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青島市運輸事業發展中心承辦的上海海事大學研究生產教融合專業實踐活動開班儀式在青舉行,上海海事大學選拔出40余名優秀研究生來青參加實訓活動。4月23日,市運輸中心工作人員帶領學生們參觀前灣工作船碼頭、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航運貿易金融創新基地,并與自貿區的港航企業進行交流學習。
在國家建設海洋強國、航運強國的關鍵時期,需要打造與之相適應的職業化、專業化、國際化的航運人才隊伍。人才是青島港航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第一推動力,也是青島國際航運中心的競爭之本、發展之要、跨越之基。市運輸中心將把人才工作擺在國際航運中心發展大局中謀劃推進,深入實施“新質人才”戰略,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積極搭建“學校+地方+企業”平臺,大力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形成與港航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相適應的人才結構,為港航新質生產力注入人才動能,為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產教融合專業實踐活動
扎實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實踐活動
區別于傳統生產力,新質生產力以新技術促進生產力三大基本要素“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變革。其中,作為創造者和使用者,人才是新質生產力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最活躍、最具決定性意義的能動主體。
近年來,市運輸中心以“港航燈塔”品牌為引領,聚焦“新質人才”戰略,通過搭建校、地、企三方人才交流的平臺,不斷培養、引進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的人才隊伍,為青島港航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人才支撐,進一步助推港航產業高質量發展。
市運輸中心有關負責同志表示,希望研究生們在此次實踐活動中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學有所長,也感謝上海海事大學在青島港航人才培養方面做出的努力。2023年上海海事大學來青就業的學生數量是2022年的兩倍多,希望上海海事大學能繼續發揮專業優勢,強化資源投入,扎實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為青島港航事業貢獻人力力量。
產教融合專業實踐活動
持續優化完善人才合作創新體系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培養則需通過高水平的教育發展來實現,教育—科技—人才形成高水平動態的良性循環體系。
目前,青島市一流高校開設港航產業相關的專業較少,師資整體力量較上海、天津、武漢等城市略顯不足,保持教學形式的先進性和多樣性、提高師資隊伍的學術水平和實踐水平是推動青島港航人才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保障。
對此,市運輸中心致力于打造“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的港航人才培養模式,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學研相結合、政府起引導作用的人才合作創新體系,實現港航人才的復合型、國際化、專業化,培養出既具有專業的基礎知識理論,又擁有豐富行業經驗的高端復合型人才。就在前不久,市運輸中心聯合中國海洋大學舉辦港航師資隊伍建設產教融合專業實踐活動,通過全力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筑牢教育強省根基,以高素質教師隊伍不斷提升港航人才專業化水平,以支撐港航事業高質量發展。
高水平建設港航師資隊伍
本次上海海事大學的產教融合實訓活動是市運輸中心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實施“人才強青”的高精尖人才引進和發展戰略,進一步充分發揮產教融合的育人作用,促進港航人才培養供給和行業需求結構要素融合的又一舉措。
助推航運人才與產業雙向賦能
技能大賽搭平臺,能工巧匠顯身手。勞動競賽更是“新質人才”戰略的重要內容。2023年,青島市舉辦首個海運行業市級綜合比武競賽,項目多、規格高、規模大、組織細、評分嚴,充分發揮市級職工職業技能競賽的引領作用,在比中學,在賽中練,促進港航產業工人在千帆競技、百舸爭流的時代洪流中展現卓越風采。通過競技,掀起比業務、學技能、爭先進的熱潮,不斷提升海員專業技能,積極營造了“培養人才、發掘人才、激勵人才”的濃厚氛圍。
青島市海運行業市級綜合比武現場(資料圖)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青島海運行業市級綜合比武競賽將持續舉辦,市運輸中心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探索創新新形勢下競賽活動的方式和方法,不斷升級海運行業比武競賽平臺,持續增強勞動競賽的“含金量”,努力建設一支適合海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實干型的勞動者大軍。
市運輸中心港航處負責人說:“以‘港航燈塔’品牌引領,通過組織一系列的產教融合專業實踐活動、搭建人才交流平臺,組織海運行業專業技能比武等形式,全維度打造航運人才加速集聚、產業能級加速提升的良好生態,助推航運人才與產業的雙向賦能。”
“新質人才”戰略助推青島港航高質量發展
志在萬里征帆遠,勇攀高峰建新功。下一步,市運輸中心將高站位、高標準推進人才工作,培育和發展港航產業新質生產力、塑造國際航運中心競爭新優勢,以“新質人才”戰略優先發展支撐引領青島港航產業高質量發展。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大偉 通訊員 王燕 崔寧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