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學路小學聯合青版教育開展了“非遺課程進校園”系列活動。傳統魔術老師和鳳冠技藝的非遺傳承人親臨現場,為學生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
據悉,市南區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要求,進一步整合美育資源,搭建美育平臺,強化實踐體驗,以美育浸潤學生,把美育融入校園生活全方位。市南區各中小學通過推進“校內建品牌、校外引資源”,不斷探索創新深化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有效途徑,著力營造“時時、處處、人人”的向真向善向美向上校園文化氛圍和美育育人環境,全面提升學生文化理解、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等核心素養,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讓學生身心更加愉悅,活力更加彰顯,人格更加健全。
傳統魔術空絹來物
活動現場,青版教育邀請的程楊老師向學生們展示了傳統魔術空絹來物的神奇魅力。學生們懷著好奇與期待的心情,聚精會神地觀看每一個精彩瞬間。當魔術師施展神奇的手法,將看似空無一物的絲綢袋子里變換出眾多物品,學生們爆發出陣陣驚嘆和熱烈的掌聲。
表演魔術銅墻鐵壁
程楊老師還向學生們揭秘了魔術“銅墻鐵壁”的奧秘,大家都全神貫注地盯著每一個細節。只見程老師用橡皮筋打個十字花,綁住一個蓋上蓋子小盒子,一揮手,原本空蕩蕩的小盒子竟然神奇地進入了一個紅色的小球,這一幕讓學生們驚訝不已。揭秘過程中,程老師詳細地講解了魔術的原理和技巧。
看到精彩的魔術,小記者興奮不已
手把手教授魔術
學生展示剛學的魔術
學生展示剛學的魔術
隨后,令人激動的時刻到來了,學生們走上 “舞臺”,展示自己剛學會的魔術。學生們模仿著老師的手法和技巧,展現出自己的“魔法時刻”。舞臺上的同學們充滿熱情,臺下的觀眾則為他們加油助威,現場氣氛十分活躍。
陳杰老師介紹發簪的知識
陳杰老師是青島市手工藝協會理事,鳳冠技藝非遺傳承人。她向學生們傳授了琉璃發簪的制作方法。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發簪是一種重要的頭飾,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多樣的造型。在古代社會,發簪是女子成年的標志,許多發簪的造型蘊含著吉祥、幸福的寓意。
手把手教授制作琉璃花發簪
學生們在制作發簪
陳杰老師手把手教授學生們制作了琉璃花發簪。先把銅絲穿過琉璃綠葉底部的小孔,然后把兩股銅絲擰在一起,然后用銅絲穿過花瓣底部的小孔,并固定好位置,使其均勻的圍在一起,形成一朵綻開的花朵,隨后再把漂亮的珍珠固定在花朵中間。最后,把琉璃花和琉璃綠葉纏到木頭發簪上,一個漂亮的琉璃花發簪就做好了。
展示制作好的發簪
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發簪
展示自己制作好的琉璃花發簪
在制作過程中,學生們全神貫注,根據老師的講解完成制作的每一個步驟。當完成發簪的那一刻,臉上洋溢著喜悅和自豪的笑容。制作琉璃花發簪,不僅讓學生們學會了一項新技能,更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讓學生們感受到了手工制作的樂趣和魅力,也明白了只要用心去做,就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美麗。
拿著自己制作的發簪合影留念
“非遺課程進校園”系列活動不僅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還讓學生們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意識。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盛軍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