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核心資產吹響“集結號” 海內外資金集體做多中國

    5月6日,“五一”假期之后的第一個交易日,中國資產持續上漲趨勢,A股、港股、中概股聯袂上漲。

    其中,滬指漲1.16%,創指漲1.98%,恒生指數漲0.55%,恒生科技指數漲0.92%。

    事實上,“五一”假期期間,中國資產已吹響上漲號角,納斯達克金龍指數大漲8.47%、恒生指數漲4.01%,恒生科技指數漲7.31%。

    對于此輪行情,業內普遍認為,這是一輪由資金驅動的行情,尤其是受到外資看多、做多中國資產的推動。

    中國資產大漲

    外資近期大幅流入A股,做多中國。

    4月24日至5月6日,6個交易日中,被視為“聰明錢”的北向資金已有5個交易日實現凈流入。

    其中,4月26日,北向資金凈流入224.49億元,創下單日凈流入規模歷史新高;此外,4月29日凈流入108.92億元;5月6日,凈流入93.16億元。

    今年以來,截至5月6日,北向資金凈流入A股已達837億元,遠遠超過2023年全年的437億元。南向資金則出現了2186億港元的強勁買盤。

    高盛報告也顯示,對沖基金4月份對中國股票持倉有所增加,總持倉規模增加至5.1%,凈持倉規模增加至7.5%。不過,對沖基金持倉水平仍接近5年來的低點,這意味著未來對沖基金持倉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4月份,對沖基金凈買入中國股票,過去五個月中有四個月出現凈買入;中國境內外股票(離岸和在岸)總體被凈買入,買入量是賣出量的5倍。

    “是的,中國交易回來了!”高盛在最新的資金流動報告中表示,全面精準有力的支持政策、美中關系的改善和可預測性,正在成為市場積極情緒的催化劑。

    美銀美林也表示,中國市場“最糟糕”的時期已經過去,中國股票是一個更便宜、倉位輕、相關性低的對沖工具。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近期外資搶籌跡象明顯,外資流入進一步推動市場回升。今年以來外資加速流入A股市場,相信下半年還會繼續流入A股和港股。

    一位基金人士表示,除外資之外,內資包括保險基金也在快速加倉港股和A股。這一輪顯然是由資金面推動的牛市行情,外資先買入,到了后半段內地資金也開始流入。

    為何做多中國?

    國內外機構普遍看多中國資產。

    興業證券認為,中國資產已兼具勝率和賠率。

    首先,年初市場過度悲觀的預期,已在被經濟數據、政策發力逐步自低位糾偏,這與2023年的節奏恰恰相反,也是興證證券今年反復強調“多頭思維”的重要原因。

    興證證券認為,當前這種預期的修復、風險偏好的回暖仍在繼續:一方面,4月政治局會議定調較為積極,有望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另一方面,4月制造業PMI“量穩價升”,指向中國名義經濟有望繼續改善。因此,海外市場對于中國經濟的預期顯著修復。

    其次,美、歐、日等市場在經歷去年以來的大幅上漲、指數創歷史新高后,經濟疲態逐步顯現、行情波動明顯加大。與之相比,當前仍處低位且經濟與政策邊際改善的中國資產,成為更高性價比的選擇。

    平安證券分析,近期中國資產走強有多個原因。一是近一周美聯儲降息預期回升。二是中國資產前期調整后,估值具有吸引力,出現技術性反彈。三是近期海外AI概念股和日本股市回調,中國資產受對沖需求驅動。四是中國證監會發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提振市場信心。五是中國企業(尤其科技和新能源)的盈利前景改善。六是外資對于配置中國資產的情緒持續改善。

    而摩根士丹利基金則推斷近期A股和港股的聯袂上漲是資金回流導致。

    “前一周海外匯率波動加大,而港幣和人民幣相對穩定,匯率風險小,這導致此前流向亞洲其他市場的資金回流。因此過去一段時間A股及港股主要為資金驅動?!蹦Ω康だ鸨硎尽?/p>

    大摩分析師指出,近期中國股票市場的反彈主要受到宏觀經濟因素的影響,特別是資金鏈背后的邏輯。其認為,從資金流向上,可以觀察到,對沖基金主導了這次買入,而不是零售投資者主導。

    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指出,節前A股與港股的反彈,被認為是外資看好中國的開始,理由可能是美聯儲改變降息節奏、套利資金的擇時行為。

    一位基金經理表示,這一輪中國資產的上漲主要還是資金面的驅動,重點是外資,很多開放的對沖基金在做全球資產的再平衡。從全球資本配置的角度來看,歐美日股市場均處于歷史頂部的位置,估值高高在上。而A股和港股則是全球估值洼地,所以一部分資金從歐美日市場獲利了結,流入到A股和港股。

    核心資產受青睞

    Wind數據顯示,從申萬一級行業來看,截至4月30日(下同),近一個月,北向資金主要加倉有色金屬、銀行、電力設備、醫藥生物、非銀金融等板塊。

    興證證券認為,外資入場,將與國內各類機構形成共振,核心資產“集結號”已經吹響。其建議5月份重點關注食飲、電新、光模塊、電子板塊。

    博時基金也指出,近期A股市場風格出現逆轉,大盤成長風格強勢反彈,港股中的互聯網科技等低估值的資產也強勢反彈,4月26日,陸股通單日流入超過200億,是近十年單日流入最大的一次,由此可見,代表核心資產的權重股開始逐步得到外資的關注。

    楊德龍指出,當前無論A股還是港股,均處于歷史底部區域,代表性指數估值非常低,具有較大吸引力,這也為投資者入市帶來了比較好的布局時機。而正是因為過去三年的下跌,使得A股和港股的投資價值凸顯,現在應該是積極布局的時候。

    一位公募基金經理指出,從五一期間港股的表現來看,明顯已經有一部分資金從紅利資產中撤出來,去追逐其他成長性更好的核心資產。不過,其認為,這種風格未必會形成中長期趨勢,一旦港股漲多了,同時紅利資產超額又明顯下降,投資人很有可能再買回紅利資產。

    展望未來,平安證券表示,往后看,中國資產的上漲速度可能減緩,但中國企業盈利能力、外資配置中國資產的熱情修復等因素,有望繼續支撐中國資產取得不俗成績。(記者  龐華瑋)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林紅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