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G22青蘭高速雙埠至河套段景觀綠化提升工程完工。該工程全長15.6公里,按照“蝶舞花飛、躍動島城”的設計理念和“留”“補”“迎”的設計策略,保留了現狀喬木和長勢良好的植被,對綠化分層路段用紅葉石楠、金森女貞等植株進行補栽增植,在立交段采取松柏和景石的特色種植布置形式,對中央分隔帶、主體邊坡和匝道、互通立交等實施了綠化提升和綜合改造,展現了線性廊道的生態性及行車視線的觀賞性。
公路鐵路兩側路域環境綜合整治是城市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不僅是當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需要,也關系著新時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成立市級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專班,開展專項整治提升攻堅行動,嚴格落實每日巡查、雙周反饋等評價制度……近年來,青島市交通運輸局堅持以人為本,聚焦重點難點,推動常態長效,讓群眾在路域整治攻堅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以來,隨著對青新高速、新機場高速、膠濟客專、濟青高鐵等重點公路鐵路兩側可視范圍全方位、高標準的環境整治提升,機場、環灣至主城區等迎賓通道和重點路段的整體路域環境明顯改善,呈現出一道道“暢安舒美”的靚麗風景線。
統籌協調,織密補牢路域整治網絡
根據《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青島市重點公路鐵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和《青島市城市管理委員會關于印發青島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組織架構的通知》部署要求,聚焦進出青島主城區的青蘭、青新、新機場高速等重點公路和膠濟客專、濟青高鐵等重點鐵路兩側可視范圍路域環境進行綜合整治,成立市級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專班并設置專班辦公室,實施實體化運轉,建立并完善了問題巡查、推送、整改、督導、銷號等閉環管理機制。
各區市參照市級工作專班機制和運行模式,都成立了專門機構,涵蓋交通運輸、財政、自然資源和規劃、住建、城管、農業農村、園林林業、公安等部門和相關鎮街、運營單位,與公路鐵路日常養護、城鄉環衛一體化、拆違治亂等工作一體推進,持續夯實“市級抓統籌,區(市)抓落實”工作體系和網絡。
對癥下藥,精準把脈治理難題
在統籌抓好全市公路鐵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的基礎上,聚焦公路鐵路兩側的臟亂差問題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垃圾堆放、安全隱患等突出問題,2024年以來,開展了專項整治提升攻堅行動,以“釘釘子”精神深化攻堅。今年以來,開展實地督導60余次,組織座談調研和專題分析推進會議25次,季度評價2次,對問題即推即改,不能現場整改的明確責任單位和整改措施、時限,形成“一處一策”,跟蹤督導,動態清零。
突出重點,打造綠色生態廊道
充分考慮區域水文地質特征和出行、休閑需求,有針對性地實施綠化品質提升,在火車青島北站、膠濟客專沿線等打造了富有海灣特色的觀海鐵路景觀長廊;在新機場高速、G22青蘭高速等實施綠化、亮化提升工程,修建高速迎賓生態通道;對青蘭高速河套北、龍青高速城陽口、青新高速城陽北等12處收費站口實施綜合改造工程,提升城市門戶形象;在進出市區沿線主要路口、三角地帶等合理配置“喬、灌、花、草”比例,精心打造景觀小品,增設健步環道、兒童游樂園、有氧健身活動空間,成為周邊居民健身休閑好去處。
緊抓日常,營造“暢安舒美”路域環境
嚴格落實每日巡查、雙周反饋、月度調度、季度評價制度,抓源頭治理,抓隱患排查,抓問題落實,推動各區市認真落實屬地責任,查改問題1000余處,清運垃圾6萬余立方米,覆蓋裸露土地2萬余平方米。同時,每天調度各類清掃保潔設備30余臺(輛)、保潔人員500余人、巡查車50余輛,增加作業頻次,由每日1次調整為早晚各1次,加大對高速公路保潔和綠化力度,清洗、維修全線護欄、標志牌和聲屏障,修剪中央分隔帶、邊坡邊溝、匝道互通區等綠植140余萬平方米,種植花卉60000余株,處置路面病害1萬余平方米。
排查整治隱患,保障列車行車安全
鐵路兩側的彩鋼瓦房、鐵皮圍擋、防塵網、高大危樹和雜草、秸稈等易燃物,是鐵路安全運行的重大隱患。對此,樹牢底線思維、極限思維,持續推進“雙段長”機制完善落實,在抓好省交辦重點隱患問題整改的同時,會同鐵路相關站段動態梳理鐵路沿線安全威脅較大、長期未能解決的重點難點隱患問題,列入市級督辦清單并動態更新、滾動推進。開展漂浮物隱患常態化巡查整治,堅決遏制相關安全事件頻發,累計清理各類漂浮物隱患6600余處,漂浮物掛網事件同比下降33.9%;抓好汛期安全隱患防治,開展重點路段外部環境和鐵路道口安全隱患大排查,發現整治安全隱患70處;嚴抓新線外部環境整治,整治濰煙高鐵隱患問題214處。
聯防聯治,鞏固綜合整治成效
綜合運用督導檢查、現場會診、評價排名、問題曝光等有效手段,推動區市結合城市更新、片區改造、文明創建、宣傳教育等工作,進一步創新理念方法,強化要素保障,將執法、巡查、養護、保潔等力量下沉至一線,區市-鎮街-社村三級聯動,常態長效保持路域環境整治提升效果。針對道路沿線區域圈地種菜、亂搭亂建等問題,組織社區和網格與居民面對面,靠上做工作,動員居民自行清理;針對身邊的臟亂差問題,組織動員機關干部、社區工作人員、公益崗、物業公司等各方人員力量,人人參與,人人受益;針對安全意識淡薄、群眾配合度不高等問題,加強對沿線社區和學校的“知路、愛路、護路”宣傳教育,增強風險和防范意識,從源頭上做好路域環境品質提升。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大偉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