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夯筑“金名片”!青島“創投風投”全面起勢

    2024年5月28日,青島金融行業迎來重量級事件。數百位國內外創投風投領域知名的投資人、經濟學家、企業家相聚青島浮山灣畔,就創投風投行業發展交流互鑒。當天,以“創投風投創時代,創新創業創未來——資本賦能產業、新質驅動發展”為主題的2024·青島創投風投大會召開。

    優質創投風投資源在青島加快聚集。

    創投風投品牌IP不斷強化

    2019年,青島提出打造創投風投中心的目標,并量身打造了創投風投大會作為聚集優質金融資源的平臺。五年來,青島創投風投大會影響力不斷提升,成為創投風投業界關注青島發展的重要窗口。

    經過多年培育,青島市“全球創投風投中心”的品牌IP不斷強化,影響力持續增強。根據統計,2021年28個項目現場簽約,總規模達616.88億元;2022年44個項目集中簽約,總規模達617.65億元;2023年,55個項目集中簽約,總規模587.32億元,其中包括2個50億元項目,5個30億元項目。落地基金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物聯網、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醫療、虛擬現實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青島在創投風投行業內的美譽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推動了優質創投風投資源在青島加快聚集,上合雙循環、國盛資盈等一批百億元基金實現落地。在創投風投基金的支持下,青島成功引入“AI+制造第一股”創新奇智、全球顯示龍頭企業京東方青島生產基地、視頻人工智能擬上市企業以薩技術、中國信科集團下屬企業宸芯科技、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算法提供商極視角等逾200個產業項目。

    截至2024年3月末,青島全市私募基金管理規模升至1965億元。

    實力的提升最直接反映在行業數據上。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3月末,青島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管理規模分別較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前增長1.59、6.12、3.07倍,省對市創業投資相關考核指標連續三年位居第一。資源聚集能力效應顯著,青島市創業投資產業集群成為山東省“十強產業”“雁陣形”產業集群。截至2023年末,青島全市存量天使基金、創投基金、股權投資基金、并購基金等共計2300只,形成支持科技創新全鏈條基金群,落戶未來產業方向基金7只、規模6.15億元;全國私募基金在投青島項目超1300個,金額超960億元,其中在投高新技術企業項目占比一半以上,在投中小企業項目占比近60%,極大程度賦能了青島實體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及中小企業發展。

    青島金融政策引導能力不斷增強。

    每年投入22億元支持全市經濟

    從設立科技創新母基金、到“青島創投風投十條”政策2.0版、3.0版,政策引導能力不斷增強。以大會為窗口,青島不斷發布重磅政策,激活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據悉,此次創投風投大會發布了《關于加強財政金融協同聯動支持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和《青島市進一步支持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兩大政策,聚焦重點領域進行方向引導,同時給予“真金白銀”扶持獎勵。

    其中,《關于加強財政金融協同聯動支持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包含33項政策措施,主要體現為“四個聚力”:聚力保障重大戰略實施,聚焦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創新驅動發展、推進鄉村振興三個方面完善保障體系,給予補貼等支持。聚力推動經濟回升向好,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對符合條件的技術改造項目給予最高2000萬元支持,對供應鏈票據平臺給予最高500萬元獎勵。擴大有效投資,發揮政府引導基金紐帶作用,吸引社會資本為企業發展提供資本助力和基金賦能。聚力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支持金融企業做強做優做大。聚力發揮好財金聯動政策效應,市級層面建立由財政、金融、行業主管等方面共同參與的工作協調機制,市區兩級建立合作長效機制,強化各級財政金融政策有效銜接。

    “本次出臺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深度融合財政、金融、產業、監管等政策,集聚財政金融資源,聚焦支持科技創新、工業轉型升級、綠色金融創新等7個方面。”青島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市政府預計每年投入財政資金22億元,將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p>

    會上同步發布的《青島市進一步支持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則是新形勢下支持金融業發展的“政策升級版”。尤其令各方關注的是,措施進一步推動完善現代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加大金融招商獎補力度。對符合條件的法人金融機構,按實繳注冊資本的2%給予最高不超過1.2億元的一次性補助。同時,支持優質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對擬在上海、深圳、北京、香港證券交易所首發上市的企業分階段給予累計不超過1000萬元的補助。

    “支持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是青島市支持金融業改革發展的品牌政策體系。”青島市委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升級后的措施表明了青島市委、市政府對金融業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將為優化金融生態、推動全市金融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行業大咖就創投風投行業發展交流互鑒。

    青島三個領域受資本關注

    在2024·青島創投風投大會上,《創投風投行業年度白皮書(2024)》(以下簡稱《白皮書》)發布。《白皮書》指出,智能及高端制造(國產替代、AR/VR、工業機器人)、AI和大數據(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算力產業鏈、網絡及數據安全)、大健康產業(基因科技、生物經濟、醫療器械)等技術領域受到資本重點關注。

    根據《白皮書》內容顯示, 2019年至2024年3月,青島市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持續快速穩健增長,增速遠超全國,管理基金只數及管理規模持續保持超5個點增長速度。其中,青島市凈增管理人數量139家,凈增管理基金數量2121只,凈增管理基金規模1325億元。

    從投資領域看,電子信息、醫療健康和先進制造領域的投資案例占比較高,合計約66%。從分布區域看,嶗山區仍是青島市股權融資的高地,融資案例數量占全市約三成。

    聚焦當前投資熱點賽道領域。《白皮書》指出,智能及高端制造(國產替代、AR/VR、工業機器人)、AI和大數據(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算力產業鏈、網絡及數據安全)、大健康產業(基因科技、生物經濟、醫療器械)等技術領域受到資本重點關注。同時,中資出海、移動游戲、消費電子和跨境出口電商等領域在近年來也展現出增長潛力。

    此外,此次大會還公布了投中榜2024年度青島投資合伙人TOP20,國信創新投、海創匯創投、海爾創投、基石資本、勁邦資本、京銘資本等20家企業上榜。

    現場集中簽約29個項目

    項目集中簽約作為此次大會的亮點和重要環節之一,充分體現了大會聚集優質創投風投機構,推動資本招商和產業招商的重要作用。今年,大會聚焦青島24條重點產業鏈,精選29個基金落地和投資項目進行集中簽約,總規模約276.91億元。其中,基金落地項目20個,基金投資項目9個。簽約項目作為青島創投風投領域正在推進和計劃推進的代表性項目,集中展現了青島創投風投的特色和亮點。

    精選29個基金落地和投資項目進行集中簽約。

    據了解,20個落地基金投資規模共計250.68億元。其中,擬來源于市外的資金規模為222.43億元,約占88.73%;擬來源于央企國企的資金規模為94億元,約占市外資金規模的42.26%。比如,省屬重點企業山東能源集團所屬資本管理公司在青設立75億元的科技產業基金,擬投資青島市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央企中化控股旗下中化資本在青落地15億元的綠色基金,主要投向綠色能源、綠色新材料等綠色經濟領域;省屬國企山東鐵路投資控股集團擬在青發起設立5億元的并購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龍頭產業投資成創投風投亮點。其中,青島億洋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作為龍頭企業——海信集團投資設立的投資機構,擬發起設立規模10億元的產業投資基金,重點圍繞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進行產業鏈上下游投資。上市公司百洋醫藥集團擬發起設立規模10億元的醫康產業投資基金,主要投向醫療健康領域。一直以來,青島制造產業龍頭企業作為資本、人才和資源的聚集中心,通過設立產業資本,投資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比如,海爾集團設立海爾資本、歌爾股份設立青島同歌創投。此外,澳柯瑪等企業也在通過直投或以母基金形式參與到產業投資中。

    大會聚集了優質創投風投機構,推動資本招商和產業招商。

    在9個簽約的基金投資項目中,新能源汽車新勢力小米旗下基金擬投資青島云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助力青島提升新能源產業能級。除此之外,投資項目還聚集在氫能、生物醫藥、新材料、綠色環保等產業,支持青島新興和優勢產業做優做強。從私募基金投向上看,五年來,全國私募基金在投青島項目超1300個,金額超960億元,其中在投高新技術企業項目占比一半以上,在投中小企業項目占比近60%,為青島實體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及中小企業帶來充沛金融活水。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雯

    責任編輯:李頡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