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介紹2023年中國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有關情況。
知識產權創造量質提升
全年授權發明專利92.1萬件,同比增長15.3%。
核準注冊商標438.3萬件,認定地理標志產品13件,核準以地理標志注冊集體商標、證明商標201件。
登記集成電路布圖設計1.1萬件。
作品、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量分別達642.8萬件和249.5萬件,同比分別增長42.3%和36.0%。
授予農業植物新品種權8385件、林草植物新品種權915件。
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我國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集群數量達到24個,首次躍居全球第一。
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加速推進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大力推動專利轉化和產業化。
我國企業發明專利產業化率首次超過50%,連續5年保持增長。
專利商標質押融資登記總額達8539.9億元,同比增長75.4%。
著作權質押擔保金額達98.6億元,同比增長80.8%。
知識產權使用費年進出口總額達3765.2億元。
通過專利開放許可試點,達成許可1.7萬項。
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更加有力
首批10家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初見成效,第二批15家完成遴選。
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總數達112家。
全年查辦專利商標違法案件4.4萬件,辦理專利侵權糾紛行政案件6.8萬件,查辦版權侵權盜版案件4745件。
查扣進出口侵權嫌疑貨物6.2萬批次,核準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備案1.9萬件。
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49萬件。
受理審查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3.1萬人,辦理知識產權民事行政訴訟監督案件2500余件。
偵辦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偽劣商品犯罪案件4萬起。
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提升至82.04分,再創新高。
知識產權服務體系不斷健全
啟動實施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普惠工程。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地市級綜合性公共服務機構分別達151家、197家和162家。
新增全國版權示范城市5個,全國版權示范單位78個,示范園區(基地)18個。
上線知識產權數據資源公共服務系統,開放數據總量達59種、專題數據庫達18個。
軟件著作權登記系統完成無紙化改造,全部實現在線辦理。
全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超8萬家,從業人員近百萬名,年營業收入超2700億元。
知識產權國際合作持續深化
成功在北京和日內瓦舉辦兩場中國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合作五十周年紀念活動,有力密切了雙方的合作關系。
深入推進“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多項成果被列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
發起舉辦首屆中國—中亞知識產權局局長會,主辦第14屆中國—東盟知識產權局局長會,進一步深化了知識產權周邊合作。
舉辦2023國際版權論壇、中非版權合作論壇,中國被授權實體加入無障礙圖書聯合會全球圖書服務。
持續深化中美歐日韓、金磚國家、中日韓、中非、中歐等知識產權領域機制性交流。
完成第二批350個中歐地理標志產品互認互保清單公示。專利審查高速路試點項目擴展到32個。
(記者 王婧)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