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城市比做一個大家庭,那么城陽區這個家庭的家底在過去30年日漸豐厚。
1994年,城陽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只有區區的0.74億元,之后連跨十億、百億大關,到2023年已經達到148.47億元,為1994年的201倍,增長200倍。
財政收入是經濟發展質量效益的“晴雨表”。
財政收入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更是代表了一個城市的經濟狀況、發展水平和市民生活質量,是經濟發展和政府工作的顯著成果。
山河日月鐫刻璀璨初心,30載春秋寫就燦爛華章。
200倍的背后,正折射著城陽區30年取得的輝煌成績,標注著城市發展沉甸甸的“含金量”。
今天,記者透過城陽區統計局一組組鮮活的數據,瞧瞧這一家子30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腰桿“硬”起來:GDP從31億元到1397.42億元
1994年建區之初,城陽區村村點火、戶戶冒煙,以化工、機電等行業為主體的鄉鎮工業發展,奏響了工業化發展的序曲。
30年來,城陽區持續優化經濟結構,農業逐步走向現代,農民生活全面小康,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工業體量實現騰飛,體系不斷健全,結構更加優化;服務業對經濟社會的支撐效應日益突出,經濟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不斷增強。
到2023年,城陽區從軌道交通產業的“一支獨秀”,到軌道交通、儲能、集成電路的“三足鼎立”,再到“三高一核”“四新經濟”全面起勢,一個個產業新賽道重塑著城陽經濟的骨骼;一批批具有高科技、高投資、高附加值的新質生產力項目蓬勃發展;三大功能區、八大專業園區、六條重點產業鏈,合力構筑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堅實堡壘,激蕩起經濟高歌猛進的澎湃動能。
家庭興旺要靠頂梁柱,城市發展的頂梁柱是產業。
看農業崛起。城陽區擁有青島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青島大牧人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利和味道(青島)食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2家,創建“青島金花”培育企業5家(農業類)。2023年獸藥生產企業銷售額達19.56億元,占全市82.2%;2023年畜牧裝備制造銷售額達17.73億元,約占全市40%。
看工業騰飛。城陽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從1998年的106.48億元增至2023年的1720億元。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1998年的192家增至2023年883家,總數位居全市第三位。2000年,城陽區規上工業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服裝、木材加工、塑料制品等傳統產品生產、加工。目前,全區規上工業涵蓋32大類,鐵路運輸設備、專用設備、化學原料制造、通用設備、計算機通信電子等5個行業產值均在百億以上,成為城陽區制造業的主導行業。
2023年,城陽區高新技術產業已壯大為千億級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73.6%,比2003年提高31.3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
看服務業逆襲。城陽區服務業增加值總量從1994年的4.81億元提升至2023年的686.53億元,總量為1994年的143倍;占GDP比重由1994年的15.55%提升至2023年的49.13%,在三次產業中發展最迅猛,從邊緣逆襲成領跑。
憑借頂梁柱們的強力支撐,城陽區“腰桿”越來越硬。1994年以來,城陽區生產總值在31億元的基礎上,連跨百億、千億大關,2023年生產總值達1397.42億元,是1994年的45倍,總體經濟實力在全省縣(市)區的排名由1994年的50名以后躍居2023年的全省第12位。
肌體“活”起來:億元企業從1個到298個
時光的表盤之上,總有一些耀眼的時刻,標注歷史的進程。1994年-2024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浩蕩東風,城陽區收獲了30載春華秋實。
苦練內功,市場經濟書寫著跨越發展的時代篇章。城陽區企業經濟實力不斷提升,企業總資產由1998年的89.88億元增至2023年的2713.97億元,戶均資產規模由0.47億元擴大至3.1億元。2023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達1870.62億元,是1998年的20倍;戶均營業收入從0.48億元增至2.1億元;年營業收入億元以上企業數量由1家增至298家。
勤修外功,春天故事演繹了改革開放的閃光足跡。2023年,城陽區貨物貿易進出口額達1038.92億元,是2015年的近兩倍。建區以來,城陽區累計批準外資項目達7395個,合同外資為310.9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為184.71億美元。全區現存外資企業達1943個,總量居全市第一,占全市25%。建區以來累計有65個國家和地區在城陽區投資。外商投資制造業項目累計達4600個,合同外資為121.76億美元;投資服務業項目累計達2100余個,合同外資為113.25億美元。
企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聚寶盆,人才是經濟社會財富的活力源。只有每一個細胞健康成長,市場主體多、人才足、政策好、服務優,產業鏈供應鏈高效運轉,才能讓整座城市肌體煥發充分活力。
30年來,城陽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城鎮化進程全面協調推進,常住人口由2005年的65.65萬人發展為2023年的118.29萬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城陽區人口在全青島市增速第一、增量第二、人口最年輕,人口城鎮化水平快速提升。年輕化的人口結構,給城陽帶來了更多的活力和創新力。
30年來,城陽區科技型中小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從最初的幾十家分別增長到2427家、2020家,青島市上市培育庫高企達19家。2023年獲批山東省科技創新強縣;2024年入選全國創新百強區。
氣質“靚”起來:公園項目從無到全市第一
“美”是城市建設的核心價值、民生發展的根本方向。30年來,城陽區堅持內容和內涵并重,增量和存量共進,管理和治理同步,豐富“美”的內涵,拓展“美”的空間,厚植“美”的優勢,讓“美”成為城市建設的鮮明特質。
鄉村美了。城陽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久久為功,美麗鄉村三級聯創。35個城鎮開發邊界外社區(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18個社區獲評省、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榮譽稱號,農村人居環境品質達到“美鄉村、惠民生”標準。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蓬勃發展,省級精品采摘園增加至6處,成為人人向往的特色田園鄉村。
道路寬了。濟青高速、環膠州灣高速、青銀高速、青島膠州灣大橋、龍青高速相繼建成通車,全區在冊公路里程共約509公里,城市道路約2591公里,青島北岸城區“三橫七縱”高快速路網框架基本成型。青連鐵路、濟青高鐵同步開通,地鐵1號線、8號線同步運營,百年老站城陽站重啟,紅島高鐵站開通運營,城陽已融入青島“一小時生活圈”,邁入“雙鐵暢達時代”。
公園多了。從2001年開始,世紀公園、民生公園、青島新天地、國學公園次第建成,2022年至2023年,城陽區完成山頭公園、濱海綠道、公園綠地、林蔭廊道條等65個項目建設,投資額、項目數居全市第一,城區呈現“遠處有景、近處有園、處處有綠”的風貌。2022年,城陽區被評為青島市唯一省級公園城市建設試點。
城市新了。從2018年至今,城陽區先后開展全區老舊樓院環境整治、小區及周邊環境整治、打造老舊街區和完整街區的示范點等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老舊小區成了新示范。2023年,城陽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項目達222個,完成投資387.4億元,其中列入市級重點項目150個,完成投資358.2億元,城市品質和氣質日異月殊煥新顏。
日子“潮”起來:社零額從6.73億元到469.17億元
“錢袋子”鼓了,怎么花?城陽區2023年民生支出達98.4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比重達76%,其中住房保障支出增長14%,衛生健康支出增長30.5%。
城陽人民的幸福指數,隨著城鎮化發展的腳步不斷攀升。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4年的1736元,提高到2023年的31904元,年均增長10.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13021元,提高到2023年的70355元,年均增長6.0%。
居民衣食住行更殷實。
經濟發展了,百姓手里的閑錢也越來越多。城陽區金融業蓬勃發展,存貸款由建區時的21.14億元增至2023年的3512.67億元,體量達建區時的166倍。
城陽區出租汽車從零起步,目前巡游出租車達到1241輛、網約車達12468輛。城市公交從建區的12條線路發展到現在的116條線路,運營公交車1700余輛,其中新能源及清潔能源車占比達96.6%,線路總長度達1570余公里,日均客運量為25.5萬人,覆蓋所有行政村(社區)。
建區之初,居民燃氣供應主要以液化石油氣為主,管道燃氣發展始于2001年,現建設天然氣管道2210.6公里,年供氣量達1.94億立方米。建區以來,全區投入各類資金20余億元進行供水設施建設,全區供水能力從建區時不足1萬立方米,增至32萬立方米。供熱基礎設施從零開始,發展到今天六大主力熱源,總供熱能力達蒸汽490噸/小時、熱水1160兆瓦。
居民吃喝玩樂更潮范兒。
城陽區以建設膠東經濟圈中心區為契機,塑造“潮生活,夜城陽”城市消費品牌,打造了呂家莊夜市等三類九大夜間經濟聚集區,包含魯邦水悅城音樂吧特色街區、利群萬象匯時尚shopping街區、蔚藍天安國際風情商業街區等業態豐富、各具特色的夜經濟地帶。
城陽區以節會為媒打造消費IP,市民歡樂匯、紅島蛤蜊節、櫻桃會、惜福葡萄潮等特色節慶活動全年無休;流亭機場音樂節、開心麻花大劇院、青春足球場等文娛項目火熱出圈。2023年,城陽區接待游客達1116.5萬人次,較2004年增長近16倍。
1994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6.73億元,2023年達到469.17億元,總量翻了六番,年均增速達15.6%,保持較高的發展水平。2023年旅游收入達40.6億元,較2004年增長57倍;星級酒店增至15家;3A以上景區增至10處。
居民學醫養服更優質。
城陽區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不斷提升新層次。
建區之時,城陽區教委轄3處高中、8個鎮的中小學,全區新建校舍11處、擴建校舍15處、新建教師住房174戶。截至2023年末,全區共有各類中小學校、幼兒園323所,在校學生達20余萬人,教職工人數為1.84萬人。
截至2023年底,城陽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913家,是1994年的1.7倍,各類衛生技術人員達8382人,是1994年的13.1倍,有效醫療床位5085張,是1994年的13.7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入選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名單,推動群眾家門口享國家級診療服務。
城陽區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逐年提升,2023年參保人數達到43.16萬人,是2014年的2倍多。2023年末,全區醫保參保人數為94.91萬名。2023年,全區定點護理機構達66家,建成青島市最大的失智專區,全區現有照護業務機構20家,備案床位為1358張。
1994年建區初期,全區僅有8個鄉鎮文化站,到2023年,全區街道、社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已達270余處,增加30多倍,建成“十五分鐘文化圈”;建成運動公園47處、健身步道600余公里,人均擁有公共體育場地面積為3.92平方米,形成舉步可就的“8分鐘健身圈”;建成擁有17片標準足球場的白沙灣足球基地和達到國際A級標準的5萬座專業足球場—青島青春足球場,擁有標準足球場151片,形成“15分鐘足球運動圈”,實現公共文化、體育服務和文化、體育惠民活動提質擴容、普惠群眾。
憶往昔,征程砥礪同心;看今朝,偉業催人奮進。
風華正茂,意氣風發。而立之年的城陽,跨進新時代的步履更沉穩,正聚焦推動形成大青島北部經濟隆起帶,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創新創意引領區、中日韓地方經貿合作先行區、膠東經濟圈消費中心區、人文生態幸福家園,奮力打造灣區都市活力城陽;
踔厲奮發,踵事增華。而立之年的城陽,展望新時代的視野更宏大,將奮力打造青島都市現代農業“城陽樣板”,在先進制造業領域再造一個新城陽,奮力打造青島時尚消費與科創服務新高地,努力為青島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城陽力量!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封滿樓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