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嶗山30年,詮釋“創新”的力量

    30年風雨兼程,30年砥礪前行。1994年4月23日,經國務院批準,青島市市區行政區劃作重大調整,設立新的嶗山區,嶗山區高質量發展翻開嶄新一頁。

    根據資料顯示,1994年,嶗山區GDP總量為20.25億元。而如今的嶗山區早已邁入“GDP千億元俱樂部”:2023年嶗山區生產總值完成1150.89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220.38億元,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140件、居全省首位,技術合同成交額首次突破100億元。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家、瞪羚企業25家、高成長性海洋企業5家,均為全市第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920家。

    根據嶗山區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嶗山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25%,全市最高;外貿外資進中提質,嶗山區貨物進出口完成1096.9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大關,青島國際創新園上榜省級特色服務出口基地;虛擬現實產業規模達到180億元、增長50%,虛擬現實產業集群入選省級未來產業集群;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280億元、增長40%,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入選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數字經濟的占比提升、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這一系列數字都在向人們詮釋,“創新”是貫穿嶗山區30年來發展的基因和底色。

    青島國際創新園一覽

    在轉型探索中乘勢蝶變

    1994年1月30日,在青島市人民會堂舉行的一場新聞發布會正在謀劃青島高科技工業園招商引資的工作。

    乘上時代的東風,瞄準未來的繁茂,青島高科技工業園一啟動,便成為當時青島對外開放最有吸引力的一方寶地,包括海爾、惠普、朗訊等在內的一批國內外具有雄厚經濟技術實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大項目紛至沓來。

    彼時,園內共有8家經青島市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時間來到2023年,嶗山區已集聚高新技術企業達920家。

    區域的轉型升級伴隨著經濟結構的持續優化,嶗山區三次產業結構由1994年的13.2:57.5:29.3調整為2023年的0.7:32.4:66.9,產業層次穩步提升,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根據嶗山區政府發布的2024年一季度嶗山區經濟運行簡況顯示,2024年一季度,嶗山區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3.4%,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737.1%。如此看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正在嶗山區“遍地開花”。目前,嶗山區已有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2家、累計培育“獨角獸企業”9家,擁有住嶗“兩院”院士16人、國家級人才144人,集聚高新技術企業920家、專精特新企業666家、“小巨人”企業22家、瞪羚企業47家,還有一大批具有獨角獸、“小巨人”潛質的科技型中小企業。

    “2024年,嶗山區將加快塑成產業科技創新新優勢,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大創新型企業引育力度,新增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20家以上,推動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1000家?!苯衲?月,在嶗山區第十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嶗山區委副書記、區長楊克敏表示。

    樓宇經濟正拔節生長

    回顧這30年來的發展,樓宇經濟在嶗山區這片土地上拔節生長,為推動嶗山打造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示范窗口區貢獻“樓宇力量”。在連續三年入選“中國樓宇經濟標桿城區”后,今年3月15日,在中國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峰會上,嶗山區獲評“2024年中國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區”。截至目前,青島市嶗山區億元樓宇40座,打造了上實中心T3樓、WFC協信中心1號樓等一批高品質星級樓宇。此外,青島(全球)創投風投中心、中創大廈、國際創新園B座等特色樓宇,逐漸形成“一座樓就是一條產業鏈,一座樓就是一座產業園”的樓宇生態。如今,嶗山區“億元樓”內聚集了大量優質金融、總部、科技類企業,為大企業服務的配套產業鏈也不斷完善。據統計,如今嶗山區已有重點樓宇130余座,聚集企業2.4萬余家,吸引5萬余名白領匯聚于此,為產業發展構筑起了堅實平臺,匯聚起了優勢資源。

    2023年,《嶗山區推動“工業上樓”工作的指導標準及政策措施(試行)》(以下簡稱《政策》)發布?!墩摺访鞔_,對因“工業上樓”需要異地搬遷的工業項目,經產業主管部門同意入駐嶗山區“工業上樓”園區的,按照新招引企業政策給予補貼;對“工業上樓”項目畝均稅收達到履約監管協議約定,主營稅收達到2500萬元、5000萬元和8000萬元及以上的,按區級實得財力部分連續3年分別給予園區開發運營單位40%、60%、80%獎勵。

    政策紅利正不斷轉化為發展動力。如今,“工業上樓”已成為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的新趨勢,虛擬現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醫藥健康等科技含量高的產業紛紛在嶗山區“垂直生長”。

    “工業上樓”不僅能推動產業載體空間向上,更能推動產業發展能級向上。嶗山區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和重大支撐性機構的輻射帶動作用,吸引跨國公司和國內大企業集團區域性總部、研發中心等入駐樓宇,以企業梯度培育形成創新型產業集群,打造“垂直經濟帶”。

    位于株洲路的華睿越海智能制造產業園僅一棟單體建筑,高層用于研發辦公,低層用于生產?!巴ㄟ^‘上樓’,企業真正實現了‘上下樓就是上下游’?!比A睿越海智能制造產業園的一家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過去,他們從研發中心到生產工廠需要奔波數十里地,自從把工廠“搬上樓”后,研發人員坐著電梯就能直達生產車間。

    嶗山區多處低效產業用地正在探索“工業上樓”,以實現優質高端企業聚集。同時,該區通過改造升級老舊樓宇的室內外環境、建筑設備、基礎配套等,加強對樓宇企業的精細化服務,提升樓宇的承載力、吸引力。截至2023年,嶗山區百余座樓宇里已入駐2.3萬余家科技、金融類企業,聚集了5萬余名員工。

    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

    站在“三十而立”的全新起點,嶗山區也將塑成產業科技創新新優勢,打造未來產業新集群,推動優勢產業新躍升,提升現代服務業新能級。

    根據嶗山區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嶗山區將突出抓創新、強實體、促升級,聚力在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上提質爭先。堅持高端引領、創新驅動、集群發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持續做大做強四大主導產業和7條重點產業鏈,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

    推動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1000家,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投入強度持續保持全市領先。建成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突破150件,持續保持全省領先。力爭虛擬現實、人工智能、海洋生物醫藥、智能制造及工業互聯網產業總規模突破千億元,撬動未來產業拔節起勢。嶗山區虛擬現實產業規模突破220億元,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突破350億元,海洋生物醫藥產業規模突破120億元,智能制造及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突破310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規模突破150億元。

    “而立之年”,嶗山區緊跟時代步伐,搶抓機遇,不懈奮斗,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嶗山實踐,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示范窗口區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黃元暉

    責任編輯:林紅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