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公募基金TOP10榜 | 領跑股基三分天下,絕對王者將是誰?

    2024年7月《公募基金月度回報率TOP10》來了。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下同),截至7月31日,全市場19085只基金中,有10443只產品在年內取得正收益,占比54.72%。A股市場權益類基金整體表現有所回升,但首尾業績差距達到了70%,前7月排名第一的大摩數字經濟混合A年內收益率為31.91%,排名倒數第一的金元順安產業臻選為-39.67%,真是應了那句老話——選擇大于努力。

    點評

    股票型、混合型開放式基金前七月回報率TOP10基金可謂三分天下,以“新興”“景氣”命名的基金,大多重倉AI;以“周期”命名的基金,主要配置黃金和金礦股;以“股息”“價值”命名的基金,重點投資紅利股。

    TOP1大摩數字經濟幾乎是All in AI,二季報顯示重倉中際旭創、新易盛、滬電股份、工業富聯、寒武紀等個股,覆蓋CPO、數據中心、服務器、芯片等AI子行業,前十大重倉股占比近70%。大摩數字經濟混合基金經理雷志勇認為,云端AI算力需求仍處于向好態勢,智能手機等產品開始增加AI功能,這些積極因素推動相關公司迎來新的增長。

    這個判斷放在行業邏輯層面講沒有問題,但需要注意的是7月下旬以來美國多家大型科技股公司因為財報不及預期,股價連續大幅下跌,美國失業率等關鍵經濟指標也出現了衰退跡象,這兩大因素導致納斯達克指數快速調整到今年4月份點位。根據技術圖形看,納指已成空頭排列,超出了一般技術調整的幅度。美股科技股估值水平下調,以及科技股公司自身的成長增速壓力,都將對A股AI產業鏈公司產生不利影響。

    7月16日至8月5日,大摩數字經濟基金單位凈值下滑超過10%,與納指下跌保持同步,據此推測該基金以AI為重點的持倉結構沒有明顯改變,能不能扛過這波調整壓力還需要觀察。

    持倉品種受國際市場波動影響較大,類似的問題同樣擺在東方周期優選基金面前。該基金十大重倉股中有五只黃金股,7月16日至8月5日基金單位凈值下滑超過10%。在近期美股暴跌中,黃金并未體現出避險功能,反而出現同步下跌。這是因為面對美股大跌,機構投資者恐慌情緒加劇,忙于變現資產回籠資金,黃金市場流動性好,所以會被集中拋售。這波拋壓充分釋放后,黃金或重回以今年4月、5月、7月三個高點連線為上沿的箱體震蕩格局。

    國際金價在7月創新高后快速轉入震蕩調整,這說明再優質的資產也不能只漲不跌,前期的持續上漲會透支各種利好因素,上半年領跑的紅利股也在7月轉入下跌,重倉電力、電信股的永贏股息優選A7月9日至8月5日跌幅近6%。

    因為AI、黃金和紅利三類資產的基本面都出現了瑕疵,所以8月份以后的領跑者陣營恐將又生變局。相比之下,墊底者陣營異常穩定,6月榜單最后一名金元順安產業臻選本月繼續“稱熊”。自從監管部門嚴查量化交易后,這只量化基金就一蹶不振,看來還沒有研究出符合政策要求、適應市場環境的新量化模型。重倉北交所的同泰開泰、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選,押注鋰礦和鋰電池反轉的泰信現代服務業等基金,也是6月墊底榜單中的“熟人”。

    點評

    紅利資產在7月由強轉弱,對指數基金榜單排名影響明顯,6月領跑的多只重倉中字頭股票的國企共贏ETF本月排名跌出前50,7月TOP10除了永贏黃金產業股票ETF是上月榜單的老面孔,其余九只全部更換為跟蹤中證銀行指數的ETF。

    銀行股其實也可以歸到紅利股這個大概念里,但今年前七個月跑下來,大家可以發現紅利股內部輪動明顯,最先領漲的煤炭股已經成為全市場領跌的板塊,銀行ETF集體上位恐怕也難以把“屁股”坐穩。

    墊底榜上的基金倒是安安穩穩,仍然由各家的北交所指數基金“霸榜”,前7月的年內累計跌幅與6月時的數據相當,保持躺平的狀態,一直墊底也算一種表現“穩定”吧。

    點評

    債基TOP10出現了幾只前七月收益率超高的基金,明亞久安基金收益率甚至超過了100%,這類基金都是規模很小的袖珍基金,募集時為了能達到相關要求,會找一兩家機構來捧場沖規模,運行一段時間后機構贖回,贖回費計入基金資產,導致收益率一次性大幅沖高。這樣的偶發性業績表現并不具有參考意義。

    墊底榜上的債基,大部分是受到可轉債的拖累。招商安瑞進取這樣名字中帶有“增強”“強化”“進取”等字眼的債基,都會重點配可轉債以增強進攻性。信澳信用債、長城久悅等基金,雖然在基金名稱中沒有明示,但資產組合中有70%以上投向了可轉債??赊D債表現與正股同步,因為股市整體表現不佳,可轉債會受到正股下跌影響,這是把雙刃劍,一不小心就會割傷自己。

    點評

    QDII TOP10繼續由美股市場基金霸榜,但相對于6月榜單,領跑的美股市場基金年內收益率明顯縮水,如蟬聯TOP1的景順長城納斯達克科技ETF,6月榜單業績是上漲33.01%,7月榜單業績就變成了上漲28.20%。

    7月中旬開始,美股展開一輪快速下跌。英特爾、亞馬遜等美股大型科技股二季度財報不及預期,美國失業率等數據惡化,導致市場對美國經濟硬著陸風險擔憂加劇,目前納指已經跌回今年3月份的點位,是不是已經調整到位?很難說。

    美股市場基金能否重回巔峰還有懸念,港股醫療基金則是毫無懸念繼續墊底,最差TOP10中有6只主投港股醫藥行業,多是6月榜單墊底的老面孔。目前看,港股醫藥行業股價雖然超跌,但基本面缺少有力的利好因素支持,所以難以走出像樣行情。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冬明

    責任編輯:王海山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