技人才在省級以上重大科技項目和科研攻關中挑大梁、當主角、擔重任,給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幫助和更有力的支持。

    重點加大科技創新財政投入力度,保持市級財政科技專項資金持續穩定增長。深化財政科技資金“撥改投”改革,探索“撥投結合”“先投后股”等支持模式,撬動更多企業和社會力量投入科技創新。安排重大科技項目落地轉化資金,由政府領投支持重點科技項目落地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額度上不封頂。

    優化科技創新服務,厚植創新創業沃土。重點深化科技管理改革,優化科技計劃體系,健全“揭榜掛帥”“賽馬”等攻關機制,探索“里程碑”式管理。因地制宜打造大學科技園、創新街區、城市“硅巷”、標桿孵化器等創新創業載體。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維護公平競爭、保護科技創新。

    1459億元為科技創新“護航”

    青島市財政局副局長李紅表示,落實科技強市行動計劃財政方面主要從兩方面發力:一方面,建立科技專項資金穩定增長機制。未來五年,市財政將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幅增加市級財政科技專項資金。另一方面,引導撬動社會資本共同支持科技創新。發揮政府引導基金、科創母基金等作用,大力支持產業創新、成果轉化及重大科技項目。目前,市級政府引導基金聯合央企、業內頭部機構等,已累計參股設立144支基金,總規模1459億元,基金共投資科捷智能、創新奇智、以薩科技等520余個本地科創項目,投資額超過264億元,其中日日順、三祥科技等17家企業成功上市,100余家企業被評為獨角獸、專精特新“小巨人”、瞪羚、隱形冠軍等,種子期、初創期、早中期項目及科技型、創新型占比超過90%。科技專項和政府引導基金已成為財政支持科技創新的雙翼。

    青島市財政局還推進了財政支持方式改革,變無償撥款為股權投資(即,“撥改投”改革),對海洋創新藥研發、超算運維、新能源山東省實驗室等重大項目給予支持,還投入1.2億元支持設立了專門用于成果轉化的“碩果金”,科技資金“撥改投”規模達到12億元,打通了早期科技創新項目融資通道。

    在財政資金投向上,支持企業牽頭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化示范,給予最高1000萬元財政資金支持。支持開展有組織的基礎性、前沿性技術研究,設立自然科學基金,市財政2024年安排近6000萬元用于市自然科學基金,比上年翻了一番,分類給予最高100萬元經費支持;同時,探索以接受社會捐贈或設立聯合基金等方式,鼓勵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參與,共同開展基礎研究。

    鼓勵創投風投機構投早投小投科技,投資我市種子期項目和人才企業的,按規定根據實際投資額10%給予獎勵,每家創投風投機構每年累計最高可獲獎勵1000萬元。

    下一步,青島市財政局還將用市場化機制破解科技成果轉化“不會轉”“無錢轉”難題,在多個方面繼續深化“撥改投”改革:在市級科技專項資金中專門設立股權投資專項,給予最高1000萬元投資支持;探索設立“碩果金”賦能基金;探索實施“撥投結合”“先投后股”等方式,形成財政資金股權投資組合拳,推動財政資金循環使用和科技項目可持續發展。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郭清鑒

    責任編輯:李頡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