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經濟主要是指垂直范圍為3000米以下,以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多領域的綜合性經濟形態。低空經濟所涵蓋的航空器多種多樣,既有傳統通用航空業態,也包括以無人機為支撐的新型生產服務方式,其應用場景正加速拓展,融入各行各業。
為促進青島市低空經濟發展,近日,在青島市交通運輸局指導下,青島市運輸事業發展中心聯合膠州市交通運輸局、青島市物流協會等單位與青島陽氫集團有限公司和青島云世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座談交流,共同探索研究青島市低空經濟的現狀與未來,搶跑低空經濟“新賽道”,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政府相關部門與企業正共同發力,讓“天空之城”的想象加速成為現實。
座談會現場
低空經濟規模突破5000億元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空經濟科技含量高、創新要素集中。低空經濟是低空飛行活動與產業融合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空經濟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具有產業鏈條長、輻射面廣、成長性和帶動性強等特點。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這是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低空經濟包含低空基礎設施、低空航空器制造、低空運營服務、低空飛行保障四部分。我國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日益豐富,發展空間極為廣闊。無論是農林植保、氣象探測、醫療救護,還是個人消費、空中游覽、快遞物流,越來越多新場景、新業態加速落地。數據顯示,近3年我國傳統通航飛行時長年均增速超12%。截至2023年底,國內注冊無人機數量達126.7萬架。據測算,去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已超5000億元,2030年有望達2萬億元。
即墨通用機場
青島為低空經濟企業搭建平臺
在這條賽道上,青島早早加入了角逐。自2016年入選國家首批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后,青島就加速在通航產業的布局,如今的產業生態已涵蓋到通航制造、通航運營、零部件生產、維修運營、通航培訓等。
今年以來,青島市在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青島云世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獲得廣州開發區“智慧低空智能感知平臺”項目,推動了低空飛行應用場景的創新。青島華通集團所屬青島聯合通航公司與山東高速集團合作,搭建了航空應急救援平臺,實現了省內航空救援的全覆蓋。此外,萬豐鉆石DA50機型在青島完成大部分零部件生產和裝配,被譽為“空中保時捷”,現已進入量產階段。
作為新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代表,低空經濟正日益成為國家聚力發展的產業新賽道。市運輸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已成為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方向。市運輸中心將結合工作職能,為低空經濟企業搭建平臺,架起企業發展的“快車道”,打通服務企業的“最后一公里”。
讓“低空+”真正融入生產和生活
低空經濟是產業發展新賽道、經濟增長新引擎,這已成為政府、行業、企業的共識。目前,低空經濟領域尚處于起步階段,需要進一步完善政策法規、提升保障措施、強化市場開發力度。
業內人士認為,可因地制宜鼓勵開發開放低空物流、通航運輸、城市管理、公共服務等領域,不斷豐富應用場景。同時,加強對消費和使用端的引導,降低消費門檻,提升消費體驗,讓“低空+”真正融入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
未來,市運輸中心將進一步加強與低空經濟企業對接交流,開展上門服務,推動形成有事必應、協同聯動、環環相扣、事要解決的工作格局,助力青島在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新賽道上“展翅高飛”。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大偉 通訊員 王燕 崔寧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