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京劇《弄潮》通過張建峰、王艷、王越三位當代京劇界深受觀眾喜愛的“名角”,以聲情并茂的表演、酣暢淋漓的演唱成功地將“連鋼創新團隊”自主創造世界奇跡——智能無人全自動化碼頭的坎坷歷程藝術化地呈現在了觀眾面前。藍色的海岸線、五彩斑斕的集裝箱、高聳如林的橋吊、現代化的操作設備……《弄潮》在整個舞臺鋪展出了一幅現代工業美學的壯麗圖景。
作為一部聚焦當下工業領域技術飛躍的現代京劇,《弄潮》充分掌握了戲劇協作的規律,著力發揮京劇表現力和感染力,全方位、多角度挖掘人們精神境界的時代性、理想追求的崇高感、性格情感的鮮活力。該劇從最初創作到一路邊演邊打磨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以文藝書寫當代的新突破,當然,也為京劇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藝術家要具備捕捉時代變化,展現時代特色的本領。由張建峰飾演的張連鋼、王越飾演的許振超是該劇焦點性人物,兩個人身上體現著不同時代的工人所獨具的精神追求和品格價值,這也延伸至當代港口建設和傳統工業建設的區別。這種區別被編劇敏銳地捕捉,新一代工人勇于創新、攻克新技術的年輕風貌與上一代老工人堅韌拼搏、吃苦耐勞練就過硬本領的品格品德,在《弄潮》中融為一體,共同展現了中國工人的精神風貌。
戲劇以情節生動、情感溫暖取勝。藝術欣賞也是精神熏染,一部優秀的藝術作品,是有溫度、表現力強的作品,能夠讓觀眾通過劇目中演出的民族與時代變化,感受到民族自立與崛起,并為劇中人物的事跡和精神所觸動、感動,以此堅定文化自信?!杜薄繁炙囆g創作的嚴肅性,在重視題材的同時一以貫之地追求舞臺的藝術感染力,以生動的故事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當代創新工人群像,好評如潮,而這實際上就是在解決和回答藝術作品數量和質量、高原與高峰的問題。
《弄潮》的細節經得住觀眾審視和品味。例如,戲中表現張連鋼上塔運用了滑車這些工具,藝術想象力十足,讓觀眾感覺到既是事件的高潮也是表演的高潮。另外,圖紙等一些小的舞臺元素也都進行了較為巧妙地處理,以便于更好地展現和服務于故事情節。不難看出,《弄潮》在藝術實踐上進行了許多嘗試和突破,包括科技元素的大量使用,使得整部作品立體感強,層次豐富。
在一些藝術作品中,故事情節雖然基于現實、源于現實,但在舞臺演出時,往往給觀眾帶去一種浮空感。而《弄潮》則成功地處理了人物精神崇高與情感真摯樸實這一辯證關系。比如,張建峰和王艷在劇中成功塑造了張連鋼、王曉燕這對夫妻,作品緊抓海港建設重點和節點,以散文化的戲劇形式講述了主要人物如何處理危機的故事。此外,《弄潮》在講述故事的同時進行了精神展開,也十分重視感情融入和性格塑造。以這種鏈條將科技、工業等本身較為嚴肅難懂的理性事件突破性地寫出了溫度、演出了溫情,讓觀眾沉浸式融入作品中,感受主角的成長與深情,成功地尋找和探索出了適合工業題材和科技創新主題的戲劇結構。
內容和故事之外,在《弄潮》中,京劇是故事講述和人物塑造的載體?!杜薄妨⒆阌诰﹦”倔w、立足于張揚戲曲靈動,將京劇的“神”與當代工人的“魂”巧妙結合,同時又通過創新效果和巧妙手法,細膩呈現了劇中人物,濃郁升華了精神價值,呈現出了一種不可多得的恢弘大氣。這一創新嘗試也提升了工業題材的當代藝術表達的水平,是京劇這一經典藝術形式緊跟時代步伐,進行內容創新的一大突破。
好的作品與好的演員可以互相成就?!杜薄返闹餮輳埥ǚ濉⑼跗G、王越三人也通過這部作品也充分展現了他們的藝術才華。觀眾可以感受到他們在創作中的愉悅感和演繹人物游刃有余的嫻熟性。除了主演本領過硬外,劇中老生、花臉、青衣的搭配也使得京劇的歌唱性在這出戲中得到了充分體現。相較于其他京劇作品,《弄潮》獨具一種引人入勝的抒情性。這種抒情源自人物時代感的氣質和知識分子夫妻情感的當代性,讓觀眾能夠在舊京劇的醇厚中感受到新京劇的生機,這也是這部作品在唱腔上的突破。
當然,《弄潮》的成功離不開整個創作團隊,全心全意地努力付出和配合。編劇王勇寫出了有韻味、有節奏的唱詞,唱腔設計、作曲朱紹玉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的音樂,將當代情感的表達跟戲曲的唱腔有機結合起來,滿足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在多媒體方面,總導演盧昂創造性、巧妙地使用多塊冰屏來展現現代化、智能化的港口場景,增加了舞臺的空間感、色彩感,無論是“連鋼創新團隊”進行測算、驗證的場景還是集裝箱在舞臺上的呈現,整個舞臺形象飽滿,在多媒體的加持下非常的逼真和驚艷。
關于《弄潮》的持續提升,筆者有兩方面建議。一是繼續推敲和打磨細節,使得劇目的情節更為合理,如最后實驗環節惡劣天氣、病房集中辦公取得研究成果突破等設定還可以再推敲調整,使得情節邏輯更為順暢;二是進一步深入挖掘和展現“連鋼創新團隊”取得創新突破的內因。比如能否再深度展現張連鋼從博物館領悟到的經驗,對于青島港建設的獨特意義,以及張連鋼這一代產業工人、技術人員身上凝聚的堅韌的奮斗感和不斷取得技術創新的智慧。
《弄潮》通過精湛的藝術演繹,講述了許張兩代港口人的歷史貢獻和人生凱歌,展現了青島無人港建設、當代技術與產業工人的奮進歷程,以及這個艱辛歷程背后哲理: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這也是中國氣概和民族生機的內涵和精髓。而作為一部精細打磨、用心演繹的現代京劇精品,《弄潮》展現了山東乃至整個國家的發展變化,為攀升當代題材創作新高峰貢獻了青島力量、山東力量。(作者 崔偉)
(作者系中國戲劇家協會原分黨組成員、秘書長)
來源: 中國藝術頭條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