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抓起一袋大蒜半成品,識別出相應投料口,投放進傳送帶……走進位于青島萊西市的青島聯盛益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粉粒車間,一個“機器人”正在投料口進行投料操作,整個動作一氣呵成,幾分鐘的時間,數噸大蒜從儲物臺被運送到了操作臺,經過加工就成了銷往市場的蒜粉。
青島聯盛益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粉粒車間智能化操作
這是智能化生產賦能農產品深加工的真實寫照,使用智能化作業,企業效益提高了幾十倍甚至幾百倍,而效益的背后,是企業科研和創新的投入。近年來,青島聯盛益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不斷適應市場轉型的過程中,始終堅持“讓技術領先行業半步”的理念,連年增加科研投入,從機械化操作向智能化操作穩步邁進,目前公司5個生產車間已經實現無人全自動化,成為國內生產能力最大、工藝流程最先進、出口量最大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也是全國同行業唯一一家獲得BRC A+國際認證的企業。
青島聯盛益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頭蒜”到“一筐菜”的全產業鏈
由最初的脫水大蒜制品發展成為集農副產品種植采收、儲存、冷藏、加工、出口為一體的省級農產品龍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聯盛益康用了9年的時間。
全球大蒜看中國,中國大蒜看山東。作為中國高辣度蒜種植基地,有著膠東半島最大的蔬菜種植、加工基地的農業大市萊西,有著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的先天優勢。憑借著敏銳的市場嗅覺,2013年,聯盛益康投資3億元在萊西建設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園,2014年正式投產,主打的便是脫水蒜制品。9年來,聯盛益康脫水蒜制品市場占有率已達25%。同時,立足大蒜產業,聯盛益康把更多蔬菜種在了產業鏈上,強鏈延鏈補鏈,不斷以新產品的開發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成功把“一頭蒜”做成了“一筐菜”的朝陽大產業。
目前,聯盛益康公司在全國擁有蔬菜種植基地5萬余畝,有機基地4000余畝,以大蒜、白洋蔥、辣根種植為主。公司將這五萬畝蔬菜種植基地作為“第一車間”,采取統一優良品種、統一生產操作規程、統一投入品供應和使用、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收獲的標準化生產模式,保證從源頭到最終產品的質量一致性。由此也形成了農戶安全性生產、企業規范化收購加工、市場高質量銷售的一條龍經營模式。截至目前,聯盛益康已推出超低菌大蒜制品、洋蔥、辣根、胡蘿卜、青紅椒、青梗菜等一系列脫水蔬菜產品,2023年銷售量繼續保持1萬多噸,銷售收入近兩億元,持續保持全國同行業第一位的排名。
但顯然,聯盛益康并不滿足于此,“公司計劃一年內年生產力達到18000噸,3年內出口量達20000噸以上。”總經理張海峰說,然而要達到這些目標,就要不斷地向環節要品質,向科技要產能。
“機器換人”引領農產品深加工進入“無人時代”
隨著收入水平和消費需求逐步升級,對農產品深加工的品質、品類、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適應市場多元化、快捷化需求增長,聯盛益康不斷增加科學研究投入,“公司科研人員占比38%,先后自主研發國家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43項、軟著3項,5個車間已實現無人全自動車間……”張海峰介紹,公司設有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與齊魯工業大學開展產學研合作,成立專家工作站,進行技術創新、產品升級。
“讓技術領先行業半步?!甭撌⒁婵祻某闪⒅醯綇S房工程建設、生產工藝設計、設備設計改裝、生產基地建設、原材料選購等,無一不滲透這一理念。從原料到半成品階段,聯盛益康就采用了高壓空氣脫皮、廢料回收利用、熱能回收3項專利技術,不僅提高了效率,回收的廢料、熱能還能再次用作牲畜飼料、蒜皮烘干熱源,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達到了節能、環保的效果; 2020年,公司投資2000萬元引進智能自動化投料系統,由機器人代替人工投料,產業工人只需要調試好設備,原本的投料工作全部由自動化設備代替,這不僅沒有了過去的粉塵等雜物,更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產量。
通過科技創新,使用機器人作業,效益呈數十倍、幾百倍的提升,聯盛益康不斷地嘗到了智能化生產的甜頭。2014年,公司購進了世界領先的布勒A級雙紅外雙色色選機,一臺機器可以替代100名揀選工人,但產品生產效率卻提高了30%。2021年,公司建成并投產使用目前國內產能最高、工藝最先進的全自動智能化辣根生產線;2023年,公司投資10075萬元,擴建年產 1 萬噸新型蔬菜精深加工自動化生產線,組建蔬菜深加工產品產地倉儲冷鏈物流設施建設項目,實現了從基地種植、冷藏、深加工出口鏈條式經營模式。
“自動化生產線的不斷升級,倒逼產業工人隊伍專業化?!睆埡7逭f,9年前試生產階段,一線工人干的普遍都是體力活,一條生產線上大概有100人,年齡普遍都在40歲左右,文化知識水平也沒有特別要求,然而隨著產業化進程的加快,工人的專業化程度也有了大幅提升,一線工人從干體力活轉變成了干技術活,只需要操作機器,剩下的讓機器完成即可。
伴隨著設備工藝不斷地轉型升級,聯盛益康8個車間,其中5個已經實現無人全自動車間,企業由機械化向智能化發展不斷邁進的同時,產值也不斷突破倍數增長,引領著整個行業的發展。
B端市場的火爆催生著C端市場的誕生
憑借著先進的加工工藝、現代化的生產設備和一流的產品質量,聯盛益康在“群雄逐鹿”的B端市場獨占鰲頭,尤其是海外市場持續火爆。9年來,聯盛益康將生意做到了北美、南美、歐洲、東南亞……成為雀巢、聯合利華等6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的供貨商。 要知道,同行業企業能為2至3家世界五百強企業供貨就已算是佼佼者了。
市場是對品質最好的認可。公司產品采用國際標準,先后通過了ISO22000、HACCP、BRC A+、HALAL、KORSHER 、Global-GAP、sedex社會責任審核和美國FDA審核以及歐美有機產品認證。其中BRC A+國際認證是全國同行業唯一一家獲得者。同時,公司參與了“中國調味品原料團體標準”的制定工作,并參與起草、審定“脫水大蒜”“脫水白洋蔥”“甜椒(色素椒)”和“山葵”4項團體標準的制定。目前,聯盛益康的產品已被廣泛用于香辛料、調味品、食品以及大蒜油、大蒜多糖提取等藥用領域,公司不斷以品牌管理、食品質量作保,推動脫水蔬菜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和脫水蔬菜相比,國內消費者更喜歡消費鮮蒜,“目前公司研發的新產品黑蒜,是一種帶皮鮮蒜在一定溫濕度條件下經過發酵后制成的健康食品,其微量元素含量高,味道酸甜可口,市場銷售價格比鮮蒜高10倍。” 張海峰介紹,黑蒜產品的研發,不僅提升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還迎合了更多消費者的需求,打開了C端乃至國內市場的缺口。接下來,公司還將繼續研發黑蒜酒、黑蒜飲料等黑蒜濃縮制品,實現大蒜由普通生活調味品向新型功能性保健食品的轉變,實現大蒜產品的多元化發展,延長大蒜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寬增收鏈。
同樣地,從“走出去”到“雙循環”,該公司也在審時度勢,不斷調整發展戰略,針對國內市場,找出發力點,探索突破點,走差異化發展道路,探索更多如盒馬鮮生、沃爾瑪、海底撈等新零售合作的模式,研發適合國人口味的大蒜等蔬菜制品,針對不同銷售場景,形成成熟的供應鏈模式,及時補齊企業在國內供應鏈模式運營的“短板”,實現貿易“雙流通”。
從“一頭蒜”到“一筐菜”脫水蔬菜產業鏈的延伸,從幾小時到幾分鐘的跨越……這些變化背后不僅是時代的變遷,更是產業發展的大邁步,青島聯盛益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用科技賦能生產、與市場同頻共振的發展中,不僅實現了企業自身的蛻變,更實現了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增收,實現了產業全鏈條發展。市場上需要這樣的企業帶動,行業內也需要這樣的企業標桿,為市場帶來更多新的驚喜,為行業發展打開更廣的思路,在“無人時代”催生出更多的產業新機遇。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林紅 通訊員 遲翔飛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