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今夏會出現破紀錄高溫天氣嗎?專家解析

    6月17日開始,高溫天氣繼續發展,京津冀成為高溫中心。氣象監測顯示,17日,遼寧西南部、河北、北京、天津、山東西北部、安徽北部、廣東西南部、海南島西部及新疆盆地等地部分地區出現35—39攝氏度高溫天氣。中央氣象臺已連續十多天發布高溫預警,預計未來三天,華北、黃淮地區的高溫天氣仍將持續,局地日最高氣溫將超過40攝氏度。

    高溫天氣為何頻頻出現?今年夏天會不會出現破紀錄的高溫天氣?國家氣候中心專家進行了解析。

    階段性大氣環流異常是區域高溫天氣形成的直接原因

    6月8日以來,我國北方高溫天氣持續發展。截至6月14日,228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超過40攝氏度,高溫過程綜合強度為近5年來全國歷次高溫天氣過程第5強,影響京津冀魯豫皖蘇晉陜九省市面積約85萬平方公里,影響人口約3.8億人,其中單站最高氣溫出現在河南溫縣,達到43.4攝氏度。

    16日,華北、黃淮等地高溫強度有所減弱,范圍縮小。17日開始,高溫天氣繼續發展,高溫中心位于京津冀一帶。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3天,京津冀及河南、山東等地多高溫天氣,日最高氣溫可達37—39攝氏度。18日6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

    北方高溫頻現的原因是什么?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鄭志海分析,階段性大氣環流異常是區域高溫天氣形成的直接原因。我國東部地區的高溫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西風帶暖高壓的共同影響。在暖高壓控制的地區,盛行下沉氣流,天空晴朗少云,不易成云致雨,同時太陽輻射強,近地面加熱強烈。在高壓系統異常強大且穩定維持條件下,極易形成持續性高溫天氣。

    全球氣候變暖加劇,預計今夏全國大部氣溫偏高

    鄭志海介紹,全球氣候變暖是造成全球極端高溫發生的氣候背景。同時,自2023年5月開始的厄爾尼諾事件目前已結束,但其滯后性影響仍在持續,且預計夏末秋初可能進入拉尼娜狀態。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通過海氣相互作用影響著全球大氣環流,導致包括我國在內的全球各地氣候異常。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加劇,近年來,我國高溫天氣已呈現出首發日期提前、發生頻次增加、累計日數增多、影響范圍變廣、綜合強度增強等特點。

    據國家氣候中心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室研究員翟建青介紹,全國區域高溫天氣過程首次發生日期以每10年2.5天的速率提前。1981—1990年,高溫天氣過程平均最早發生在6月24日,2011—2020年間則提前到6月7日;2023年5月28日出現當年首次區域高溫過程,比常年偏早16天。

    全國區域高溫過程發生頻次呈增加趨勢。1981—1990年平均每年發生3.3次,2011—2020年增加至4.1次。全國區域高溫過程累計日數呈顯著增多趨勢,平均每10年增加4.8天。同時,平均影響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區域高溫過程平均強度也以每10年6.2%的速率增強(相對于1991—2020年平均強度)。

    “預計今年夏季,全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高溫日數偏多。”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副主任李修倉表示,其中,華北、華東、華中、華南、新疆等地可能出現階段性高溫熱浪,部分地區可能出現極端高溫。

    氣溫持續偏高,土壤失墑加快,播種后澆灌“蒙頭水”

    針對高溫天氣帶來的影響,翟建青建議,公眾需做好戶外出行、生產施工等保障措施,尤其是獨居老人、長期慢性病患者、降溫設施不足的低收入家庭和戶外作業人員。老弱病幼人員減少戶外活動,注意多飲水以補充身體水分;戶外工作者盡量避開中午高溫時間作業,工作場所準備必要的飲料和防暑藥品。

    在農業生產方面,中國氣象局《全國農業氣象周報》顯示,預計17至19日,西北地區東部、華北中南部、黃淮東部等地降水量較少,利于冬小麥機收掃尾。

    專家建議,西北地區、華北和黃淮東部等冬麥區抓住晴好天氣收曬成熟冬小麥,加快麥收掃尾工作。河南北部、山東等地適時搶墑造墑播種夏玉米、大豆等作物,播后及時查苗補種,墑情偏差田塊播后澆灌“蒙頭水”。同時,需防范高溫天氣引發田間作業人員中暑。

    此前,由于氣溫持續偏高,土壤失墑加快,北方一些地區旱情迅速發展。15日20時至16日17時,河南淮河以北大部出現小到中雨,黃淮之間部分縣市(區)出現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河南開封、鄭州、周口、商丘等地的土壤缺墑有所改善,旱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和。

    專家建議,尚未播種地塊,可趁近期有利降水,盡快組織搶墑播種;降水偏少、墑情不足地塊,仍需積極造墑播種;無水澆條件的地塊,因旱播期推遲的可選用早熟品種,局部土壤偏濕地塊應注意開溝理墑,增加作物根區土壤通氣性。

    中央氣象臺預計,隨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加強和西伸北抬,我國主雨帶也將隨之北抬,河南省南部降水將逐漸增多,南部高溫天氣有望得到緩解。隨著降水持續和土壤水分下滲,全省墑情將會進一步改善。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責任編輯:李頡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