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ST華鐵發布公告稱,公司原注冊地址所在地江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向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出具《企業遷移登記通知書》,公司已在江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辦理遷出手續,江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現將公司登記檔案直接移交給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早在兩年前,公司就計劃將注冊地址從廣東省開平市遷至青島市城陽區。然而,公司還沒有正式公告遷入青島,就已經提前鎖定退市。7月16日晚間,*ST華鐵發布“可能因股價低于面值被終止上市的第四次風險提示公告”,截至7月16日,*ST華鐵股票收盤價已連續十三個交易日低于1元,公司股票存在可能因股價低于面值被終止上市的風險。若照此計算,即使后續7個交易日股價連續漲停,公司也已難逃連續二十個交易日股票收盤價低于1元的命運,實際上已經提前鎖定面值退市。
劣跡斑斑,公司控股股東占款超12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華鐵股份主營業務是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主要產品包括給水衛生系統及配件、輔助電源系統及配件、檢修系統、制動閘片、貿易配件。此外,公司還是全球最大的軌道保養設備制造商美國哈斯科鐵路公司在中國區的獨家代理商,為中國鐵路總公司、各路局及城市地鐵公司提供軌道維護,以及多款相關配件的銷售和維護服務。
上市24年,保殼、借殼、重組、內幕交易、財務造假……*ST華鐵一系列的運作手法,眼花繚亂,持續不斷,更是剪不斷、理還亂。
春暉股份→*ST春暉→華鐵股份→ST華鐵→*ST華鐵,這是*ST華鐵一串長長的曾用名,其間不乏劣跡斑斑的故事。此外,*ST華鐵近年來的劣跡,被監管一一揭示,令人瞠目結舌。
據廣東證監局此前下發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2020年、2021年,ST華鐵(原證券簡稱為華鐵股份)子公司青島亞通達鐵路設備制造有限公司通過與伊犁遠音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中科恒通(寧夏)新能源儲能有限公司分別簽訂太陽能電池組件采購合同和銷售合同的方式,開展虛假貿易,虛增收入、利潤。
兩年時間,*ST華鐵分別虛增營業收入1.71億元、1.2億元,占當期報告披露營業收入的7.64%、6.01%;分別虛增利潤總額約1911.5萬元、1951.2萬元,占當期報告披露利潤總額的3.17%、3.39%,相關定期報告存在虛假記載。
*ST華鐵控股股東違規占用公司資金始于2018年,也就是春暉股份(*ST華鐵前身)完成資產重組、收購香港通達之后的次年,此后便“滾雪球”式增長,一發不可收拾。
資料顯示,2018年至2022年,*ST華鐵控股股東及實控人占用資金的數額分別為999.30萬元、2.48億元、3.21億元、6.76億元、12.64億元。
資金被違規占用、各項資產減值計提,ST華鐵業績也因此陷入泥淖——2022年,*ST華鐵凈利潤虧損12.07億元。
*ST華鐵預計2023年虧損5.27億元至6.27億元。值得警惕的是,公司控股股東及其他關聯方資金占用事項,對ST華鐵的影響尚未包含在2023年度業績預告中。*ST華鐵稱,截至2024年1月底,尚無法判斷該事項產生的資產減值風險。
年報難產,連續四年隱瞞高額關聯交易
致力于在全球范圍內“打造軌交零部件產業大平臺”的*ST華鐵,何以走到退市邊緣?
7月9日,深交所對*ST華鐵及相關當事人作出多項紀律處分,其中,*ST華鐵及公司實際控制人、時任董事長、時任副董事長宣瑞國,時任財務總監兼副總經理張璇,時任任總經理王承衛等共計14名高管,分別被深交所給予公開認定一定期限內不適合擔任上市公司董監高、公開譴責、通報批評處分。
具體來看,在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及存在資金占用方面,2019年至2022年,*ST華鐵及北京全通達、亞通達設備、山東嘉泰等子公司,與宣瑞國控制的關聯方發生資金往來。
值得一提的是,四年間發生的關聯交易分別高達8.77億元、29.25億元、73.21億元、72.73億元,分別占當期報告披露凈資產的19.01%、56.62%、138.14%、232.53%,總計達183.96億元。
在違規提供財務資助方面,根據*ST華鐵此前披露,2018年,公司違規對時任副董事長宣瑞國的關聯方提供財務資助,日最高余額999.30萬元。
早在今年5月,廣東證監局已向*ST華鐵及宣瑞國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及《市場禁入決定書》,罰沒款合計1600萬元,并對宣瑞國采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
在此背景下,*ST華鐵2023年年報一直處于難產狀態。
由于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年度報告及一季報,根據《上市規則》相關規定,公司股票于5月6日開市起停牌。在停牌兩個月后,*ST華鐵仍無法披露年報,遂被深交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盡管*ST華鐵在互動易平臺表示,“一直重視并積極督促相關責任方盡快還款,消除因資金占用對公司造成的不良影響”,但對于提前鎖定面值退市的他們來說,顯然已經無濟于事。
陷入困局,還未遷址已提前鎖定退市
軌道交通產業集群是青島市重點發展的產業集群之一,城陽區是青島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的核心承載區。示范區由最初青島四方機車車輛廠遷建棘洪灘起步,逐步發展成為集高鐵地鐵整車生產、軌道交通關鍵核心系統研發制造、國家基礎應用技術協同創新平臺于一體的產業集聚區。示范區內有中車四方股份、中車四方有限、四方龐巴迪等龍頭企業、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和200余家核心配套企業。具備高速動車組、城際動車組、跨座式單軌車輛、懸掛式單軌車輛等產品生產能力,生產的高鐵動車累計占全國運營動車組約60%,地鐵車輛約占全國的25%。
軌道交通產業得到了市區兩級的大力支持。2021年10月,《青島市“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發布,其中軌道交通裝備被列為重點發展的五個一流產業集群之一,并重點支持在城陽區建設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聚區。
在此背景下,*ST華鐵與青島軌交互動頻繁。2022年以來,采用中國標準,為雅萬高鐵、中老鐵路等量身定制的高速動車組在青島下線、起運。作為軌交核心零部件供應商,*ST華鐵研發制造的座椅、備用電源等產品也陸續在青島交付。2022年8月,*ST華鐵與包括青島市引導基金、青島動車小鎮投資集團在內的7家公司共同發起設立青島華資華鐵高端裝備產業投資基金,重點投向軌道交通裝備為主的高端裝備領域。以青島為中心,華鐵股份的高鐵產業鏈不斷向外輻射。
上市企業頻頻布局的背后,是對青島軌道交通產業培育沃土的肯定。但*ST華鐵出師未捷身先死,公司如此劣跡斑斑,自然難逃監管的重罰。
實際上,除了瀕臨1元面值退市的風險外,*ST華鐵還面臨其他兩項終止上市的風險。
*ST華鐵在停牌兩個月內仍無法披露2023年年度報告,根據《上市規則》相關規定,公司股票交易已于7月9日開市起被深交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若自此兩個月內仍無法披露過半數董事保證真實、準確、完整的年度報告,公司同樣將面臨退市的命運。
不僅如此,今年5月10日,*ST華鐵還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廣東監管局下發的《責令改正措施》,根據《上市規則》相關規定,若公司未能按照責令改正要求在六個月內清收被占用資金的,深交所將對公司股票實施停牌,停牌后兩個月內仍未完成整改的,深交所將對公司股票交易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此后兩個月內仍未完成整改的,深交所將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近期,監管層頻頻發聲,在加大退市力度方面,一方面,設置更加嚴格的強制退市標準,做到應退盡退;另一方面,完善吸收合并等政策,進一步拓寬多元退出渠道,也鼓勵推動一些公司主動退市。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高揚
責任編輯: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