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深夜,國泰君安、海通證券雙雙公告稱,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正在籌劃由國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證券并發行股票募集配套資金。兩家公司于9月6日開市起開始停牌。
從兩家公司2023年年報數據來看,若國君與海通合并,合并后的總資產、凈資產分別達到16800億元、3302億元,均將超越中信證券位列行業第一。
推動打造一流投資銀行
公告資料顯示,國泰君安是由創設于1992年的國泰證券和君安證券通過新設合并、增資擴股,于1999年8月組建成立,總部位于上海,目前實際控制人為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國泰君安于2015年A股上市、2017年H股上市,為A+H上市公司,綜合實力長期保持行業前三。
海通證券成立于1988年,由交通銀行發起設立,總部位于上海,目前第一大股東為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海通證券無控股股東、無實際控制人。公司于2007年A股上市、2012年H股上市,為A+H上市公司,是國內最早成立的證券公司中唯一未被更名、合并的大型證券公司。
本次合并的另一項重要背景便是兩家券商同屬上海國資。公開資料顯示,國泰君安實際控制人為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海通證券第一大股東為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
分析人士稱,強大的金融機構和國際金融中心是金融強國的關鍵要素,《上海市貫徹〈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支持頭部證券公司加強業務創新、集團化經營、并購重組,打造一流投資銀行”,上海十二屆市委五次全會提出要“深入推進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緊緊圍繞‘五個中心’建設加大改革開放突破力度”。
“本次合并重組有利于整合上海金融國資優勢資源,打造一家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相匹配的一流投資銀行,有效健全完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要素體系,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影響力,推動上海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之路,更好地服務建設金融強國的戰略目標。”市場人士稱。
并購重組將成券商板塊重頭戲
自金融工作會議自上而下釋放出供給側改革信號來,并購重組成了券商板塊的重頭戲。例如第一槍的國聯證券并購民生證券,市場反響一般。國聯證券在走出2個一字漲停后,市場資金追高情緒并不高亢,隨后開始一路調整。
今年3月,證監會提出未來5年和10年的戰略目標,即10家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2—3家有國際影響力的一流投行和投資機構。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國君與海通的合并影響力不可小覷。
業內人士分析稱,國泰君安證券、海通證券同為大型綜合性券商,在業務結構、數字科技、合規風控、科創金融、國際布局等方面各具特色。此次合并符合兩家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既有利于雙方共享專業能力和客戶資源,增強客戶服務能力,提升集約管理水平與運營效率;也有利于推動優勢互補,完善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重點區域布局,全面提升抗風險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更好履行職責使命,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級。
兩家頭部券商的合并具有極大的示范效應,有望帶來估值系統性提升機會,并充分打開了其他券商的想象空間,戰略性重組緊迫性大幅提升。
附部分有合并預期的券商派系:
北京系:第一創業、首創證券
上海系:海通證券、國泰君安、東方證券、上海證券(未上市)
廣東系:招商證券、國信證券、長城證券
深圳系:平安證券(未上市)
浙江系:浙商證券、財通證券
江蘇系:華泰證券、東吳證券、南京證券、國聯證券
安徽系:國元證券、華安證券
湖北系:天風證券、長江證券
川渝系:西南證券、華西證券
中信系:中信證券、中信建投
匯金系:申萬宏源、中國銀河、中金公司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高揚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