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高效完成濕拖及浮裝作業 青島引航站成功引領國內首艘國產圓筒型海上儲油平臺

    5月12日13時30分,青島引航站傳來喜訊,在歷時近8小時的緊張作業后,國內首艘全國產化無動力圓筒型海上儲油平臺FPSO——“??惶枴保谇鄭u引航站多人組成的專業項目團隊的引領下,成功由中海油南舾裝碼頭拖帶至內錨地,并順利浮裝至半潛船“新光華”。這一高難度操作的成功不僅標志著“??惶枴苯ㄔ祀A段工作的圓滿完成,也展現了青島引航員卓越的專業技能和敬業精神。

    引航現場

    “海葵一號”作為亞洲首艘圓筒型海上油氣加工廠,其設計和建造均體現了國內造船業的最高水平。該平臺最大直徑約90米,主甲板面積相當于13個標準籃球場,高度接近30層樓,總重約3.7萬噸,相當于3萬輛小汽車的重量,其獨特的圓筒型設計,從空中俯瞰,像是一朵在海中綻放的葵花,因此被命名為“海葵一號”。該裝備不僅在視覺上給人以深刻印象,更對引航技術操縱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此次濕拖及浮裝作業面臨諸多困難,包括無動力、慣性大、控制難、拖輪操作難度大、航道吃水受限、浮裝余地小等問題。青島引航站項目團隊成員憑借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技術,克服了這些挑戰,確保了作業的安全和效率。

    前期,青島引航站項目團隊在“海葵一號”出塢及傾斜試驗的基礎上,運用航海模擬器進行了多次模擬演練,實際操作前與各方積極溝通,提前安排航道清理、燈浮移位、拖輪協調,并制定了周密詳實的引航作業方案及安全應急保障措施。該作業原計劃在5月11日進行,由于當日有強對流天氣,引航項目團隊為確保作業萬無一失,在冒雨實地確認現場作業條件后,與各方共同確認浮裝作業延期一天進行。

    引航現場

    5月12日清晨,青島引航站項目團隊成員準時登上“??惶枴?,因為延后一天作業,整個潮汐作業窗口縮短為3小時,把握潮汐窗口難度增加。但項目團隊成員各司其職、通力協作、精準高效地在7時拖帶“??惶枴蓖ㄟ^潮汐窗口水域,按照既定計劃于10時到達浮裝作業水域,并最終在13時30分順利完成裝船作業。

    “??惶枴钡捻樌b船標志著國內首艘全國產化無動力圓筒型海上儲油平臺FPSO建造階段工作順利完成。下一步,它將經過三天左右的焊接作業后,前往1000海里以外的作業海域,與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臺“?;枴惫餐塾谖覈谝粋€深水油田——流花11—1油田,創新形成國內首次“深水導管架平臺+圓筒型FPSO”開發模式,為我國深水油氣田高效開發提供全新方案。

    近年來,青島引航站在市交通運輸局黨組的領導下,在深化作風能力、優化營商環境上下大功夫,不斷創新引航模式,提高服務質量,全力解決港航企業的痛點難點問題。此次“??惶枴钡捻樌b船是青島引航站繼FPSO巴油P67、P70、圓筒形FPSO“企鵝”之后大型FPSO浮裝作業的又一成功案例,對助力青島市海工裝備制造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大偉  通訊員  隋夢林

    責任編輯:李賽男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