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理事會會議在青島召開,將極大推動青島與國內先進城市、亞洲各地間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學習交流?!庇浾?月19日從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理事會會議現場獲悉,青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在國家文物局、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的指導下,堅持 “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努力尋求文化遺產傳承發展新突破。
目前,全市共有13條歷史文化街區,550處文物保護單位,近20萬件(套)可移動文物。市級及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7項,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16項,省級非遺項目72項?,F有市級及以上非遺傳承人123人,其中國家級非遺傳承人5人,省級非遺傳承人38人。
青島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不斷取得新成就,文化遺產蘊含的創新創造基因被不斷激活,值此亞洲文化遺產保護盛會召開之際,青島正張開雙臂,邀請全國各地朋友來此旅游度假、投資興業。
完善頂層設計,統籌保護利用
青島擁有5萬余年的人類活動史、近7000年的農耕文化史,田單火牛陣、田橫五百士、秦始皇三巡瑯琊、徐福東渡等著名歷史故事就發生在這里,嶗山太清宮、天柱山摩崖石刻、八大關等文化勝跡薈萃,康有為、蔡元培、聞一多、老舍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曾在此著述講學,為青島的文化底蘊增添了濃重一筆。
這里還有膠州秧歌、膠東大鼓、嶗山道樂的余音繞梁,膠州剪紙、傳統焗藝、即墨花邊的巧奪天工。文化遺產在展示城市文化底蘊,提升旅游品質,賦能人民幸福生活中呈現出愈發迷人的光彩。
青島市專門成立了市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委員會,統籌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實施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行動,積極推進歷史城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和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工作;加強制度規范,先后出臺了《青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工作方案》《關于推進國有建設用地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工作前置的實施意見》《青島市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保護利用條例》等,不斷夯實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基礎。
加強活化利用,擦亮文化品牌
青島持續叫響“博物館之城”品牌,出臺《關于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的工作方案》,優化博物館集群布局及多業態發展,中國唯一的國家海洋考古博物館落戶青島。鼓勵社會力量開辦博物館,促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成果全民共享。
目前全市博物館達144座,居山東省首位、全國同類城市前列。組織開展八大關近現代文物建筑預防性保護國家試點,舉辦“丈量青島——走近老建筑”等主題活動,加強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利用。
深化探源工程,梳理文明脈絡
青島實施“探源青島”工程,加強文物研究闡釋,提升文化影響力。對大珠山遺址、北阡遺址、趙家莊遺址等進行考古發掘,實證了青島地區是東亞史前“水稻之路”傳播的重要節點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源頭之一?,樼鹋_遺址、三埠李家遺址考古發掘項目獲評“山東省考古五大新發現”。開展水下考古,積極助力海上絲綢之路聯合申遺。
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活態傳承
青島扎實推進“非遺在社區”全國試點工作,每年開展非遺傳習實踐活動超過500余場,“非遺在社區”獲評省政府文化創新獎。打造曉陽春茶文化體驗基地、膠東孔子六藝園、嶧陽文化園等24處非遺傳承體驗基地,推動“非遺進景區”活動,推出一批非遺旅游路線,非遺與旅游融合的力度不斷深化。
加快推進非遺產業化,助力鄉村振興,培育各級非遺工坊154家,吸納就業3.36萬人,實現人均年收入5.6萬元,培樹平度草編、黃島麥草畫技藝、即墨花邊、妙府老酒、大歐鳥籠等一系列鄉村振興的帶頭企業和團隊。
通過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文化節等系列活動,讓更多的百姓了解、熱愛并參與非遺傳承工作,非遺的受眾群體不斷擴大,社會影響力不斷增強。
鴛鴦螳螂拳傳承人孫日成在對外文化交流活動現場進行表演。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姜姍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