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中法人文合作發展論壇上,《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之路》報告正式發布。該報告梳理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歷程,揭示了實踐路徑,論述了其鮮明特色和世界意義,為全球受眾深入了解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權威解讀。其中,青島鐳測創芯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典型案例被寫入報告中,是青島唯一入選的民營企業。
新質生產力典型案例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青島以制造業立市,民營企業量多質優,青島鐳測創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青島鐳測創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松華博士,是山東省高校海洋信息探測與數字海洋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立足于中國海洋大學團隊、劉文清院士團隊多年的技術積累及研究成果,青島鐳測創芯科技有限公司已在國內完成約600臺套大氣海洋激光雷達的布放及應用。在氣象領域,企業緊密結合激光雷達實測數據、衛星大尺度數據、預報模式,基于人工智能手段,加強核心反演算法,實現預報數據的尺度和精度提升,并大幅降低計算成本及周期,提升氣象災害監測及預警能力;在風電新能源領域,基于人工智能與算法軟件開發,有效提升風功率預測精度,降低極端天氣條件對新能源的危害,保障能源安全能力提升。
保障北京冬奧會
目前,青島鐳測創芯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究成果已廣泛應用于我國環境氣象及海洋立體監測、智慧風電、航空國防等領域,產生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創造直接產值超3億元,并帶動了海上風電在內的相關行業快速發展。
嶗山區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從橫向產業布局來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
青島鐳測創芯科技有限公司所在地嶗山區,是布局人工智能產業的先行區,人工智能產業鏈規上企業營收約193億元,增長64%,集聚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近200家。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累計培育上市企業5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家、省“瞪羚”企業21家,人工智能的產業引領與聚集賦能作用逐步顯現。
從縱向中小企業培育來看,嶗山區成立全市首個“專精特新”特色產業基地,打造“點線面結合”的優質中小企業培育工作格局。縱深梯度選種培育,建立“種子”企業名錄,先后舉辦九屆“市長杯”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嶗山區域賽,累計挖掘具有“四新”屬性的中小微雙創項目200余個。2023年,云天計算躋身獨角獸榜單,獨角獸企業數量達到9家,居全省各區市首位;新認定“小巨人”企業9家,全市第一,累計22家;新認定瞪羚企業25家、全市第一,累計47家;新培育專精特新、創新型、雛鷹等高成長中小企業201家,全區高成長中小企業突破600家。
嶗山區搭建了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平臺,助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鏈固鏈。比如舉辦2023國際虛擬現實創新大會,發布產業指導意見,正式啟動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青島);舉辦2023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青島國際軟件融合創新博覽會、世界工業互聯網產業大會嶗山分會等數字經濟相關產業活動,促進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先后舉辦以海爾智家為鏈主企業的智能家電、以特來電為鏈主企業的氫能儲能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專場對接交流活動,發布產品技術合作需求60余項,有8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與鏈主企業達成合作意向,通過“卡位入鏈”釋放大企業創新活力,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潛力。目前特來電已與市內300余家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合作,開展儲能相關業務。
提升中小企業科研能力,加速釋放全區科創活力,嶗山區圍繞中小企業轉型創新需求,支持高校院所、企業建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高端科研平臺建設,科創平臺認定數量屢創新高。巨峰科技和千山創新科技獲批2023年青島市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山東產研院等6個企業(平臺)獲批2023年度青島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數量全市第一,并成功申報2023年山東省特色產業集群——嶗山區工業智能服務特色產業集群。
幫助“小巨人”快速成長
《嶗山區支持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出臺,再一次加大了嶗山區從高從優支持高成長中小企業快速發展的力度,對新認定的獨角獸企業、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山東省瞪羚企業,嶗山區分別給予 300 萬元、100 萬元和 50 萬元獎勵。
青島鐳測創芯科技有限公司先后被認定為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山東省瞪羚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雛鷹企業,對此,嶗山區先后為企業爭取各級支持獎勵資金300余萬元。
今年年初,嶗山區建立區領導包聯重點企業制度,該企業納入“倍增計劃企業名單”,由區級領導重點包聯,“一企一策”給予企業服務支持,以幫助企業解決問題訴求為抓手,保企業、抓發展、促增長。公司近兩年實現快速發展,2022年實現產值0.93億元,同比增長111%;2023年實現產值1.6億元,同比增長72%。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倚慰 通訊員 趙楠 姜珂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