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仁藥業(300110.SZ)發布公告稱,公司籌劃轉讓給陜西醫藥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陜藥集團”)一事因各方未就具體條件達成一致意見終止,同時,公司控股股東曲江金控與西安健康醫療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西安健康集團”)達成框架協議,擬將華仁藥業轉入后者麾下,實控人變更為西安市國資委。
記者觀察到,近幾年A股多家上市公司相繼實施股權轉讓,一些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由此發生改變,其中部分上市公司受實控人改變影響,從民企變為國企。值得一提的是,此輪國資接盤潮中,地方國資成了主要接盤方。而地方國資入主路徑呈現了一個明顯的特點,異地接盤成主流。在青島國資也在不斷加快收購腳步的同時,青島上市民企也在外嫁國資“豪門”。
華仁藥業實控人擬變更為西安國資
2010年8月,華仁藥業在深交所上市,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以制劑、原料藥、醫藥包材和醫療器械為主的現代化醫藥健康產業集團。注冊地為山東省青島市高科技工業園株洲路187號。2019年7月,公司進行了股權變更,西安曲江新區管理委員會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從業績來看,華仁藥業在陜西國資平臺曲江金控接手后業績不斷增長。2020~2023年,公司營收分別為13.17億元、15.61億元、16.19億元、16.36億元,同比增長-9.94%、18.55%、3.76%、1.04%;歸母凈利潤0.95億元、1.30億元、1.81億元、1.88億元,同比增長124.94%、37.81%、38.66%、4.03%。
華仁藥業擬轉入的西安健康集團成立于2019年,是西安市國資委為整合市屬健康醫藥產業資源,批復同意由西安市工業投資集團組建成立的全資子公司。
如果此次財產份額轉讓事項最終完成,可能涉及華仁藥業實際控制人由西安曲江新區管理委員會,變更為西安市國資委等事宜,華仁藥業控股股東沒有變化,仍為西安曲江天授大健康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
此前,華仁藥業在2023年10月26日公告,公司于當日收到間接控股股東曲江金控的通知,曲江金控已于2023年10月25日與陜西醫藥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陜藥集團)簽署《大健康領域戰略框架合作協議》,形成籌劃將其所持公司控股股東西安曲江天授大健康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財產份額轉讓給陜藥集團的意向。
陜藥集團成立于2006年12月,是陜西省國資委直接控股的省屬國有大型醫藥企業集團。成立以來,陜藥集團與美國強生、泰國正大、中國醫藥集團等世界知名企業和中央企業合作,建成了西安楊森、西安正大、國控陜西等一批骨干企業,培育了西安環球、派昂醫藥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產業覆蓋醫藥工業、醫藥流通、醫藥包裝、醫藥研發和健康服務業等領域。
華仁藥業董秘辦表示,基于陜西省一個產業整合目標去做的一項交易,目前雙方只簽了框架協議,告訴市場有這樣一個意向,后續推進還是以公司公告為主。
不過,前不久,華仁藥業因14億元欠款方問題受到深交所關注。深交所下發的年報問詢函顯示,報告期末,華仁藥業其他應收款中,按欠款方歸集的期末余額第一名余額為14億元,款項性質為代墊款項,已計提壞賬準備0.70億元。
華仁藥業稱,基于國藥藥材自身經營情況、涉訴情況及資產的變現履約現狀,不排除國藥藥材未來因資金狀況、資產過戶辦理進度等因素影響還款進度、降低資產抵償債務的質量甚至無法按約回款,致使公司應收賬款存在無法收回的風險,從而使得公司存在計提大額信用減值損失進而對未來期間的會計利潤產生不利影響的風險。
東軟載波引入佛山南海國資
早在2020年,青島上市公司東軟載波公司股東崔健、胡亞軍、王銳與佛山市瀾海瑞盛股權投資合伙企業簽訂了《股權轉讓框架意向協議》。
東軟載波成立于1993年,2011年在創業板上市,公司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已形成以芯片設計為源頭、能源互聯網與智能化應用兩翼齊飛的產業格局,在完成智能制造的基礎上,構建了跨越發展的3+1模式,完成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
瀾海瑞盛是一家由佛山市南海金融高新區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區山匯三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和佛山市瀾海瑞思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等合伙人共同出資的有限合伙企業,其實際控制人為佛山市南海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佛山市南海金融高新區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是由佛山市南海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獨資設立的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經營業務主要包括產業載體、類金融、新產業三大板塊。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東軟載波首次披露擬向國資轉讓股份的消息。2019年9月8日,東軟載波曾公告稱公司與順德控股簽訂了《股權轉讓框架意向協議》,順德控股方面擬受讓東軟載波不超過20%的股份。而順德控股也是佛山市順德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監管的國有獨資公司。
東軟載波方面表示,公司引入國有資本有利于優化公司股權結構,有助于為公司引進更多政府、產業等戰略及業務資源,為公司集成電路業務、智能化業務、綜合能源管理業務、微電網系統提供較大的市場機會。
天能重工“易主”珠海港集團
天能重工自2016年上市后,公司產品成功實現轉型升級,從陸上轉到海上加快實現公司的“兩海”(海上風電和海外風電)發展戰略。2018年起,公司逐漸向下游新能源產業進行延伸,實現制造業+新能源發電業務雙輪驅動。憑借合理的生產基地布局、過硬的產品質量、完善的產品售后服務、良好的客戶滿意度,公司迅速成長為國內最具規模的風電設備制造龍頭企業之一。
2020年12月,公司控股股東由鄭旭先生變更為珠海港集團,公司實際控制人由鄭旭先生變更為珠海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珠海市國資委”)。
珠海港集團將充分調動綜合能源板塊內部優質產業資源,發揮集團化協同發展優勢,為公司在市場拓展、技術創新、產品升級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尤其珠海港集團擁有豐富的碼頭岸線和航運資源,在未來海上風電大發展的趨勢下,可以為公司海工業務的快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同時,在國有股東資信優勢的加持下,公司債務杠桿得以大幅降低,公司資本結構進一步優化,為公司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珠海港集團將目光聚焦到具有一定的技術壁壘和客戶壁壘的風塔制造業務模塊,借助天能重工在技術及資源上的優勢作用,力壓進入市場的其它新晉競爭者;不難看出,珠海港集團正積極整合其風電產業鏈的上下游的優勢企業,打造自身清潔能源業務的獨有優勢,風電行業內兩大巨頭聯合帶動的業務協同,將進一步豐富珠海港集團綠色發展戰略布局內涵,實現產業多元化布局及高質量發展。
此外,依托于珠海港集團的國企品牌優勢,進一步提升了公司在清潔能源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國資入主A股上市公司為市場注入動力
記者梳理發現,從易主方式來看,目前大部分公司采取“股權轉讓、表決權委托、定增”單一或組合的方式,其中“股權轉讓+表決權委托”組合的方式居多。也有不少公司選擇定增“易主”。此外,還有公司公告表示將采用不限于表決權委托及/或受讓股份、參與定增、二級市場增持等方式易主。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國資入主A股上市公司,可以通過較低成本獲取上市公司控制權并完成自身的產業結構優化,而上市公司可以緩解甚至擺脫自身發展困境,實現轉型升級,為市場注入更大的動力。
現階段地方國資入主上市民企具有紓困與協同兩大目的。一方面,地方國資接盤紓困上市民企,有利于增強上市民企的金融信用和綜合實力,提高公司抗風險能力,對于穩定資本市場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宏觀環境及產業周期的推動下,活躍在資本市場的地方國資也在尋找產業協同,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運用并購重組手段促進資產和業務的融合布局,可以進一步實現產業升級和轉型,推動經濟的結構優化和可持續發展。
此外,國資入主也是對當地上市公司質地的認可,國資的控股和參與是對經營不佳的上市公司持續增信和背書的一種手段,為公司的資源整合、改善公司經營質量等方面帶來積極意義。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國資企業承擔著穩定市場、支持民企發展的責任。通過入主民企股份,地方國資不僅可以直接影響企業的股權結構,優化治理結構,還可以提供資金支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高揚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